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1)

王义烽,湖北省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湖北省黄石市名校长,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他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19年8月在乡村工作了29年后,走进了县实验小学校长岗位。实验小学创建于1903年,至今有117年历史。有着近30年教龄的王义烽,从乡村来到这所百年老校,如何铸造新的辉煌,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他给记者印象,从容、淡定、朴实,爽朗,而且视野开阔,彰显出一种教育厚度与定力。他崇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作为校长,心中的办学目标:创新历史品牌,打造时代特色;牢记历史使命,让百年老校焕发时代生机。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2)

经历2020年春天大考

2020年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人类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防疫阻击战争。上任不到半年的王义烽,就彰显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阳新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9千多名学生的大校。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生命都牵挂着王义烽情感和责任,停课不停学新模式教学,检验着一个校长的领导力,王义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9千多名师生是安全的,一个学期的线上学习特殊任务完成了。当然,学校生命的安全和井然秩序,也彰显了校长王义烽的内在张力。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3)

实验小学地处该县老城区人口密集的闹市中心。2020年7月13日,古老的县城虽然恢复了昔日的喧嚣,但夏日的光色并没有洗刷人们心中的记忆和警惕。记者穿过人流穿梭的闹市区来到实验小学老校区,两扇红色的大门紧关着。该校分四个校区,老校区是学校的核心校区,共有5千多名学生。学校门外摊位遍布,深邃的小巷人流簇拥,校内却悄然宁静。一个学期过去了,王义烽还坐在办公室里,从网络上注视着师生的动态,思考着这个春天改变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新的一年如何张开怀抱迎接久别的学子。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4)

王义烽认为这是一场生命教育。这个春天,广大师生很难忘记生活的洗礼,并深刻体会到磨难也是最好的历史教育。

阳新县三眼井社区,位于实验小学附近,是阳新老县城最繁华的主街道。这里星罗棋布,人口众多,交岔路口复杂,实验小学承担着三个路口防守任务。大年初三,王义烽就组织干部和教师走出家门,加入到阳新县“逆行”的队伍中。学校成立了中层以上干部成立防疫突击队,防守路口、入户排查、测量体温、小区消毒、包保接管……在阴霾下,在风雨里,为防止三眼井社区的疫情蔓延,扎起了坚实的盾牌。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5)

冷雨中,寒风中,校长王义烽不仅带头站岗值守,和大家一起搬运消毒液等物资,还带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走在第一线。副校长阚洪斌穿着雨衣走进社区,挨家挨户给居民测量体温;副校长石教友坚守在八一大桥旁,宛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决心,守候着人们生命安全;副校长尹文俊将母亲送往医院就诊后,匆匆赶到自己的岗位驻守;副校长黄勇每天骑着一辆旧电动车,迎晨曦、送晚霞,日夜坚守,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当然,更多的是许许多多党员和普通教师纷纷主动请缨,特别是一些女教师因为学校不让她们上一线、“歧视”女同志而与校长据理力争。一时间,实验小学老师的身影,不仅仅闪耀在三眼井社区的三个路口中,还遍布在城区的各个小区里、乡村的各个卡口处,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回顾这段历程,王义烽感概万千。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6)

当然,最艰巨的任务还有线上教学,宅家学习不放弃一个学生,能够让9千多名学生学得实在,学得快乐。首先,他针对四个学区,第一时间出台了《阳新县实验小学开展网络课堂直播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首先搭建平台和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教育云平台上分班级录入学生和任课教师信息,开通各年级授课直播间,辐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制作H5发布给《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家长熟悉教学平台,做好前期准备。其次,逐一落实各年级各学科直播授课教师直播任务,制定规范的直播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并对直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直播过程的万无一失。其三,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途径完成学生考勤记载、课堂答疑、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辅导的各项工作。对于特殊的教育教学,王义烽感受到了孩子们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从学习、身心、身体都得到了成长,特别是老师们的执著认真,课堂的丰富多彩,不仅呈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体现在对孩子思想的引导,注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在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教育教学思维。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7)

让王义烽更为感动的是学生成长和人间大爱。大年初七的早上,工会主席柯美淼发出了“爱心接力”的捐款倡议,他率先捐出了第一笔爱心款,接着全校掀起了自愿捐款的热潮,一片片情真真的爱,无需华丽激昂的语言来鼓动,仅两天时间学校共筹款六万二千余元,没有一个人落下。第三天,4万元爱心款便汇入了教育局总工会的帐户,余款捐赠给了对口援助的扶贫村——三溪镇横山村。其中让全校师生感动的是六年级11岁佘星月同学,将自己写春联攒下的2020元捐给了阳新红十字会。当天王义烽便带领学校领导来到佘星月家中进行一次特别的家访。其实佘星月是一个困难家庭,她和母亲是租住的房子。她对妈妈说:“祖国妈妈病了,我要捐款为她治病!”这是个十分贫困的家庭!这2020元,是这个11岁的小女孩在腊月的凄风冷雨中,写多少副对联,才攒下的2020元?又将是这个贫困的家庭,多长时间的生活开支呢?这沉甸甸的数字意味着深刻的情感,了解到她们生活的困难时,王义烽和领导们眼睛湿润了,心灵为之一颤:多么可爱的孩子!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8)

