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农财宝典记者联合特约撰稿人杨大海在张掖开展玉米制种调研,深入了解张掖玉米制种全貌,解码张掖制种模式。今天刊发调研第二篇,张掖是如何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发展制种业。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张掖制种的发展亦是如此。
国家种子基地是确保良种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的地位不言而喻。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肯定张掖承担着供种重任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背后滋生暗长的制种乱象。
张掖提出了建设全国玉米制种市场监管的“首善之区”。多位当地行业人士表示,近年来张掖制种秩序日益规范,制种环境逐渐净化。
面对制种乱象,张掖是如何“亮剑”的?对全国制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8月中旬,张掖制种玉米处于灌浆期
直面乱象:无证生产经营、转基因非法制种等
开放的市场是双刃剑。在张掖,种业因开放激发了发展活力,但同时因为“自由过了火”,早期市场监管能力未跟上,无证生产、侵权生产、未按生产许可证生产和违法加工、基地秩序混乱等乱象频出,涉种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在市场的诱惑下,不少人在无证生产经营的情况下铤而走险,也想分得“一杯羹”。
梳理2011年到2018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农资打击案例,涉及种子案件的有85起,其中玉米案件的有46起,张掖相关的有8起,约占玉米案例的17.4%。这8起案件中,2015通报的有5起,2016年的有3起,仅无证生产经营就有7起。
2015年,农业农村部通报了2014年第一批种子违法案例。在这23起违法案例中,涉及张掖市的无证生产经营的就有5起,分别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孟远本无证生产经营玉米种子案、甘肃省民乐县农户无证生产玉米种子案、甘肃省高台县黑泉乡向阳村无证生产玉米种子案、甘肃桑大叔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无证生产玉米种子案、张掖市粒粒金种子有限公司无证生产经营玉米种子案,合计非法制种面积8100亩。
其中,张掖市粒粒金种子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情况下,于2013年在大满镇黑城村生产玉米杂交种子4670亩,收购、加工玉米杂交种子3340 吨,是此次通报的种子违法案件中玉米种子造假最严重的案件。
典型案例只是众多无证经营的一部分。
2018年,甘州区公安部门抓获一非法种植千亩制种玉米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孟某某在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17年在甘州区大满镇一行政村内非法种植制种玉米1000余亩,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少见诸报端。
与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座谈
转基因非法制种也是一个问题。我国已批准可用于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品种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番木瓜,主粮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种植都是违法的。
张掖市富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法生产转基因玉米种子案成为2016年被通报的案例。
2015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中,组织对张掖市富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元华6号”玉米制种田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该批种子含有MON810转基因成分,为转基因玉米种子。经甘肃省农牧厅立案调查,该企业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实际生产涉案玉米种子共计35.39亩。
甘肃省农牧厅依据《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张掖市富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无证制种、非法生产转基因玉米种子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对涉案玉米植株及果穗全部销毁,并处罚款150000元。
2016年和2017年,甘肃发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制种转基因玉米共9400余亩,相关责任人被追求法律责任。
据了解,2018年,张掖共排查涉嫌非法生产转基因玉米种子案件8起,涉嫌非法生产面积1216亩,对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案进行立案查处。
侵权、偷种、套购、同质化严重、“掏地沟”“撬基地”……这些现象出现了。
“品种侵权,一个品种有若干个品种名字,大家都在卖,你叫‘张三’,我叫‘李四’,实际都是一个品种。偷种是互相偷种。公司以代繁为主,没有创新能力。‘掏地沟’掏来的。起一个名字就卖。”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组长李立秋在纪录片《种业中国》接受采访时表示。
哪个品种热销,立马就有人去“掏地沟”,一窝轰地扑上去,一些商贩从农户手里预约套购,逐渐演变成为规模地化的私繁滥制。
玉米制种企业迅速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制种基地成为争夺的资源。
看到张掖制种的弊病,行业资深人士张鸿痛心疾首,写下了《谁将为张掖种业乱象买单》的文章:“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在这种局面下独善其身安然无事。首先,自有品种的维权将出大问题;其次,市场预测的不确定因素陡然增加;再次,农民将为这种混乱付出沉重代价。”
这些乱象,导致种业市场不健康发展,“张掖种子”的金子招牌有被“砸烂”的危险。拖欠农民制种款、库存积压、企业生存如履薄冰、市场滞涨、违约行为频发、无序竞争、市场混乱……张掖制种业发展举步维艰。
张掖玉米市场的秩序关系到国家的种业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面对玉米种业市场混乱,张掖制种寻找出路迫在眉睫。
严准入:“两级准入”净化生产主体
治理无证生产经营,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企业基地准入制度是有效措施。
2015年2月10日,《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实施,俗称“张八条”。这是张掖结合《种子法》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的地方法规。
