小陈28岁上岸(考公成功)的时候,他的上司(部门主任)也刚满28岁。小陈的主任虽然和小陈同龄都才28岁,但已经进入这家体制单位五年了,他俩的发展差距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第一,小陈的上司无论资历还是行业经验,已远超小陈。
第二,小陈的上司对体制规则已经可以娴熟地运用,而小陈对体制规则还是一张白纸。
第三,小陈的上司在体制内五年积累的人脉,不是小陈一朝一夕能追上的。
第四,小陈的上司已经是中层干部,年纪尚轻,回旋弹性空间很大,前途光明。
——刚入体制的新人,其实大部分都怀着一颗上进之心,梦想之心,出人头地之心,他们并不知道,体制内的升迁,其实有五大难以逾越的铁律!
体制升迁铁律之一: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1)每五年跳一级,是体制谋求升迁的“隐形阶梯密码”。
按照23岁本科毕业即考上公务员的平均入职年龄计算,到60岁退休一共是37年工龄。
37年工龄按照5年一个阶段划分,一共可分为七个阶段。
这七个阶段正好与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七个进阶梯次吻合。
部级非一般人,都具有深厚的资源背景或者特殊渊源,不在在普通百姓的讨论范围之内。
普通家庭子弟,能够混到正厅已经是人生的极限!
按照上述升迁进阶的梯次,显而易见的结论是:
28岁不到副科(中层干部正职或单位的分管副职),下一步想继续走高,很难了。
33岁不到正科(单位分管副职或基层乡镇的乡长等正职)下一步想继续往上爬,机会不大了
38岁上不了副处(县属局正职或县级的副县长等职)下一步想继续往上走,空间非常小了
43岁到不了正处,(县级副职或县长等正职)此生仕途基本止步于处级。
........
以此类推,你一定会发现这个非常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隐性阶梯”在体制内广泛存在并遵循
(2)资历依然是体制升迁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既然有五年一台阶的“阶梯密码”,那自然就有阶梯对应的资历。
资历在体制内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在企业中广泛见到20几岁的年轻“高管”,比如高级合伙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富二代等,均可能20几岁就进入企业的高管团队。
但是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20几岁的年轻人,成为体制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处级以上),无论你多么优秀,体制内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资历不够,也不会被提拔到重要的岗位担任要职
用资历去服众,用资历去“压人”,已经是体制屡试不爽的“绝招”。
所以,越早进入体制的人,越有机会积累资历,所谓的资历,其实就是经验和年资。
在体制内某单位待得越长,你在这单位的资历就越老,就越能压得住人,服得了大众。
体制升迁铁律之二:错过一茬就错过一生
体制人的成长速度虽然有快有慢,但总体的规律是错过一茬就错过一生。
(1)比如,某地在某个时期抓农业,那么,在这个特定的阶段,懂农业,在农业方面有贡献和专长的人,将进入升迁快车道。反之,如果比较懂农业的体制人,错过了这一茬提拔农业干部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此生大概率已经错过被提拔的机遇了。因为体制内是海纳百川,各方面人才荟萃,不可能一直只提拔某一类专长的干部。
(2)比如,某领导很欣赏张三,在某领导在位期间,正准备提拔张三的时候,某领导又突然调走了,单位换了新的领导,也许就不欣赏张三了,于是,张三这辈子的提拔之路,极可能因为欣赏他的这茬领导调离后而就地终结。
体制升迁铁律之三:要害单位升迁比例显著高于非要害单位
(1)哪些是要害单位:
第一类,离权力中心近的单位。两办居首。(两办不做过多解释)
第二类,实权单位。有项目的,管人和管钱的,能要钱的。
第三类,搞监督的。
(2)哪些是非要害单位:
第一类:可以可无配菜的。(诸如某群、某团,说起重要,看起来一般,实则可有可无)
第二类:闲得蛋疼的。(诸如某协会、某联、某中心)(不作过多解释)
第三类:辅助性单位。既不管人,也不管钱,反而要用很多钱的单位。
要害单位的劳动强度明显大于非要害部门的劳动强度。
要害单位工作人员“显”的频次高,露面的频次高;非要害单位更多体现在“隐”字上。
体制升迁铁律之四:领导身边人升迁的机会远远大于远离领导的人
秘书容易升职就是铁证之一。
领导一句话胜读十年书,领导一拍板胜过干十年。——这已经不是秘密,而是真理。
诚然,你无论干得多么苦累,上面没有看见,结果等于零。
让“上面”看见,是显出自己的重要策略。而靠近领导,主动表现,当然是上策!