“老师,我想我的爸爸妈妈!好想!”实验小学城东校区一( 2)班的朱毅谦,在接到班主任向思路老师电话的那一刻,不禁大哭起来。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和不到一岁的小妹妹,与爷爷住在一起,半个多月未见父母了。向思路老师强忍着心疼,给他讲了一个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她把新冠状肺炎比作怪兽,把朱毅谦的父母比成奥特曼。听着听着,孩子破涕为笑,高兴地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奥特曼!”在这次抗疫中,许多孩子父母投身抗疫一线工作,实验小学对父母上一线的学生名单进行在册登记,并制定“一生一案”心理帮扶工作方案。朱毅谦同学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当接到上级命令,他们留下两个年幼稚嫩的孩子,积极投身于一线。王义烽获知情况后,马上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如何将朱毅谦等同学的帮扶工作落于实处,给孩子的父母发去慰问短信,对孩子进行思想鼓励,对学业进行单独辅导……向思路老师深情地写道:把病人交给你们,你们负责,“医”往无前;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负责,“教”你无忧。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地演绎着。学校将这项“爱的接力”工作部署得细致入微。一是给予生活指导;二是学业辅导;三是心理疏导,从心理上疏通学生父母离家时的孤独。同时,学校还与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教育集团成功结对。双方少先队员通过网络平台,以爱作桥,隔空携手,真诚问候,互相鼓励,共期美好明天!泰兴市鼓楼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姚恒章与王义烽校长进行视频连线,相互激励,教学交流。

教师刘秧霞深切地感悟:时间镌刻岁月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阳新实小人的2020年,以爱启航;春天,会在爱中醒来,带着晨露,带着清香……实验小学师生经受2020年春天的大考,也彰显了王义烽的领导力。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9)

百年老校传承与创新

具有117年历史的实验小学,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老百姓心目中注入了名校情结。当王义烽走进这所学校,就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于是,王义烽深入教师,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了解学情,倾听呼声。同时,召开老校长老教师座谈会,请教与探讨百年老校的发展。很快,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领导班子团结了,一校四区实行网络化管理,校区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全校充满活力与祥和。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教育,如何把学生带到未来世界的远方。他认为,一所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个性,才能培养创新人才;百年老校只有注入新时代特色,才能传承百年老校文化,才能让名校更加灿烂。因此,他提出了“创新历史品牌,打造时代特色”的发展思路。为此他在给学生寄语中写道:“学校是学生放飞理想、成就梦想和快乐成长的乐园。学校是学生走向未来的起点,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和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收获一点,根植学生家国情怀从小开始。立德树人,从学生入学开始,从每一个学生开始。”

首先,他以建设平安校园为保障,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支撑,以创建雅礼校园为抓手,以创建多彩校园为特色,确立了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其次,通过抓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他认为,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他在给教师寄语中写道:“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才能走到教育的前沿;一名好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追求,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2019年,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测调考中,该校成绩名列前茅;在“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演讲、朗诵赛场,学生成绩精彩纷呈;在“七彩语文”杯作文竞赛中,有8名学生荣获一等奖,获奖人数达120余人;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荣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再次,对于学校文化,他在厘清自己思路基础上,邀请文化专家团队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文化,进行全面诊断,提出构筑“儒诚”文化,以及书香飘逸,儒雅清和文化校园,呈现出新的文化亮色。如今,走到任何一个校区,都充满时代文化气息,飘逸着书香的味道,让人感觉是一个读书的方。

王义烽办学不喜欢照搬旧观点,也不喜欢移植他人模式,而是从实验小学本身文化出发,研究百年老校应该走的路。他认为,所谓实验小学,关键在实验二字上。实验,一种试验,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探索,本义是通过创新起到一种示范引领作用。所以,他特别注重“实”字,给学生真实而很好的教育,培养勤奋踏实的人格。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10)

坚守乡村教育那片土地

王义烽办公室很简单,朴实而富有书香气。墙壁上挂着一幅前任校长留下的一幅字:厚德载物。书法遒劲有力,虽然不是他的杰作,但他喜欢这样做人,有深厚的教育力度培养时代新人。

2018年元月,也就是农历腊月。这一年下了一场大雪。农历腊月23日深夜,天气很冷,在学校忙碌了一天的王义烽,烧了一壶热水,泡着脚,感觉没有睡意,思绪里突然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童年生活和28年教育经历,眼角不觉湿润了。于是,他伏案着笔,思绪里与父亲有了一次温暖的邂逅。

