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小故事有哪些(除夕的故事)(1)

在中国人很久很久之前,大年初一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每一年最后的一天,也就是年三十。这天晚上叫做除夕夜,年三十就叫做除夕。

关于除夕夜的传说很多,比如年兽,夕兽等等。

我自己认为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以前的传说很多,讲究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过年要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挣压岁钱。但除夕夜的讲究就是守岁,也就是熬夜。

过年穿新衣服是每个小孩都喜欢的事情,以前家里穷,为了让家里孩子过年穿上新衣服,大人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制作新衣服。

记得有一年,母亲为了给我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年前很早就把姐姐穿过的一件红色的花条绒上衣煮成黑色的,因为我是男孩,穿红色的不合适,煮成黑色之后,拆了缝合的线,改小了之后,因为家里农活多,等其它活干完之后,就到年三十了,只好在除夕夜给我重新缝合成一件黑色的新衣服。那时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只能借着微弱的油灯的亮光,围坐在母亲的周围,看着母亲做衣服,过了半夜,我们都熬不住了,一个个都睡着了。等早上醒来,看见母亲还在缝衣服。

除夕的小故事有哪些(除夕的故事)(2)

等母亲做好衣服,给我们兄妹几个穿好新衣服,就开始煮饺子,放鞭炮了,煮好饺子,母亲先给祖先的牌位盛一碗饺子,摆上贡品,然后让我们放鞭炮,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饺子。因为那时家里很少吃饺子,所以都很高兴,但记得每次母亲都把煮破的饺子给自己留着,说她喜欢吃煮烂的饺子。

而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饺子,就开始捡地上没有点着的哑炮,把哑炮里面的火药倒出来,堆在一起,然后点着了,兴奋地看那一刹那的燃烧,而且乐此不疲。

然后,母亲给我们每人发两毛钱压岁钱,我们就高兴地带上钱就去附近的亲戚家开始拜年了。

到了亲戚家,亲戚长辈给一毛两毛的压岁钱,然后高兴地小心的装进口袋,到了晚上,十分不舍得交给母亲,因为母亲要给我们攒开学的学费。

现在条件好了,不用再过以前那种心酸的日子了,父辈和我们的艰辛,终于换来了我们的后代不再像我们那样寒酸的辛苦。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以前的艰难岁月。

除夕,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要告别以前艰难的岁月,迎接新的一年的美好生活。新的一年是美好的,我们不忘记以前的艰辛,才能更珍惜以后的美好!

愿我们的以后会越来越美好,愿天下的每个家庭都越来越幸福美好!

除夕的小故事有哪些(除夕的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