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峡八年级教案(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学解读)(1)

部编版三峡八年级教案(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学解读)(2)

部编版三峡八年级教案(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学解读)(3)

部编版三峡八年级教案(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学解读)(4)

一、内容概述

《三峡》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书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简洁明面、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风光。写山连绵不绝,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本文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自成一格。纵观全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适合朗读。首先,它具有南北朝写景散文韵律和谐的特点。课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既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2.结构严谨,文脉贯通。三峡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先总说三峡的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再抓住季节的特点,分别描写山、水的特点。写四季景象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与秋天。虽氛围特点不同,但文脉转换,其势相同。起首写山,夏秋写水,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全文写出四个层次,作者仅用了五个字就把全文天衣无缝的笋接在一起。用“至于”自然导出夏水,一个“则”字暗示对比,巧妙地过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肃杀之秋。作者在布局、节奏、过渡、照应等方面精心策划,使文章的结构形散神聚,浑然一体,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二、学习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特点,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的文言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品味三峡壮美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品味写法之妙。作者常常只用寥寥数笔就将景物特征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不同季节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字句进行细致的品味。3.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粗浅的文言文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美鉴赏能力。八年级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但想象力的发掘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仍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训练。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所以本文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写法之妙,体会三峡之美。同时,作者在凝练生动的笔墨中尽显山水的特色。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的抒发情感,但作者的情感却在文章之中处处可见,学生可能不好理解。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情感作为本文的难点。

三、学习方法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本篇文言文需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因此课堂上安排了寻三峡、读三峡、品三峡、写三峡、游三峡等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四、学习过程

基于学习目标,结合本文特点、课型特点等,本课的学习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三峡归来》宣传片,欣赏三峡雄起的风光,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引出本文。设计意图:互动式的导入,意在调动学生的全体感官,激发出作为宜昌三峡孩子的自豪感,增加学习课文的原动力和兴趣。

2.溯本求源寻三峡,理清脉络。从狭的源头说起,,请学生找找文中含有三点水和山字旁的字,找出来认一认,并结合注释理解字的意思,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分享了哪些景?学生明确主要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到第四段写水。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词义,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景色。

3.经典吟咏读三峡,培养语感。老师泛读,学生跟读,学生分小组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课堂上展示读,教师指导。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带有平文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书生朗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能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的基本语感,有助于后一部文意的理解,给学生创造会意的条件。结合课下注释,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助质疑,提问,批注等方式读通读懂课文。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

4.细致揣摩品三峡,提升审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刚刚的反复诵读,你读出了三峡怎样的美?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一个同学概括,写在黑板上。一山一水总关情,文章并没有明确的写情感,作者的情感却在文章之中,你能体会出来吗?自豪、赞美、良多趣味、泪沾裳,带着这些情感,我们再来把文章读一遍。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美点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语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真正读懂文章的美。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精巧技法写三峡,掌握方法。刚刚我们品味的是文章语言的美,除此之外,文章运用了精巧的技法来写三峡。下面我们用三峡很妙,妙在什么地方来说话,从写作技巧上来品析《三峡》。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够总结文章的写作技法,对学生写游记类散文有了切实的指导和帮助。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是学有所悟,都是收获。

6.匠心独运游三峡,放飞想象。郦道元不愧是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丰富的游历和优美的文字,把《水经》一条注释写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韵。小组活动:仿照事例,根据三峡的内容,为三峡设计一处景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景色。

五、总结评价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总结本文描绘景物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