1971年8月,王义烽出生于阳新县木港镇一个农民家庭。弟妹四人,他是家中老大。木港镇地处鄂东南,距江西省九江市90公里,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他的父亲没有上过学,但能吃苦耐劳,且天资聪颖,不仅学得十八般武艺:娴熟的农活,琐碎的家务活,精湛的手工活——编竹篮、竹兜、竹晒箕、竹蒸笼、竹床子等篾货,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养活一家人。然而,他爷爷是个初中生,时常教导他要认真读书。父亲年轻时脾气不好,用“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办法教育,因而他少年时没少挨父亲粗暴的惩罚教育。直到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时,父亲布满皱纹的脸庞才露出笑容。回顾少年往事,除了几分愧疚外,更多地是感谢。因为父亲最原始的、最直接的、也是记忆最深刻的教育方式,促使他挑灯苦读走进了高等教育殿堂,也让他养成不断进取奋发向上意志,以及严肃认真的性格和务实的作风。尽管现在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他认为少年勤奋努力依然是最好的成长路径。

湖北阳新各小学校长(阳新县实验小学校长王义烽)(11)

1991年6月,王义烽从咸宁师专生物系毕业回到木港镇东春中学。这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母校,并和他的老师一起执教三尺讲台。那时,虽然乡村中学条件艰苦,但他心中溢满了自豪感。因为这校园和讲台,从学弟学妹眼神里看到他曾经的渴望。当然,初为人师他,兴奋中充满热情和力量,学校安排他带3个班毕业班化学、一个班的数学,再加上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不感觉累。他的情感透视出,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他初心所在。所以连续几年,他所带的学科在全县名列前茅,历届化学竞赛中,他所辅导的学生成绩斐然。因而,他也迅速成长为全县初中化学骨干教师。

从1991年到2000年9月,他心无旁骛扎根于家乡这片土壤,耕耘于三尺讲台,一届又一届学子走了,从普通教师到教务主任,他的才气也逐步展现出来,并走上了副校长岗位。又经过6年的磨练,2006年9月她成为母校木港镇东春中学校长。在校长岗位经过9年的沉淀,自身散发出的领导力运用到淋漓尽致。2015年1月,他调任该县排市镇中心学校任校长。这是一个教育管理岗位,全镇共有初中、小学、教学点、幼儿园32所,在校学生4732人,教师281人。经过近4年的管理,他的领导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5月,他从乡村调任到县实验小学任校长。28年乡村教育坚守与耕耘,王义烽成为一名教育优秀领导者,从乡村走向百年老校,对他来说是再一次挑战和发展机遇。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王义烽始终不忘初心,执着乡村教育,踏实做人,踏实教书育人。在他身上有一种睿智和定力,以及敢于创新的思想。他在乡村28年,王义烽从未离开过课堂,包括他当校长也站在讲台上。作为教师,他基于课程开发到新的教育模式构建,立足于乡村学生接受能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安心安静在课堂,启迪学生心智和开发学生学习力。作为校长,他立足乡村校园,始终保持着“品质优越、诚信为本”的理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灵活的机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学校亮点纷呈。在乡村,他用改革和创新思维,与改革开放大时代一起前行。他针对乡村教育实际,研究乡村教育的发展,研究乡村学生的成长,研究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别,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射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

除了踏实与教育情结,他追求智慧治校。2006年9月,他接任东春中学校长之后,上任伊始就重新修订了“做人求真、做事求实”的校训,以教学教研和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和考试制度,真真切切地在“教”上做文章。同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容校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成为黄石市绿色生态示范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先后还被县一中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授“科研兴教示范单位”,2010年2月他被评为县“优秀初级中学校长”。

2016年他担任排市镇中心学校校长,面对全镇32所中小学,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教育变革上。他认为,农村学校差钱、差硬件、差设备、差教师,是客观实际,这些都是显性的,但更重要的是差思想、差理念、差软实力,差在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精神上。于是,他在抓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着重抓制度、抓科研、抓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抓教育思维的转变。为此,他先后撰写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累并快乐着》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交流从心开始——有感于爱心支教》、《爱心支教,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支点》《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问题》《全国中学新课堂教学》《为了生存而努力》《乐做农村基础教育的思考者》;在《黄石教育大讲坛之校长谈城区巡讲活动》《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等论文,都获得好评,并应用于乡村变革实践。他认为,唤醒乡村教育,才是乡村教育变革的根本。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吴非在他的《前方是什么》一书中写道:“前方是什么?管他呢,只管往前走。”一个时代必然有这个时代的印迹,在乡村变革的时代他曾在泥泞小路上跋涉,或者像上个世纪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主人翁那样,在遥远荒凉的乡村亲切对渴望的孩子说,我们上课了。王义烽在乡村教育28年,从未有过埋怨,而是把目光注视着家乡的孩子,即使现在从乡村走进了县城百年老校,也从未忘记过乡村教育那片他曾经耕耘的土地。(来源:教育名家杂志 文/记者 方腊全 新媒体编辑/丰歌 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