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段"三侠武义"的传说,留下了"狸猫换太子"千古之谜。《清平乐》影视剧的上演让观众对这位大宋仁宗皇帝在位42年,宫禁隐私、艳史遗闻与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天咱们不谈宗仁宗赵祯的历史故事,而是介绍下北宋繁华的东京汴梁城。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1)

东京汴梁城的营建

大家对北宋东京城(今开封市)的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张择端的写实名作《清明上河图》。这幅不朽名作以全景式的构图,展现了12世纪国际都会——东京汴梁城的繁华景象。

当时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大都会东京城的规划始于五代后周时期。世宗柴荣是后周一位英明的帝王,他委派韩通、王扑对汴州城作全面的规划。北宋王朝就是在后周规划的基础上不断营建,使东京汴梁成为全国最壮丽的城市。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2)

东京城

东京城由三道城墙四条运河三十三座桥梁四条御路纵横交错构成。陆路上车轿络绎不绝,水道中舟楫舳舮相接。虽在北方,却富有江南水乡景色。

东京的三道城墙,重重套叠。城墙之外,各有护城河围绕。最中心是皇城,又名宫城,周围五里,设城门七座,城墙是用青砖砌筑,城内为皇宫及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各种殿宇,气势壮丽,大庆殿明堂宣德楼等都是著名的代表建筑。北宋亡国后金人仅从明堂柱子盘龙上刮下的金屑就有四百多两,这些建筑的豪华可想而知。

皇城的外围是里城,又名旧城或阙城,是在唐代宣武节度使李勉所筑城垣的基础上加固扩修的,周长二十一里。有城门十个,水门二个,汴河穿城而过。里城内是商业区、衙署、寺观集中的地方,也是东京最繁华的去处。

里城之外即外城,又名新城、国城、罗城,周长五十里,北宋未期扩大到八十里,外城与里城均为土筑。外城是东京军事防御和观瞻的前沿,柴荣修城吋取虎牢关土夯筑,坚密如铁。城墙高四丈,宽五丈九尺,每百步设马面,每二百步置防城库,贮藏守城器械。严整高耸的城墙,远远望去森严屹立。外城有城门十二个,水门九个。外城的护城河叫护龙河,阔十多丈,里外遍植杨柳。外城中,南有蔡河绕行,北有五丈、金水二河穿城出入,中有汴河横贯,水道纵横,密布着仓库、邸店、寺观、民宅。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3)

东京城

东京的四条水道是北宋政府的命脉汴河西接黄河东流入淮河通长江蔡河从南来又南返蔡州入沙河五丈河起于东京流入山东曹州、兖州金水河容纳郑州诸细流,虽与汴河都从西来,但二水不混流,在东京附近用渡槽从汴河横穿入皇城,供后苑灌溉。四条水道中特别是汴河则转运江南、淮南、两浙、荆湖诸路的货品,岭南、川蜀也经长江及灵渠等道通东京,陕西等地的菽栗也从黄河沿流入汴。汴河从东南运来的都是大米和小麦,是东京军民用粮的主要来源,贵族和居民的生活用品,亦多依赖汴河运输,因此被认为"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沟洫水利同言也。"

东京水道上架设桥梁三十三座。其中汴河十三,蔡河十一,五丈河五,金水河三,再加曹门小河子一座。在城内的桥,一般只通平船,故桥洞低平,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等是御路所经之地或繁华区域,故建造得特别坚固,装饰也非常华丽。《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的情况是:"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锈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城外的桥,为便于船只往来,常作成拱形桥洞。那时汴河因水势湍急桥柱常撞坏船只,故驾设一种无柱桥梁,形如彩虹飞渡,故名虹桥。虹桥的形状由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忠实描绘,我们今天尚可看到她的雄姿。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4)

