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盲盒玩偶手办、盲盒零食包、盲盒化妆品礼盒易买常见,你尝试过“盲盒 图书”吗?

盲盒书籍推荐(万物皆可盲盒盲盒)(1)

昨天,记者走访发现,实体书店卖书,也瞄上了盲盒的玩法。嘉兴部分书店推出了盲选图书活动,借此打破常规的营销方式和阅读模式,带给购书者不同的购买和阅读体验,受到了不少喜爱阅读人士的欢迎。

那么,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盲盒模式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甚至连图书产业也开始盛行起“盲盒经济”呢?

“未知的喜悦”引年轻人追捧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内容的盒子,其内部放置着不同的物品,消费者凭运气抽中商品,而图书盲选的实质就是读者把图书的选择权交给书店或者图书馆

在嘉兴西西弗书店,店员会将单本图书打包,牛皮纸装外贴有一张推荐卡片和商品条码,在书店一楼显眼位置陈列,供读者挑选。根据不同书籍类型,每本书售价从十几元至上百元不等。

盲盒书籍推荐(万物皆可盲盒盲盒)(2)

我们做盲盒是因为一直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自己有很强烈的阅读需求,但是面对浩瀚的书海,他们完全无所适从。我们对图书的了解应该会比读者更多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的那本书。”西西弗书店的销售专员张林(化名)告诉记者。

目前,书店里的盲选图书有《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人海茫茫》《今日简史》等,涵盖社会学、真人真事、心理纪实、浪漫爱情等分类,结合12星座特点,每个星座有两款书籍,包装封面还有星座标签贴纸,增添创意。

盲盒书籍推荐(万物皆可盲盒盲盒)(3)

书籍推荐语:

“一切皆因孤独而起,却因孤独而美得不可方物”

“活着的根本乐趣之一,就是不确定,就是探勘与测量自己的内心”

“以全球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且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

“我觉得活动挺好的,毕竟买书店盲盒的快感和普通盲盒一样,在拆封之前谁也不确定盒子里藏的是哪一款产品,只有打开才能揭晓答案。”嘉兴学院的学生沈琳说。

当然,抓住商机的不止有西西弗书店。近年来,越来越多书店陆续推出了盲盒,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有明信片、文创、手办、购书券等,“盲盒经济”也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热词。

盲盒书籍推荐(万物皆可盲盒盲盒)(4)

一开始,书店推出盲盒是因为发现很多消费者不知道选什么书,也没有参考范围,通过消费者给的一些提示包括个性、类型偏好,为他们选中他们喜欢的书,这得到买家的欢迎。而对于卖家而言,不仅能够增加销量,还能够很好地处理长尾、小众的书籍。

现如今,盲盒图书能够有效刺激年轻人消费。比起剧本杀、脱口秀更加刺激好玩的新型文化项目,平平无奇的书籍显得更加难啃、无聊。因此,“盲盒 图书”的模式完美地迎合了年轻人群的猎奇心理

不仅如此,原本十分“标准化”的书籍通过盲盒形式,也能带来一定溢价,放大盈利空间,还能更好地打造书店IP。

阅读“惊喜感”会产生新的盲从?

嘉兴读者陈晴天昨天收到了他在上周末购买的一个图书盲盒。

“查收包裹的时候,就像抽奖一样,小心脏砰砰跳,买书到现在从来没有这样过。”陈先生告诉记者,图书盲盒最吸引他的就是这种拆包装的“惊喜感”。

当然现实有一点残酷。陈先生收到的盲盒中有三本书,一本是他本来就有的(按照规则,可以换书一次),一本不合他的胃口,一本“马马虎虎”。

“下次买书,还得自己买,体验过一次也就行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图书盲选的推动力大多还是停留在提供“惊喜感”的阶段。但是显然,“惊喜感”早晚会淡化,图书盲盒很少有回头生意,这就给图书盲盒的未来造成了新的不确定性。”

“其实一直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谈论,盲盒所带来的阅读‘惊喜感’是不是会产生新的盲从。读者是因为选不好书,而把选书权交给了书店和图书馆,但如果书店和图书馆不能胜任,那读者的困扰依然存在。”资深出版人李德明告诉记者。

对于这一点,其实书店也有很清醒的认识。在嘉兴开了5年书店的主理人沈斌说,他们盲盒上就印了“阅读是一场冒险”这一句话,说白了,图书盲盒玩的就一种刺激和惊喜,但是如果只有刺激,那书店也就成了借盲盒清库存的“收割信任”的不良商家了。

“盲选是一种形式,但仅仅靠着‘惊喜感’是不能长久抓住读者的,这也不是盲盒最重要的价值,具有内容创造力的高品质的产品才是盲盒的核心,对于书店盲选而言,就是好书和好的文创。

未知的东西最具有诱惑力,商品的不确定性满足了消费者的期待,给予消费者不可比拟的惊喜感。

正如影片《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是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

不仅人生如此,盲盒、福袋也是如此,在你没有打开它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藏了什么东西。

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用“盲盒经济”来解释消费者对“盲盒”的强大购买欲,“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

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因此,盲盒的消费者要搞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玩,承受能力多大,愿意付出多少代价,理性消费就好。千万不要被跟风和一时的刺激感麻痹,被“盲盒”的潮流“玩”了。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