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仙(7)】 盐城方言小说 常美丽因俊俏遇上了咸猪手,刘半仙据卦象洞察出难言事

书接上回,又开新篇。

自从盐水湾骡马开张以后,一下子让盐水湾这个小不能再小的落头有了小市镇的格式(模样)。

然而,不曾想过不多时就弄出了点事情,要不是刘三宝处置得当还真能出大庇漏。

当然,这一切还都是因为常美丽确实太美丽了。

盐水湾本来就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的河沟,范公堤西部的水流淌进东海的天然通道,因有一段S形落头,中间沟面较窄,开始有人便搭了几根树棍子方便东西向通行,然后才有几户人家居住,人们便把这个落头的地名叫作盐水湾。

人们从盐水湾沿着东西向的大路,在两边建起了大小不一的茅草房,做起小生意,每家都有门面,渐渐也有了十多家,俨然成了小有规模的乡间小集镇。

刘三宝出主意开的骡马行,给这小街又注入了生机。

骡马行五天逢一集,逢集那天自然门庭若市,小街上人流如织。就是平时小街上也是人来人去的,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金刚其和杨春妹夫妇在桥东,包二两口子在桥西,分别开了两个小饭店,因为东西南北方圆十几里都没有个像样的集镇,过路的行人一般都到盐水湾来歇脚买吃的。

那时没有车辆班船,交通不便,为了方便外地牲口贩子的经营,倪菩萨和三宝特地在骡马行的院子里搭建起了几大间的牲口棚,让外地的贩子们寄养牲口。还将柏开水的老头子叫到行里照看代管的牲口,兼管卫生打杂。

这些商贩因为路途较远,一般头天就要过来,在盐水湾过一宿,才能赶得上骡马行第二天早上的早市。为了方便他们住宿,小街上的小客栈也应运而生。做豆腐的赖海玛和常美丽就腾出了原来堆黄豆的偏屋,开了个“美丽客栈”。

常美丽四川(常美丽遇上了咸猪手)(1)

小集镇有了人气,就有人过来了。剃头的、上鞋子的、打铁的、卖杂货的、做裁缝的还有给人家拿针线(缝补衣裳)也陆续地向盐水湾子聚集,而且还不是一家两家,开了一个一个的门市,大概就是所谓的业多成市了。原来几家纯种田的农户,也把临街的门面租给这些做生意、做手艺的人。

现在,刘三宝也来到了街上,主要是和倪菩萨一起照料骡马行的生意,还有就是研究推算易经八卦和读书。当然农忙时特别是收场之时,也要回家帮小凤做做田里的生活,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的行里。

前面曾说刘三宝人没得十三块牛屎饼子高,是说他个子不是很高,只是中等身材。因看书看多了是个近视眼,一直戴着黑框的眼镜。平常都是身着长衫,腰里还系着根宽宽的大腰布,这可是当时读书人的流行装扮。

常美丽四川(常美丽遇上了咸猪手)(2)

随着刘三宝“半仙”的名气越来越大,周围的人有什么疑难的事情,也都来请教他。虽然三宝基本上都是无偿服务,但也相当热心,非常认真地帮人释疑解惑,很受大家欢迎。

这不,今天赖海玛用小淘箩子拾了几块豆腐和卜页也来找三宝了。

这赖海玛就是本地人,据说祖上原籍苏州,是明朝洪武年间阊门赶散时迁移江北的,已经在这里十几代了。他们说冬天就是和(寒)内天,说茅草盖的屋子是”和暖夏凉“,还把鱼说成是“吴”。特别是说“困告”(睡觉)是上苏州,因为当年被迫赶散的移民,不可能再回去了,只能在梦里梦到遥远的苏州故乡,追溯起这些来还真是很辛酸的。

赖家早年过来的老祖叫赖华堂,来到在这东海边上,插草为标,圈下荒地耕种;结庐而居,繁衍子孙后代。他们姓赖的在这周围有好几支,大多都在赖家洼子一圵(音:dang,也是地方的意思)。每年清明前都祭祖、修家谱,赖华堂就是赖家大家族的一世公。

祭祖时,凡是已经去世的男人都要按辈分写上牌位,婆娘不记全名,只写姓氏。族内女人是不上牌位的。由于户数较多,每年都是按门头轮流祭祖的。

到赖海玛这一辈已是十九世了。

赖海玛因为小时候个子就矮,小名“癞蛤蟆”。又因为姓赖,大家一直就这样称呼他是赖蛤蟆。不过曾有个算命先生说这赖蛤蟆喊起来还行,但写出来毕竟不雅,就让写成赖海玛了。

不过,人是不可貌相的,不要看赖海玛的个子矮,但脑袋瓜子还是很灵光的。他前些年就到盐水湾西边伍右镇上的常家,学了个做豆腐的手艺。常美丽本是常家的二闰女,师傅常有理看赖海玛头脑灵活,人又厚道,就把常美丽许配给了他,还送了两条毛驴给美丽当嫁妆。