体制升迁铁律之五:所谓的能力学历对升迁的影响微乎其微
(1)不要迷信学历,学历只是最初始的门槛。更重要的是,学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原始学历可能是中专或高中,但其履历依然有一长串学历:显示某某在某年某月期间就读于某某大学,获得某某学历或学位的介绍。
——在职学习,继续学习,是体制内提升学历的关键途径。只要你愿意,不怕花钱,不怕麻烦,即便你的起点是普通大专毕业,最终也可以以知名大学的博士收尾!
体制内,讲究的是位置板凳和成长速度,有原始的高学历是好的,没有高学历,影响也不太大,后天完全可以“迎头赶上”,关键要关注上面用不用你的问题!
(2)能力。这是很多年轻人纠结的关键词。其实,体制内,最复杂的东西就是“能力”。因为能力都是靠人评价靠人说的。上面说你有能力,你就是有能力。上面说你的能力有缺陷,你就是有缺陷。很难有明确的标准和标尺。其实,在体制内待久了就会明白,奋力往上爬的人的,其“攀爬之功”就是其最大的能力。
体制升迁铁律之六:运气和机遇是影响升迁的关键因素
这一点规律更加玄妙不可揣测。
(1)比如,A干了很多大事,已经被公认是“能干人”,已经事实上进入了被提拔的通道,但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出了安全事故。——于是,关于A的提拔议题或将永久搁置,不蹲监就已算是厚爱了。
(2)比如,B极其平庸,昏昏沉沉十几年,本来没想着“往上走”。却因B工作单位的领导犯事儿进去了,急需要一人“填空”,于是,B虽各方面条件虽然平庸,但资历足够,性格平和,人缘尚好,而被“扶上位置”。
(3)比如,C各方面表现优异,人缘人品都很高,可谓德才兼备,在进入提拔前,却被人举报若干年前其学历不实,由此,C也基本无缘进阶了。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让体制内的人不得不信奉一个真理:有guan运,就能有板凳坐,没有“guan”运,板凳放在面前也坐不成。想坐上“板凳”,绝对不是打点好上下,平衡好左右,干好本职那么简单!
破译体制升迁的六大玄机,我们就可以很明白晓畅地知道:
35岁才考上公务员的体制人,此生基本无缘“往上走”了,毕竟,成长的回旋空间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已经错过了好几茬,无论是资历,还是阶梯,都完美的错过了最重要的升级阶段。
当35岁的你,用5年时间走完“新手期”的时候,你就已经是40岁了。
40岁的年纪,最底层的职级,最浅薄的资历,无论是哪种提拔,无论是哪个部门,无论是哪种进阶,也基本与你无缘了!——时间不够了,板凳也没有了。比你年轻的都成长起来了,比你年老的已经占满了该占满的位置了。
所以,职上职下给35岁才考进公务员的朋友三个靠谱的体制“活法儿”:
活法儿1:当和尚撞钟
已经35岁的你,千万别天真地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找补回来。
当然,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是必要的,至于其他,别想太多,当和尚撞钟,也许是最理想的状态。想太多,求太多,你会受不了的,因为,绝大部分投入和努力,最终大概率一场空
活法儿2:“知足”、“止足”
35岁考进体制内,拥有了终身的饭碗,进了不大不小的保险箱,将来养老也不用太担心了。
最佳的状态就是做一个懂得感恩的“知足”之人,懂得进退有道的“止足”之人,其他一切看缘分最好。有你的运,一定会来的。没你的运,徒劳无益。
活法二3:斜杠是最好的出路
35岁,进体制算新人,成长的空间很小,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35岁,总体在人生旅途中,尚算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体制内的本职工作,无论怎样做,做再多,也都只是那么回事儿了。
体制外的斜杠天空,依然非常广阔。
第一,保着固定的饭碗,干着体制的底层工作,但要放眼社会的广阔天地。
一个35岁的中年体制内的小职员,收入一定不会高到哪里去,必须要寻找斜杠才能活得更有尊严一点。
即便没有好的副业岗位,其实,准点下班去送美团,开滴滴,也没什么丢人的。
也许,你每月的副业收入,还会超过你体制内的收入呢。
体制内工作相对不太累,这为中年体制人搞斜杠副业创造了时间,余留了精力。
一个底层的体制人,在业余时间,兼职非公职管辖范围内的副业,是无伤大雅的。
第二,正常地混着日常的工作,脑子里盘算着生意其实也挺好的。
35岁的人,虽然进入体制晚了些,但毕竟有些人脉,也应该有点积蓄。
进了体制内,你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的资产配置,可以找人合伙干生意,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事业。
任何时代,失败者总是图安逸,成功者总是爱折腾。
安逸也是一辈子,折腾也是一辈子,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