“张八条”明确规定实行八项制度:企业基地准入制度,规模授信制度,合同审查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种款兑付限期制度,公开公示制度,诚信黑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企业基地准入制度”是“张八条”第一条:凡在本市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严禁无证或租借生产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张掖,制种采用“公司 农户”的形式。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詹文介绍,作为代繁企业,一般在12月到次年的1月和委托方签订代繁合同,随后公司和村委会或者农民制种专业合作社签订制种合同,村委会落实制种面积,4月播种,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参与田间管理环节,9月下旬开始收鲜穗,加工后发货,一般在当年12月到来年的1月向农户结清制种款。
甘州区2019年玉米制种基地准入证
当地一家制种企业展示了《甘州区2019年玉米制种基地准入证》。凭着这张准入证,制种企业才能在当地开展制种。
制种公司和村委会签订的合同
公司与村委会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公司须持有效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准种子生产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
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宋学林介绍,张掖严格“两级准入”制度。县区种子管理部门严格审查制种企业资质,出具县区《玉米制种基地准入通知书》后,制种企业方可到制种乡镇报到、审查、备案,领取乡镇《玉米制种基地准入通知书》,再与制种村衔接落实面积,无县区、乡镇两级“准入通知书”的制种主体不得落实制种面积,有效杜绝了违法制种。二是严格“双向备案”制度。企业与制种村合同签订后,要分别到乡(镇)政府和县区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强化监督监管。
“未经县政府同意和县种子管理部门备案出局准入证明的,镇村一律不得私自与企业联系落实基地。”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局长贾多英说。
临泽全县玉米制种面积约25万亩,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年产玉米种子1.5亿公斤。2019年,临泽县准入玉米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8家,其中县内企业16家,县外企业12家,涉及全县7个镇、60个行政村、2个农林牧场,无证生产在面上基本禁绝。
准入制度将无证生产经营挡在了张掖制种门槛外。张掖玉米制种市场的秩序逐年好转,2014年张掖查了70多起案件,2015查了38起案件,近几年案件大幅减少。
强监管:多措施净化制种环境
制种市场监管,涉及到基地、生产等各个环节。保障种业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管不留任何死角。
2012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国家级种子基地(张掖)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这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张掖种子基地监管上升到国家层面。
基地巡查是监管的重要内容。宋学林介绍,在基地落实过程,各级农业部门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社的原则,组织人力进村入社,联系衔接落实玉米制种基地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玉米制种风险预警告知书》,预防涉种违法行为发生。
贾多英介绍,临泽县从2015年开始,春节前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农委、种子、公安、市场监管、法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分赴全县7个镇逐镇召开严格规范基地管理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动员会议,并与各镇签订基地建设管理承诺书,推行“镇、村、社、企业”四级承诺。村社干部向村委会承诺、村委会向镇政府承诺、镇政府向县政府承诺、企业向县政府承诺,在当年管辖范围内不发生涉种违法案件。
展示的玉米种子
种子市场检查、亲本种子和制种田苗期等监督检查是常规动作。
打击转基因非法制种,张掖也是采取了多项举措。
张掖市是为全国第一个向转基因作物种植说“严禁”的地级市。2013年10月25日,张掖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中指出:“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
制种合同对企业进行了约束:不得提供含转基因成分的亲本种子。
201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严禁违法生产转基因种子,各种子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我区违法生产转基因玉米种子。
张掖在玉米生产的不同阶段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播种前,要对企业亲本种子进行抽查检测;苗期,要利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叶片全面筛查,一经发现有转基因成分的种子,坚决就地铲除销毁,并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吊销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
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随着多项举措落地,近年来转基因非法制种案件和面积逐渐减少,2019年暂未发现转基因非法制种情况。
制种市场环境日趋向好,这是当地制种人士的切身体会。
建诚信:“红黑榜”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维护制种市秩序的重要原则。制种是张掖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重要的产业。诚信经营,在制种中尤为重要。
2017年张掖市农民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达1500元,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45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2018年张掖玉米制种产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约42亿元左右,其中直接效益达17亿元以上,带动畜牧业、食用菌业、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在25亿元左右。同时,为全市剩余劳动力提供中、长期就业岗位1500多个,临时劳务岗位近100万个。
在张掖,企业诚信直接和制种生产挂钩。
“张八条”实行规模授信制度。凡在本市内具有合法资质的玉米制种企业,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规模、质量管理、行为规范、种款兑付、纳税情况、综合评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和生产规模授信。信用等级评估AAA 级企业生产面积不设上限,AAA级企业生产面积不得超过3万亩,AA级企业生产面积不得超过2万亩,A级企业生产面积不得超过1万亩,其它有生产经营资质,但未获评级的企业当年生产面积不得超过3000亩。生产规模未经核准的企业禁止在本市从事玉米种子生产,严禁企业超规模生产。
