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爱摄影的初学者该何去何从(一篇文章教你看懂摄影圈的鄙视链)(1)

关于本文,如果认真你就输了。——鲁迅没说过这句话

飞飞曾在吐槽大会上调侃音乐圈鄙视链: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看不起玩民谣的,玩民谣的看不起玩流行的。而这些人,都看不起玩说唱的。

因此才有了“如果有一天因为非法下载音乐而被抓进监狱,我希望能按音乐风格把我们分开关”这一说。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代社会的鄙视链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普遍到就连路边卖烤串的都看不起卖烤地瓜的:对不起我是荤你是素!

而据说在烤地瓜内部,也有着明显的帮派划分:在天桥下和在广场上、在闹市区和在城乡结合部,烤地瓜人的腰板挺的直立程度都不一样。

一个优秀的地瓜,应当在闹市的烤炉中慢慢变熟,然后经过路人扫码付款,乘坐地铁穿越大半个城市回到某个温暖的家中。经历过繁华,到达过远方,体验过移动互联网,并且还能在合适的阶段遇到一个刚刚好的人,这才是一个高贵的地瓜该有的模样。

在摄影圈也存在鄙视链,且这种鄙视链总是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就无法感知到这个圈子鄙视链的复杂和微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想,你就能找到无数个鄙视对方的理由。

按摄影题材来说,拍纪实的看不起拍人文的,拍人文的看不起拍风光的,拍风光的看不起拍人像的,拍人像的看不起拍鸟的。

然后,他们都看不起玩街拍的,连业余摄影爱好者都看不起玩街拍的。并且在圈外人的印象中,街拍就是偷拍、是耍流氓,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然而,这条鄙视链也是可逆的

打鸟的扛着20斤的设备慢悠悠地对拍人像的说你见过我这么长的镜头吗?

拍人像的斜着眼对拍风光的说你之所以拍风光是不是因为你不会布光?

拍风光的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对拍人文纪实的说:你知道为了拍这张照片我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中等了三个小时吗?

最后,玩街拍的从街角款款走来,一脸轻蔑:来,我给你们看看我拍的帅哥美女……

而在镜头的使用上,也天然存在着一条鄙视链。

玩转接头的看不起大光定,用大光定的看不起用变焦牛头的。在这条鄙视链中,处于食物链底端的是套头单反党。低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是玩卡片机和手机摄影的都看不起的那一种。

但套头党就这样认输了吗?并没有!他们也有自己的呐喊:一群傻X器材党!

玩摄影玩到一旦开始给一支镜头划分派系,则有了沦为真正器材党的趋势。因此每一个套头用户,最终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器材党。

而真正的器材党,看着那些背着套头行走于大街小巷的摄影爱好者们,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那时候他们也曾呼喊“一支镜头走天下”,也曾幻想着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去弥补装备上的差距,直到后来他们有了足够多的钱去买镜头……

还有机身。

用徕卡的看不起所有人,所有人都看不起用三星的,连宾得都看不起三星。

用索尼的天然有着一种优越感,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对着天空大声地呼唤“大法好”;

而在佳能和尼康眼中,索尼拿在手中几乎约等于卡片机,毫无按下快门时的那种厚重感和仪式感。

而尼康和佳能这对冤家,反正就是看对方不顺眼,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编出来个拍人像和风景的差别,终究也没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按画幅来讲,大画幅的看不起中画幅,中画幅的看不起135全幅,全幅的看不起APS-C。

你的摄影作品最终呈现的介质越大,那就表示你在这条鄙视链中处于相对较优的位置

把单张作品盖满闹市区的一栋楼,一面墙壁,或者整块公交站旁的广告牌,那就比把作品发在朋友圈要优秀得多。

当然,摄影界的鄙视链远远不止以上这几个维度。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会从哪一个“刁钻”的角度来鄙夷你,就如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女朋友为何突然又不理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更奇怪的,连拍照姿势都能产生出一条鄙视链。站着拍、跪着拍、趴着拍和躺着拍,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能趴着就别跪着、能扎马步就别直直站立、能下水绝不在岸边拍摄。总之,你的身体重心放得越低,越表示你是大师,学习了!

最后,三脚架也有鄙视链……

富图宝就不说话了,我已经感受到了你们的恶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