虹桥

东京的御道共有四条,通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西两条横亘于皇城外,自东边的新宋门直达西边的新郑门。北边则达封丘门。南边的御道是四条中最壮观的一条,从皇城的宣德门笔直通达南薫门。这条御路据《东京梦华录》描写:路宽二百余步(约合今100余米),中心为御道,人马禁止通行。中心御道两边,各安有朱漆杈子一排,行人可在朱漆杈子外行走;杈子里有砖石甃砌的水沟,沟里种植莲荷,沟旁种植桃李梨杏等果树。行人道外又是一排黑漆杈子,杈外是御廊。这种宽阔的道路,整齐有致,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东京城的建设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开拓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新时代。她保存了我国传统社会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都市格局,但又打破了隋唐时期都市中坊里的限制。它将宫阙建在城的中央,对殿群的中轴线和御道与皇城的轴线要求十分严格。东京的城市其格局后来为金人袭取传承,元代建大都时,即仿效东京。明、清则继承这种设计思想,今天在北京明、清旧城及故宫的布局中仍能追寻到东京汴梁的遗风。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5)

汴河

东京城的商业为人称道

东京汴梁是北宋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每年向国家交纳的商税达五十五万贯,居全国的首位。北宋时已盛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使商业活动更为方便。潘楼街南头的界身巷,是交易金银彩帛的场所,"每一交易,动辄千万。"东京的各行各业都有行会组织,如经营粮食的行商,就属有百余家粮商,营业额年达一千数百万贯。汴河上还有很多仓库、邸店都是为粮商服务的。有的邸店本身就是大粮商,政府官员也有插手邸店的。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6)

东京商业活动的场所,除界身巷内门面广阔的大字号外,还有定期的集市,如相国寺每月朔望和逢三、八日共开放八天,任凭百姓自由交易,所有日用杂品、衣著、文具、古玩、土产、香药和珍禽异兽都可在这里买到。除了白天的市集外,在热闹的地方还有夜市,通宵不绝,州桥夜市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方。马行街夜市每夜直到三更尽,到了五更又开张营业。据记载:马行街在夜市中灯火通明,夏天,油蜡燃点的烟焰熏得蚊蝇都不敢停留。另外有些地方每天五更点灯交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天明即散,叫做"鬼市子"。总之,东京的商业活动昼夜不息,热闹非凡。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7)

演出说书、杂技、傀儡戏、影戏

东京城最为后人称道的文化、饮食娱乐活动

东京是富人享乐的天堂。酒楼、妓院和瓦子的集中,充分表现出这一特点。

东京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处。这些大酒楼称为酒楼正店,门口都傅札彩楼欢门,酒楼内有厅院"廊庑掩映,排列小阁子,吊窗花竹,各垂帘幙,命妓歌笑,各得稳便。"常被后人称道的樊楼(又名白矾楼)是"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矾楼相传是书画皇帝宋微宗赵佶与京都名妓李师师相会之处。矾楼自酿的"眉寿” “和旨"等酒,驰名当时。名流张君房曾在此醉饮,刘伯寿和唐沈、丁竦等曾在此阅乐。诗人刘子翚在南渡后怀念旧事,曾作《汴京纪事》诗,其中有:“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之句,引起不少南渡故人的愁思。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8)

矾楼自酿的"眉寿” “和旨"等酒

瓦子是在北宋时期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游乐场所。瓦是野合易散的意思,后来形成固定的场所。瓦子里有几个棚座,演出说书、杂技、傀儡戏、影戏等各种不同的节目。瓦子里还有卖药、算卦、剃头、估衣和小商贩等。汴京最有名的瓦子是潘楼瓦子和州东、西瓦子。大瓦子可容纳数千人。层出不穷的演出使观众自晨至暮流连忘返。宋代瓦市勾栏的从汴京流行,流传各大州府,促进了戏剧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使戏剧及新兴文艺有了固定的演出阵地。谈论到东京瓦子,不能不提到北宋一个重要的女政治人物——第一位摄政太后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近来的影视剧《清平乐》的热播,你还记得剧中的刘太后吧,对、就是她,北宋政坛一个风云传奇人物。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刘娥随兄长龚美从蜀来地来到汴京表演鼗技。"鼗是一种长柄的摇鼓乐器俗名拔浪鼓。表演鼗技时,鼓点、舞蹈和唱词互相配合,在民间很受欢迎。善于敲鼓,艳如桃花的刘娥惹得一班王孙公子、市井游客纷纷前去龚美住处,一睹为快。刘娥的名声传开后,吸引了少年风流的皇子元侃(宋真宗赵恒)。把她召进王府,作为贴身侍女使用星转斗移,太宗驾崩,真宗即位,就把刘娥接进宫中,先封为美人,不久进修仪、又立德妃,再册封皇后。真宗病逝,仁宗赵祯即位尊她为皇太后,辅政十一年。刘娥这位从敲鼓女郎入汴京瓦子卖艺,成功实现人生大逆袭---草根逆袭记。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9)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东京的饮食,除上述大酒楼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饮食店,称为分茶或脚店。他们经营各种有特色的食品如王楼包子、曹婆婆肉饼、段家熫食、薛家羊饭、金家和周家的南食、梅家鹅鸭、万家馒头、郑家和张家饼店等,都是久负盛名的。还有各种沿街叫卖的"食摊"、提篮串街的小卖,遍布全城。