2019年2月,《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关于2018年度玉米制种企业信用等级公告》中,AAA+级企业企业15家,AAA级企业26家,AA级企业17家,A级企业6家。
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关于2018年度玉米制种企业信用等级公告
一、AAA+级企业(15家)生产面积不设限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
高台县种子公司
张掖市中地良种繁育有限公司
德农种业股份公司张掖分公司
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
甘肃鸿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张掖市德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
中林集团张掖金象种业公司
甘肃祺华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秋乐种业有限公司
二、AAA级企业( 26家) 不超过3万亩
张掖市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金张掖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掖市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润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中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临泽县瑞源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省宇翔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玉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
张掖市东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高台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临泽屯玉绿源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市科兴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市玉米原种场
临泽县绿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
张掖市科德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市金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张掖市敦煌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天宁种业有限公司
三、AA级企业(17家) 不超过2万亩
临泽县康裕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华元神谷种业有限公司
临泽县禾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临泽璟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临泽县金海种业有限公司
高台高鑫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高台县陇三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金种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临泽县绿润种业有限公司
甘肃金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张掖市裕晟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市厚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张掖市明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瑞真种业有限公司
民乐县乐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优立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良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A级企业(6家)不超过一万亩
张掖市福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金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临泽奥瑞金种业有限公司
张掖市丰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金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掖市祁瑞丰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记者调研张掖市中地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张掖市德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制种企业,他们对规模授信制度表示认可。
“信用登记评估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企业越来越重视。”詹文说。
“规模授信是多赢的,对管理部门来说是对企业的监管过程,对农户来说是选择企业的重要依据,对行业来说是自律,对企业发展来说有权获得更好的基地。”恒基利马格兰经理卢旭东说。
红榜激励企业发展,黑榜则对违规企业进行了惩罚。
“张八条”实行诚信黑榜制度规定,凡违反本办法或未按合同约定兑付种款,发生侵权生产、生产假劣种子和向他方租借生产许可证等违法行为的企业一律列入企业“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次年不得在本市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凡违反本办法或诚信意识不强,涉种矛盾纠纷频发,质量意识不强,合同签订存在暗箱操作,不按合同规定交售种子,私留倒卖种子的基地村一律列入基地“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基地村次年不再安排生产面积。
2017年,有五家企业被列入2016年度种子企业诚信黑榜。列入黑榜意味着不能开展制种生产。
2018年,张掖市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八条:严禁违规落实种子生产基地,严禁违规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严禁抢购套购私留倒卖种子,严禁破坏种子生产基地环境,严禁在各类农林牧场、荒滩违法生产种子,严禁私繁滥制玉米种子,严禁违规收取基地服务费,严禁公职人员干扰种子基地正常秩序。
八个“严禁”,展现了张掖建设好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决心。
一路探索,张掖制种“破茧成蝶”的智慧弥足珍贵。
感谢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临泽县政府,临泽县农业农村局、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多家制种企业以及多位行业人士对本次调研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