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台湾一名叫蔡笑晚的父亲,创造了家庭教育的奇迹:6个子女中,4个取得美国著名大学博士学位,两个取得著名大学硕士学位,其中两个人被聘为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这位父亲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女的,看了他的育儿经,发现他的教育方式,借鉴了200年前的一本著名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卡尔威特的教育》。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1)


1、成人距六岁的自己不过一步之差,而从新生儿到六岁的自己却是万里之遥。

著名讲书人樊登有一次坐出租车,与司机聊起孩子教育,樊登认为教育从三岁之前就应该开始了,结果,樊登听到了让他颇为无力和悲哀的一句话:孩子三岁以前懂个屁!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从上小学开始,有的甚至到了初中才开始。

家长们认为,在三岁以前只要身体健康,吃饱穿暖。上了幼儿园之后,性格和习惯上的差异表现出来,但这种差异不为人重视。

即使大家最重视的智商培养,虽然有些差异,但由于缺乏反馈机制,家长也无从得知,等到了上学考试,才发现孩子之间已有了天壤之别。

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从婴儿降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2)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此外,还发现过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绵羊所哺育的小孩。

这些孩子无一例外保存了抚养他们的动物的习性,但都寿命短,即使经过几年的教育,他们也无法学会说话,长到十几岁,也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商。

这说明,人的能力并非天生的,所有这些都是后天教育的产物。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一生中,0-3岁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从出生到三岁,脑重量增长达到以前的三倍,到14岁时,基本定型。

大脑由一个个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之间连接的回路越多,孩子就越聪明。而且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这些神经回路就好像道路一样,长期不走就会荒废,有些联系就会断裂,永远不可能修复。

早期开发可以使大脑回路和容量增多,联系增强,这为以后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提供了基础。

六岁之前,由于大脑的爆发性成长,儿童对语言、逻辑思维、音乐、记忆等各方面的刺激非常敏锐,是学习这些技能最为轻松的时候。

错过这个黄金期,不是不能学,而是想达到更高的水平,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儿童的能力,如果生下来都是相同的100分,那么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在五岁、十岁开始接受教育,他们分别会成为100分、80分、60分的成人。

即使后两者接受的是最优秀的教育,也无法弥补教育时间推迟所带来的损失。

意大利教育哲学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胜过三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3)


2、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

曾经有个孩子问他的父亲:“为什么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他的父亲说:“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孩子不甘心,继续问:肯定是因为有一些原因它们才是这样的吧?”

他的父亲颇为不耐烦地说:“没有什么原因,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孩子说:“可是,我想弄明白。”

父亲开始大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讨厌,它们本来就是这样,你还要问什么?”

显然,孩子对这样的回答很不满意,因为受到了斥责,便再也不问问题了。

父亲本来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但这种做法,却把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4)

老卡尔威特教育的成功之处,除了抓住孩子早期教育的黄金期,还抓住了生活中的每个能教育儿子的机会,最终让小卡尔威特成为德国最著名的天才儿童。

比如他用大自然作为启蒙孩子学习的教材,培养孩子探索的兴趣。

在海滩上拾贝壳、采海藻和海星,讲解海底生物知识,儿子表现出了对海底世界的无限向往;

和儿子一起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儿子感受到了无比的奇妙,每天研究枯燥的物理学;

一有空就带着儿子去散步,留意周围地形的变化、地貌、河流的走向和森林的分布,儿子边走边绘制地图;

和孩子一起玩搭房子的游戏,培养孩子的空间及想象能力;

玩游戏“哪儿错了”、“指出相同颜色的物质”、“动物怎么叫”、“近义词和反义词分别是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

他为孩子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游戏材料,孩子也懂得用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作为他们游戏的对象,使孩子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概念,通过玩和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5)

不仅是学习,老卡尔威特还注重养成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他说,儿子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他更多的是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有一次,老卡尔威特带儿子散步,碰见了一个流浪汉,儿子很快跑回家,拿了两个面包送给流浪汉,让流浪汉对五岁孩子举动感到很惊讶和感动;他还用自己的零花钱去帮助想看书的孩子买书;

他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孩子三岁时,就能帮忙简单的家务;和孩子经常讨论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让孩子学会了简朴的生活;

当发现孩子表现得很傲慢,其他人都远离时,他会及时给孩子讲道理,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使孩子学会了谦虚,并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理论,即每个人都要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6)

3、重要的教育原则问题上,不要爱惜时间,而要浪费时间

孩子一生下来,我们就十分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比如意志品质、责任感、爱心、道德品质等,在孩子一生中,它们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比如学习品质的培养。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智商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有时上课比其他孩子反应更快,但一到考试,就不如其他孩子。

这些孩子中,大多数有喜欢开小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效率低下,跟不上学习进度,最后对学习丧失兴趣。

而另一些孩子,即使成绩并那么突出,但因为能够做到专注,坚持学习,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卡尔威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游戏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在孩子2岁时,学习识字,让他很小就会阅读,孩子很小就能静下心来,这都给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儿童的教育开始于智力发展教育之外,如果我们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们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当碰到一些冲突时,孩子往往会败下阵来。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7)

同事的儿子小伟,一直在母亲的控制之下长大,终于考上了一所985高校,母亲异常高兴,觉得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可就在大二时,传来了一个噩耗:他的儿子因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挂科太多,被勒令退学!

这样的事情,每年都在上演。

据统计,一些名校的退学率达到了惊人的10%!这些万里挑一的学生,智商不可谓不高,退学的原因,全是非智力因素,如责任感、自律性等没有完全建立,也没找到学习的意义,他们带着这些隐患进入了大学,如同出笼的小鸟,开始放飞自我。

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知识的灌输上,而在一些重要的原则问题上一笔带过,这最终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8)


卡尔威特认为,让儿子成为一个高智商却冷漠的人是教育的失败。他十分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比如养小动物,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孩子三岁时,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家里的狗也跑了进来,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小狗的尾巴,把它拽到自己身边。

父亲看到后,立刻抓住了孩子的头发,孩子觉得非常惊讶,拽着尾巴的手也放开了,同时父亲的手也放开了。

父亲问孩子:“你愿意被人拽着头发吗?”孩子红着脸说:“不愿意。”

父亲说:“那你对狗也不应该这样。”

经过父亲类似的严格教育,孩子成了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意志力、责任感等一些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看起来似乎与学习知识无关,但它们好比我们砍柴所用的刀,刀越锋利,就越轻松。

好多孩子即使有砍柴的动机,但因为刀已生锈,砍起来,就比别人格外费力。

卡尔威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在上面建筑了一个神童般的宫殿,才使得小卡尔能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如何14岁拿下博士学位 生下来智商平平(9)

哈佛女孩刘亦婷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奇书,奇在如果看到这本书的家长,用书中类似的方法去培养孩子,都收到了惊人的效果。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专家木村久一所写的《早期教育与天才》,记录了一个个天才诞生的故事,这些天才无一例外地用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所提到的教育方式。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将女儿培养成为出色的人才。

孩子的教育,不是取决于学区房,不是取决于天价幼儿园和学校,而是取决于6岁之前的家庭教育。

而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智力教育,而是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

但愿我们都能抓住激发孩子潜能的关键时期,不要等到错过了时机,再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对孩子进行教育。

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来读这本书吧!或许,下一个天才,就是你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