东京汴梁的食品中,南货北味样样俱全,每天宰猪达万头,其它鲜鱼、果品色色均备。后来在全国广泛流传的食品如糖醋鱼、烤鸭以及切馅包子、馄饨、糖炒栗子、京冬菜等具有汴京遗味。具有鲜明特色的东京饮食,经后世传承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菜系之一——豫菜的代表,被誉为“汴梁风味"。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10)

糖醋鱼

"举子唱名"文化教育居全国首位

汴京是当时全国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继承汉魏太学遗风的北宋太学,最盛时学生达到三千八百人。太学中树有楷篆二体书写的"二体石经",供太学生和全国士人校对所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讹误。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中藏书达七万三千八百余卷。此外,还有国子学、武学、律学、画学、算学、医学等学校培养各种人材。北宋政府为罗致艺术人材还成立了翰林图画院,设置待沼、祗候等官职。书法艺术高超者亦授官职,如米芾曾任书画博士等。所以北宋宫廷内收藏了大量的古字画和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被编成《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书画的盛况。在帝王的重视下,北宋政府将历代流传的书法作品先后在汴京刻成《淳化阁帖》《太清楼帖》《大观帖》这三部著名的法帖,流传至今。北宋政府的进士考试也在汴京举行。全国士子云集于首都,也给东京增添了不少生气。"举子唱名"是东京一大盛事。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11)

《淳化阁帖》

二塔一寺素负盛名

如你游历过开封,一定对铁塔、繁塔、相国寺有所记忆吧。

北宋时期,京都开封城内外寺院众多,其中以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天清寺声望最大,堪称京城四大名寺。

铁塔现今所在地最早为独居寺,建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北宋时期以开宝年号命名为开宝寺,为供奉佛舍利,在寺西隔内建造了座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的木塔,名福胜塔。木塔仅存了五十六年,被雷火焚毁。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下诏重建开宝寺塔,塔名称灵感塔。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民间俗称"铁塔"

繁塔所在地原为五代后周天清寺。宋太祖开宝年间重修天清寺,并在寺内建塔,名兴慈塔,俗称繁塔,高达九层。开封民间一直流传着"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达繁塔腰”的说法,可见当年繁塔之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塔的基底,仅三层。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12)

铁塔

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年间。北宋时相国寺是东京城最大的佛寺号称皇家寺院。这一时期的相国寺名僧辈出。在中国佛教史上大名鼎鼎的赞宁,知识渊博,时称“律虎"。号称"诗僧"的秘演,擅长诗歌,与当时的大诗人互相唱和,名振京师。精通禅学的宗本更被宋神宗称为"僧中宝"。另外寺内也不乏有一技之长的僧人,如精于鼓琴的越僧仁;擅长肖像画的闽僧显,发明兵器的法仙,医学国手的智缘等人。

相国寺因位于东京城中的地区,南临交通运输动脉的汴河,而且庭院宽阔,游客如云,因而成了东京商业贸易和文艺娱乐的中心地。宋人曾有这样的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

结语:繁华的东京城,是当时国际上首屈一指的都会,然而貌似发达的北宋政权,却是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北宋政权最终招来"靖康之耻“,金军攻陷京师,东京梦华不复存在。

开封的东京梦华(东京梦华国际都会汴梁)(13)

金军攻陷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