小两口子回来后,就在盐水湾小街开了个豆腐坊,每天晚上泡黄豆,夜里让毛驴磨豆浆,然后过滤、烧开、点卤、上榨,早上就有豆腐半页卖了。

常美丽四川(常美丽遇上了咸猪手)(3)

四周的人看到赖海玛家的豆腐幌子扯上了,就会过来买豆腐。不过,当地人大多是用黄豆换的。即使是买,都不说是买,而是拾,纯朴的当地人很忌讳买卖二字。

当然,如果早上卖不掉,赖海玛还要挑出去卖,也还是很辛苦的。

自从街上开了骡马行以后,脑子活络的赖海玛看到了商机,就开起了“美丽客栈”。

有了客栈,盐城等外地过来的牲口贩子就都在他们家的客栈歇宿,生意还真的不错。几乎天天有进项,两口子也很开心。

但时间不长,烦恼也来了。原来牲口贩子中有个贩驴子于二饼的住了几次店以后,老好的不安分,只要没有人在旁边就会对常美丽动手动脚,常美丽不胜其扰,也让后来发现了的赖海玛很恼火。

常美丽四川(常美丽遇上了咸猪手)(4)

于二饼是美丽客栈的常客,每个集期都要住一两宿。别看他戴着付眼镜,人模狗样的,其实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他看常美丽虽是乡下妇女,但很有几分姿色,还真的很美丽,开始是言语挑逗,讨讨嘴上的便宜,后来就经常地动起了手脚,意图非常明显。

做生意的都想和气生财,按常美丽的想法就忍忍算了,不想得罪这位财神爷。但赖海玛又咽不下这口气,夫妻俩商量了好长时间都想不出好办法。听说刘三宝刘半仙是高人,赖海玛便来求教。

“活将(伙计啊),赖老板这么客气做呢啊?”刘三宝看到赖海玛拿来的豆腐卜页,不解地问他。

“刘先生,我有件小事想请你帮我详详(看看)的。”赖海玛笑着说。

三宝说:“烂吊子啊,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你有什呢事情就说吧?”

“嗯哪,嗯 哪” ,,赖海玛欲言又止,张了张嘴半天又说不出什么来。

三宝看赖海玛很为难的样子,也就不问了,直接拿出三个铜钱,帮赖海玛起卦。

三个铜钱摘了几次,三宝一一记下。合起来一看,是“屯卦”。

三宝略为思索,此卦者,身处困境,宜守不宜进,须多加辛苦努力,排除困难,方可通达,有初难后解之象。《象》中这样评断此卦:“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刘三宝推测了几种可能,都一一排除。看看赖海玛一脸认真的样子,应该是诚心诚意的,其中必有隐情。然后对赖海玛说:“怪不到你说不出口,应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是不好说,受到了外人的打扰了?”

听三宝如此说道,赖海马玛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三宝,说两口子被这事弄得六神不安,给烦死了,问三宝如何处理为好。

三宝㕴吟片刻,说:“打人不打脸,都是在世面上走的人。此事以暗消为上,也就是所谓的‘宜守不宜进’,不宜过分张扬,弄了膨(炸)下来就不好了。”

赖海玛再次请教:“嗯哪,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个暗消法呢?”

三宝摇头晃脑地思索了一会,然后说:“我上次去你家豆腐店,好像看到你家东山墙上挂着一张驴皮?”

“是的,那个是前面一头丈人家送的老驴病了,我就把它杀了,肉吃了,皮还在。”赖海玛说。

“‘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事急不得,可不可以这样?”三宝的嘴巴凑进赖海玛的耳朵边上,和他捣了一会鬼(小声说私密话)。

常美丽四川(常美丽遇上了咸猪手)(5)

“烂吊子啊,你这绝寿子,这主意太好了。如此一来让他蚂蚁咬了逼,有苦说不出,他就得到教训,应该再也不敢胡思乱想的犯嫌了。”赖海玛听了三宝一说,连声叫好。

至于三宝和赖海玛捣鬼说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处理暗消此事,且听下回分解。

【后记】刘三宝确有其人。笔者十岁左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经常看到有个人称刘三宝的老人。此人头戴马虎帽,帽前插着一块白纸骨子;棉袄上没有钮扣,用三道草绳系着。美其名曰:“身上三道‘紫金箍’,走遍天下不忍饿”。

有人说,刘三宝是个书迂子,书读多了脑子坏了;也有人说刘三宝是有大智慧的,从前也是个能人,后来装疯卖傻了。

想想后一种可能性也有,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如果还一直帮人算卦看相,早晚还不给斗死。而成了个书迂子以后,就没人管他了,真的是智慧呢。

后来因缘巧合,碰到了高四爷(长篇神话小说《花果山》的作者),他对刘三宝多有了解;又认识了刘三宝的关门弟子泓道(江苏易学院长)先生,听他们说了不少刘半仙的奇闻轶事。得闲将其整理出来,为的是一起追寻那些流逝了的岁月和逐渐湮没了的风土人情。

纯属抛砖引玉,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苏北禺叟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