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地球上曾只剩7只)(1)

5月22日—24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中协会、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朱鹮国际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朱鹮之缘 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强中日韩三国乃至国际社会对朱鹮这个几近濒危的珍稀动物开展保护与合作,针对适宜朱鹮生存的生态环境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在推进有机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互鉴。

“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造就了洋县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世界濒临灭绝的最后7只野生朱鹮选择在此繁衍生息,至1981年被专家发现,震惊世界。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出台了狩猎、伐木、使用农药化肥、放炮开山“四不准”等保护措施,同时恢复朱鹮天然湿地3500多亩,保留和整治冬水田1500亩,封山育林40000亩,疏通渠道30多公里,种植树木3000多株,为朱鹮营造了一个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

“洋县是中国境内发展有机产业的最佳区域。” 洋县已探明的16种矿产大部分被禁止开采,然而禁限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作物大范围、大幅度减产,如何摆脱困境成为摆在了洋县人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多年朱鹮保护造就了洋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天然条件。“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要将它转化为金山银山!” 新的发展理念让当地政府重新审视环境优势,选择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有机产业,洋县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洋县模式”。为了实现人和朱鹮的和谐共生,当地政府聚焦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借力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打造朱鹮品牌富民强县。如今,洋县已创建成“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认证有机产品14大类76种,认证有机种养基地13.2万亩。“朱鹮”和“有机”已成为洋县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有机产业发展一定要把握市场主体、龙头带动这个关键。”建园区、树标杆,做强有机,龙头带动。县上创建全省第一个有机产业园区,确定10个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和10个有机产品加工标杆示范企业,鼓励农户联结企业或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组织20个有机生产企业(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在贫困村建有机种养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入企(社)发展脱贫。有机产业在该县“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中,已使贫困户2.18万户7.28万人受益,“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品牌已经以44.5亿元的评估价值跻身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10年前的草坝村,村民守着聚宝盆,过着穷日子。“粮食丰收不值钱,梨子熟了去喂猪,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千亩稻田、万亩梨园已成草坝人的摇钱树,草坝村推进“三变”改革的经验在全省推广。近年来,洋县实施“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选准5大支柱产业、10户引领企业,组建110支农技服务队全程指导,仅发展有机产业一项就已带动10541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脱贫。

伴随着朱鹮这个种群不断发展壮大的步伐,洋县走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之路。目前洋县有机产业总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有机产业已成为促进洋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朝阳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作用日益凸显,而未来的洋县前景更加可期。(文/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