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说,人这一辈子,重要的选择可能没有几个,有时候是因为意气用事,有时候是看不清形势,有时候是被利益诱惑,这时候做出的决策即使不是下下策,也不是最好的选择。那选择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管子·宙合》里的这一段:
“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清,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及于寒暑之灾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僇,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简单翻译一下:
“春采生,秋采苽;夏处阴,冬处阳。”这是说圣人的动静、开合、屈伸、取予,一定要因时制宜。合于时宜则动、不合时宜则静。所以,古代贤士有图谋而不宣扬。他总是收敛其治世的言论,暗中收敛而注意隐藏自己。贤人处于乱世,知道治世之道行不通,就以沉抑的态度躲避刑罚,静默的方式求得免祸。他的躲避,有如夏天之就清凉,冬天之就温暖,才可以沾不上寒热之害。他这并不是怕死而不忠。硬要强进谏言而带来杀身之祸,往上说,伤害了君主尊严的义理;往下说,伤害了人臣个人的生命,其不利是太严重了。因此,他退身下野却不肯扔掉笏版,解职退休也不停止版书,以等待政治清明的形势。所以,微子并没有替纣王死难,而是受封于宋国,充当殷遗民的首领。这样,祖先不被湮灭,后世也不断绝。所以说:大贤人的德泽是长远的。
讲一下重点: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其实,说下来就一个“时”字。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时”的认知。很多人读《周易》读的走火入魔,其实如果读懂两个字,《周易》对你才有大用。两个字就是“时”与“位”。这里的“时”是一个综合概念,说的复杂一些是对当下社会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知,是外在于人的客观情势,既包含自然环境,又包含社会环境,所以审时度势是人生第一要务,对于时与势不明了,我们就会如无头苍蝇,到处碰壁,用雷军的风口论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能审时度势,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今年是猪年,祝大家都能诸事顺遂),其实雷军后边还有一句:“长出一个小翅膀,就能飞得更高”,很多人只看到了风口就激动,而没有去考虑自己有没有翅膀。能找到风口是能审时度势,但是,被吹起来后,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打铁还要自身硬,谁都可以借风口起势,但是这时候飞的最快的,可能就是棉絮,没有重量只会随风飘摇,不能自主。
这一段的第一个重点是“时”。后边讲的更多的是如何处乱世。我们现在生在太平之世。我们可以把这个环境缩小,缩小的企业或者你所在的组织里,组织生态则有可能是治,也有可能是乱。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理想主义者,见不得阴谋、手段、灰度空间,一旦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很多人想到的第一条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是,很多人经过几个单位以后,反而会觉得最初的自己以为极不公平甚至不人道的公司,反而是最好的。问题出在哪呢?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审时度势的能力。每家企业,每个组织几乎都可以肯定是不完美的,我们身处其中时,更容易看到的是不好的东西。就像有些上市公司的员工很少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反而是那些离的相对较远的人赚了最大的利益。就像有些创业公司的人会认为投资人投那么大一笔钱要么是被老板忽悠了,要么就是尽职调查做的不够彻底。放心,那些投资人基本没有傻子,他们可能没有看到你老板喜欢泡美女,可能没有发现你老板喜欢耍一些小聪明,但是作为老油条,他们一般是不会发现不了的。原因在于投资人和你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他看的是“时”与“势”,而你认为的很多缺点在他们看来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
审时度势的第一要点就是要客观,就是要剥离了自己的好恶和利益,再去看时与势。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山东的某商业企业,最早要开始在市中心做超市 百货业态的时候,行业内几乎没有人看好,而国际巨头们都预测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判断的依据是国外的大型超市都放在了郊区,在市中心做这种业态高昂的成本肯定难以为继。但是他们做了以后,大获成功,而且基本成为各商业流通企业的标配。那为什么国际巨头看走眼了呢?是他们没有搞明白中国的时与势,是用国外的完善市场的经验来套在中国市场上。国外的大型超市放在郊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超市行业利润率极低,市中心的地价太高,会形成倒挂,自然会选择地价更低的郊区,第二个条件是国外车辆的拥有率较高,开车去采购一个周的日用品顺理成章。而那时候的中国市中心的地价也比郊区高不到哪去,私家车的拥有率又极低,市中心的好处是会有大量的不需要成本的人流,超市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采购需求,而百货业态相对当时的人流来讲会稍微偏高一些,但是如果没有超市业态的大量人流作为“毛店”,高利润的百货业态需要先赔几年都未可知。
当然,对于这家企业以及和它类似的企业而言,是用极低的成本获取了市中心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政府的诸多优惠政策,同时又获得了土地价值的快速升值。
审时度势最重要的还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为利动,不为言动,看到本质才能够真正的做出最符合时与势的决策。
接着回到刚才的话题,决定是否跳槽也一样,要先理性分析,时与势,这是大的方面,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待在原地可能是相对而言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时候该怎么做呢?选择同流合污、选择阿谀奉承?这都不是最优策略,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得势一时,而失去的是人格和更多的未来可能性。这一段的后半部分给出了答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简单点说就是不用则藏,以待清明,不是什么也不做,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符合道义的情况下做好相应的准备,也就是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
当然,现代就业不须从一而终,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尽快选择,但是前提是客观的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只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是:顺利和取得一些成绩之后该如何选择?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着之简策,传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昧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
这一段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这是说独擅其美,自恃其盛,自奋其能,而且以骄傲放荡的态势去欺凌他人,人之失败常从这里开始。为此,圣人写在书里,传给后学之士说:奋,是兴盛;苓,是衰落。只兴盛而不衰落的事,从来没有。所以,有道之人,总是不表现自己分量十足,不表现局量已满,不表现调子太高,不表现气度高傲至极。爵位高就注意尊敬贤士,俸禄厚就注意施放财物,功劳大而不夸耀,事业盛而并不骄傲。名与实的互相矛盾是由来已久的事了,所以互相排斥而不能并有。明智的人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于是只取其一,弃名取实。因此,安定而无忧。
我们现在所说的明哲保身是个贬义词,但是他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贬义的。人一旦顺遂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盛气凌人而不自知,就像这一段所说,人的失败常常从这里开始。有道之士会怎么做呢?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地位越高越要礼贤下士),禄丰则务施(收入越高越要学会与人分享利益),功大而不伐(功劳越大越不能自我夸耀),业明而不矜(事业做得越大越要谦虚谨慎而不是骄傲)。说简单点就是要学会谦虚低调,明智的人会在名与实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择实,而不是虚名。
审时度势、明哲保身,搞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你的人生就可以安而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