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的孩子怎么啦?

最近,热播青春剧《少年派》,因“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上热搜。

少年派林妙妙嫌弃父母老了奔四了(少年派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人设崩塌)(1)

林妙妙从同学邓小琪处得知,爸爸林大为的工作是人本服务,回家对父亲非常不尊重,大吼大叫,指着亲爸威逼辞职,连碗筷都不让爸爸碰,嫌弃其丢人,害她被同学嘲笑抬不起头,甚至支持妈妈王胜男跟爸爸离婚。

少年派林妙妙嫌弃父母老了奔四了(少年派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人设崩塌)(2)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爱慕虚荣,情绪不稳定,叛逆父母,但是态度蛮横、指着鼻子呵斥父母,嫌弃父母,实数没有教养,对父母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令人寒心!

现实生活中,林妙妙这样的孩子挺多,不懂得付出,不懂得感恩,一味地索取。剧情或许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它确实披露现实,揭露我们的教育现状。

02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前几天,一则12岁孩子小升初面试品德修养零分的消息引发热议↓

少年派林妙妙嫌弃父母老了奔四了(少年派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人设崩塌)(3)

据透露,这个孩子面试此题时一直没开口,所以品德修养打了0分。事后调取视频发现,在“品德修养”面谈环节,有多名学生完全没开口,这约等于交了白卷,被打0分合情合理。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打算。

所以,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评分机制、面谈设计是否合理,而是一起思考,这件事情给到父母的警醒是什么?

采访中,有父母表示平时都会引导孩子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教导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那么,12年品德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面试时0开口?为什么孩子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不出声?

03 品德教育何去何从?

现如今,一提到教育,家长和学校都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提到培养孩子,全脑开发,两岁上早教,三岁学英语,四岁练钢琴,五岁学奥数,兴趣班、辅导班,琳琅满目……每种班都招生火爆。

孩子们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拼成绩上名校,出人头地。

只有这样,孩子的教育才算成功,成才是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

近日,各省高考分数陆续公布,高考状元也浮出水面。

纵观这几年高考,高考状元已经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局面,更多的是呈多元化发展。

2019温州高考状元邵奕佳,各科成绩均匀,拿过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舞蹈和小提琴坚持学到初中毕业,学习自律,细致认真。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者加德纳:多元智慧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优先于多元智慧的学习

高考状元的背后,一个需要被看到的真相:

状元,已经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代名词,而且家教极好,素质全面,光环榜身。

少年派林妙妙嫌弃父母老了奔四了(少年派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人设崩塌)(4)

美国少儿心理专家莱昂纳德·赛克斯博士,在其著作《教育理念的坍塌》中提到:

心理学家在1970年4月招募了当地医院出生的1700个婴儿,对他们进行定期跟踪调查,直到2008年,这些孩子已经38岁。

这些孩子中有的智商比较高,但是自控能力非常差,而有的智商比较低,但自控能力很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乏自我约束但高智商的孩子并不能获得成功,相反,那些相对智商低,但具备毅力、自信和自我约束的孩子,却获得了成功。

也就是说,智商高并不一定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智商低也不一定失败,而自控能力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至关重要因素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影响孩子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一颗平常心,是一份好心态,是一种处事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而不是高分数和好成绩。

04 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品德,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而是从小在孩子身上培养出来的。

从神经学上来讲,品德培养是一个内隐的学习,是长期模仿、观察,内化的结果。即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教他的,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它是潜移默化的历程。

孩子从出生以后,他不停地看父母怎么做事情,他的大脑在无形之中把这些东西学下来,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少年派林妙妙嫌弃父母老了奔四了(少年派林妙妙不尊重父母人设崩塌)(5)

因此,培养德才兼备的孩子,无非就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品德教育是第一位

国际知名教育家洪兰教授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教养与品格教育》中指出:品德培养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位。

孩子从小都是有样学样,所以,孩子在父母身边时,是教养的最好时机。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必须表里如一,父母要诚实地做自己,不能撒谎骗孩子。

因为今天你在孩子身上产生的影响,孩子长大后会悉数地还给你,还给社会。所以,请你一定要给你的孩子做好榜样,别让孩子的未来毁在自己手里还浑然不知!

父母的品行里潜藏着孩子的未来。

二、学会鼓励孩子,从行为到品质,再到未来

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不是夸奖孩子真聪明,而是夸奖孩子真努力

当孩子在学校帮助同学做了一件好事,不是夸他做了一件善良的事,而是夸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夸奖孩子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是对孩子身份的认定和培养。

学会鼓励3步法:

第一步,夸具体行为;

第二步,从行为中抽取出品质或能力;

第三步,将这种行为品质或能力迁移到未来的行为中。也就是从行为到品质,再从品质到未来。

三、学会批评孩子

如果孩子在学校做了一件错事,比如抄别人作业,那么,你是批评他骗了人,还是批评他,是一个骗子?

前者是批评事,后者是批评身份,即批评人。

以往我们认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进行人格批评,只针对这个事情或者这一次的行为进行批评。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社会,会把这些事变成对你身份的认定,假如你曾经逃票,然后记录在案,你就有可能在申请信用卡、贷款等方面,成为不守信用的人,你以为只是逃票,而别人会认为你是这样一个人,骗子,所以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守信用的人非常重要。

事实上,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诚信。

但丁说过: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知识无法填补道德的空白。

培养品格没有捷径,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养成。

教育孩子,先望子成人,再望子成龙,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实善良、健康快乐、以及有一技之长的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