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1)

图片来自豆瓣

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凯勒用笔在又盲又聋的世界中为自己也为身处逆境中的人开辟出另一个不一样的天地。

小时读到这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总是不自觉在想,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用这三天来做什么呢?

那个时候无忧无虑,读着海伦·凯勒的三天光明世界,给我带来更多的是希望,因为确信我不止有三天的光明,所以当时的我便没有再深入去思考要用这三天来做什么。

如今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多的是通过海伦凯勒的光明世界,反观自己的人生是否早已陷入阴暗世界。

一、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要用心去感受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2)

图片来自网络

海伦·凯勒的父亲亚瑟·凯勒在南北战争时是南军的一名上尉,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海伦凯勒生于1880年,于1968年6月1日逝世。

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的人,却有87年都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中。

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以及随之丧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种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海伦凯勒从未放弃追寻光芒,她一直在用心去感受每一次耀眼的光芒。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

七岁以前,也就是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她一直处在脾气暴躁、易怒的状态,也像正常孩子一般淘气,她喜欢和伙伴一起玩耍,搞恶作剧,甚至还把母亲锁在厨房里足足三个小时。也正是这一次恶作剧,她的父母决定请人来管教她。

安妮·莎莉文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海伦·凯勒当家庭教师。

一开始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收到凯勒上尉的来信,这是她唯一能糊口的就业机会。于是,她接受了这份工作。

安妮·莎莉文和海伦凯·勒第一次见面不是很愉快,海伦误以为走向她的是几日不见的母亲,没想到是一个陌生人,令她大为抓狂。

就在莎莉文在海伦手上写下“DOLL”的那一刻,海伦的防范心似乎卸下了一点儿。

而在海伦学会了“水”这个字的拼写后,莎莉文才正式从陌生人变成老师了。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3)

图片来自网络

莎莉文不停教海伦拼写字,海伦也如饥似渴地渴望每一次学习机会,她不断阅读,不停向老师提问。莎莉文知道周围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应该包括活生生地实际体验。

也许生命本身就是在感受中生活,不断追寻自己的感受,而快乐与痛苦都需要通过感受来得以呈现,就比如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如何理解爱的含义。她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受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的酷热日晒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世间万物,唯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真谛。

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4)

图片来自网络

两个相似的女孩相遇,注定是一场奇缘。

创造奇迹的莎莉文老师出生在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里,然而莎莉文不到3岁时好日子便走到了尽头。

厄运首先眷顾的是莎莉文,她得了眼疾,让本身就不富有的家庭一下就陷入了困境,然而祸不单行,莎莉文的母亲爱丽丝也得了肺结核,与此同时爱丽丝还怀了孩子。

母亲的肺病,莎莉文的眼疾,花钱的婴儿,令父亲对接踵而来的困难显得手足无措,他慢慢迷失自我,开始借酒浇愁,而爱丽丝也病得奄奄一息,早已顾不上莎莉文。

可年幼的莎莉文哪里懂得人间坎坷,她只想要爱与陪伴,可眼见父母完全做不到了,于是莎莉文日渐愤怒,由快乐变成易燥易怒的小孩。

后来在救济院生活的那段日子,莎莉文眼睛全盲了,可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让她为自己争取到离开救济院上盲人学校的机会,也是在那时,她通过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力不断进行自我锤炼。

也许,命运终会让两个相似的灵魂相遇。

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带去光明,她就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从圣经所领受的,“你要领受从神而来的安慰,去安慰在各样患难中的人”。

在给海伦当家教的那段日子,莎莉文老师很清楚自己教育海伦的方式,尽管初识不久,海伦也只把她当做陌生人。但她知道,海伦像一头小野兽,她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摸黑探索,为了排遣与外界无法沟通的绝望感,海伦只有挥拳踢脚来发泄她焦躁不安的情绪。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5)

图片来自网络

一开始海伦和莎莉文斗智斗勇,凯勒上尉不满于莎莉文的教育方法,甚至干涉她对海伦的教育,而莎莉文自然也不服软,她坚持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导海伦,尽管不被凯勒上尉理解,但她和海伦有过感同身受的经历,更懂得如何去为海伦找到突破口。

有一次海伦凯勒对厨娘发脾气,还踢打厨娘,为此莎莉文老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莎莉文老师也同样犯过错,但是却没有人关心她、疏导她。于是,此时此刻见到海伦犯错,她想到的更多是去引导海伦,帮助海伦战胜自己的暴戾脾气。

“老天,你可真刁蛮。丢吧!你倔强,我比你更倔强;你有力,我比你更有力,更有耐心。谢天谢地,我比你强一点。你恨吧,你怨吧!我们成败在此一举,我还不能让你就这样过关,你还得捡起餐巾把它叠好。”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6)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懂得海伦的所作所为,所以莎莉文能真正走进海伦的心里,即便海伦看不见听不着,但她仍能感受到老师对她深深的爱。

上帝也确实没有让莎莉文老师的盼望落空——海伦·凯勒成为她一生的挚友和依靠,直到她离世。

离世前她留下自己的遗言:“小时候,我一直希望被爱,那时我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后来,海伦进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爱我,并且我也一直爱着她。…………谢谢上帝让我将生命赠予了海伦,使她拥有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请你让海伦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能快乐地生活!”

命运总归苦甘参半,因为经历过,所以更加懂得身边所爱之人所作所为,也会更加珍惜留存世间的美好。

三、我只看我拥有,不看我没有的

海伦凯勒努力活着(海伦凯勒心若向阳)(7)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人类的悲哀便在于此,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对于得不到的却永远渴望。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不易,埋怨日子艰难,但或许就像麦家说的:”一个人需要真正的悲痛,否则那些小打小闹甚至自作多情的悲痛会把他毁掉的。为什么那些深宅大院里很难走出来一个硬朗的人,原因就是他们只生活在“蜜蜂的飞舞中”。他们可能经常会痛苦得叫爹叫娘,但所谓的痛苦只是被蜜蜂甜蜜的小刺蜇了一下皮表。“

对于身残志坚的故事我们也听过不少,比如贝多芬、霍金、张海迪……他们的故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专注于自身所拥有的一颗强大心灵,这样就足以支撑起整片天空,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从来只有自己。

就像戴尔·卡耐基说的,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锁住一颗向往伟大的心灵。海伦·凯勒就是拥有这样一颗向往伟大的灵魂,而莎莉文老师也是因为拥有这样一颗灵魂,才得以助海伦一臂之力,彼此成就,一起找爱,一起进步。

莎莉文老师用自己仅有的爱去帮助海伦,而海伦也同样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和老师的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她们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走出黑暗,从不追问为何自己会遭遇厄运,也不去深究过多无谓的现状,因为那都不是她们能控制的,而她们真正能握在自己手里的只有平衡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强大无比的灵魂,那是她们自己所拥有且不被任何人所能窃取的东西。

心若向阳,处处光明。就像海伦·凯勒说:“把你活着的每一天当做你的最后一天”。如此心态,方能过好每一个当下。


作者:小虫,一个普通人。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