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风起云涌,人们的思想也较为活跃。在那个年代,有两位大师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对战,可谓是万分精彩,两人的才华也在伯仲之间,难分上下。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1)

(一)两位文学大师

是中国最有才华也最为冷峻的文学家。他的也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一双慧眼看透人世间的冷暖亲疏。他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但是,才华横溢的他,作为我国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学者,也最先举起民主自由的大旗。谈论起当代文学就不得不提的著名文学家。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2)

梁实秋,很多学者谈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都有些胆怯,当他提出,他要尝试翻译英士比亚作品的时候,周围一片质疑声,他可以么?但是他确实做到了。擅长散文创作,一生散文创作不计其数,畅销国内外。他出生较为富裕,很早接受外国文化。他曾有机会获得国外绿卡,但是,基于对国家热爱,对整个民族的怀恋,他回到祖国,开始从事创作。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3)

他和冰心是很多好的朋友,她称他像是一朵花。因为他擅长将生活中的妙趣落于笔尖,在他自己的文学评述中表现出惊人文采,刻画的人物形象伶俐又富于智慧,梁先生一生拥有有趣的灵魂,相处中呈现出温柔的性格。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4)

(二)梁鲁辩论战

在一九二七年,梁实秋和鲁迅突然发生了一场争论,持续了将近八年之久。争论主题主要围绕争论人性、阶级、争论文学等核心问题。

事情的起因,应到从梁实秋刚从美国回来之后不久。,他发表《卢梭论女子教育》在北京《晨报副刊》上。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5)

随后《复旦旬刊》的编者邀请他,就这一问题再次论述,他整理后,将文章在此发表了。他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全身上下猛烈地攻击了一番,将大炮的门径对准了女子的教育问题。

当时的鲁迅是非常推崇卢梭,很赞同卢梭的主张。竟然有人这样大肆攻击他心中的偶像。气愤的鲁迅,立刻口诛笔伐进行回击,,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了《卢梭与胃口》杂文,这一篇杂文横空出世,也标志着鲁迅、梁实秋论争的序幕。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6)

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满,迅速由对卢梭的批判,延伸到到"人性论"的问题。随后,鲁迅在此发表《文学和出汗》和《拟豫言》,他以独特的杂文笔法,嘲弄讥讽了梁实秋的个人问题。

梁实秋作为文坛,起初他对鲁迅是充满敬重和赞许的,但是随着鲁迅愤怒地不断发表文章讥讽他,他由坐立不安转向从容应对。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7)

鲁迅在愤怒之余,也未找到一个棋逢对手的对抗者,而感到愉悦。他纵横笔坛多年,受到赞美声和奉承声太多。很少有人这样直面指正他的缺点。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著名杂文的发表,是论战进入高潮的标志。一系列尖锐的措辞,即使梁实秋身怀再多的骂人术,只能被骂的体无完肤。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8)

(三)学术论争无关人格

事情越演越烈,梁实秋远在美国的女儿听说了这件事。忍不住问了父亲,两者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这么激烈。

梁实秋反而安慰焦灼的女儿说,我们两个人远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已。女儿看到父亲这样风清云淡,也就不再担忧了。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9)

两个人的论战持续到鲁迅的去世。鲁迅去世后,梁实秋选择保持沉默,再没有说过一句他的坏话。也许他的内心并不排斥他的主张,而是非常欣赏他的这位八年辩论敌手。

当他去台湾讲学的时候,学校要取消在课本上的鲁迅文章,梁实秋却非常反对这种行为。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10)

有一种可敬的对手,争论关于文化,关于思想,关于问题,但充分尊重彼此的人格。两个人能持续八年的持久论战,是基于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才华上的相对尊重。若不是棋逢敌手的喜悦,怎能坚持八年的陪伴,你对于我是最可敬最珍惜的对手。

生前是最大论敌(生前是最大论敌)(11)

鲁迅去世后,很多生前和他关系密切的朋友,突然选择反目,大肆攻击,划清界限。展现出最为可怕的嘴脸。没有对比,就看不清楚人心。

应大众要求,梁实秋写了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通读文章发现,他可以不带有任何情绪和功利色彩,客观评价鲁迅,撰写文章,可见是一位真君子,足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