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

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

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清朝科举三个傻子作弊(曾被考官怒批:)(1)

正是此等大清名臣,竟然被小偷嘲笑:比猪还笨!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排行老大。曾国藩祖辈以务农为生,通过祖宗的勤劳耕作也积攒了一些家业。

曾家生活虽然宽裕,但祖上都少有文化,祖祖辈辈都希望自家家族能出个进士,摆脱世代为农的命运。

祖父曾玉屏阅历丰富,深知读书考官的重要性,于是豪掷千金供儿子曾麟书读书,但曾麟书并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拼死拼活也就考了个秀才。

后来眼看儿子指望不上了,曾玉屏就寄希望于孙子曾国藩。

在曾国潘少年时,有一天晚上,一个盗贼来到了他家的书房,开始翻箱倒柜的找东西,正在作案时,曾国潘就从学校回来了。

当时这个盗贼听到后赶紧藏了起来。曾国潘进来以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开始打开时被课文,这篇文章很短也很好背,但就是怎么也背不下来。

他一直背到了半夜,还是没有背下来,于是接着背。他后来困得不行了,盗贼以为他要睡觉,心里还一阵窃喜,谁知道他洗了把脸继续坐在那背了。

这盗贼本来的意思就是想要让曾睡着了自己溜出去,不过看这情况今天曾是不睡了。

当时正好是夏天,这个盗贼一直在出汗,身上很难受,后来这个盗贼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出来走到曾的面前,将书摔在曾面前,然后一字不差的将文章背下来了。

嘲讽他:这么笨,读什么书,我听着你背都背下来了。

然后扬长离去。

不得不提,曾国潘虽年少,但又一个爱好,就是进女色,最喜欢和青楼女儿纠混在一起。

但自从被盗贼嘲笑后,他努力反思,戒色戒躁。

虽然再次参加考试,阅卷老师说他的文章“文理不通”。但他一心好学,终于在老师的指点下,中了进士,进京做了京官。

以至于后来与李鸿章齐名为晚清名臣。

曾国潘做事讲究,涓滴积累,水滴穿石,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获得成功。

这何尝又不是你我之所求呢。


这里是宅家推送,今天的风格是杂文闲谈,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感谢大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