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庄子》:天地事物的大小,以不同思维去定论,方有不一样的感悟和认知。

庄子境界和格局(庄子事物的呈现)(1)

对于很多事情的规律和事物本身存在的状态来说,我们主观所认知的和事实所存在的是不同的。

我们主观所认知的,是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片面认识,大多数时候都是带有情绪和主观思想的,而事物的本身就以不同状态存在的。

当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在认知大多数事物和为人处事的一个观念上面,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重新构造。这有助于更自己更全面的认知事物,也更方便于对于事物做出正确的定论。

在道家思想中,庄子就以事物的大小去举例子,来论述了事物所存在的一个多样性与自我认知的一个局限性。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认为“天地为大,毫末为小”,这个是我们正常的一个认知。

庄子境界和格局(庄子事物的呈现)(2)

但是在《庄子》这一书中,庄子就提出了不同的一个概念,他借由有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的这样一个道理。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河神说: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这样可以吗?

北海神就说:不可以的,物体气量不相同,千差万别,是没有穷尽的,时间的流失也没有穷尽,贵贱贫富一切得失,从根本上是没有定准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结,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够观察事物的原因,因而小的不以为小,大的不以为大,这是因为知道物量无穷的道理。

其实我们可以从通俗一点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所说的这一句话:当你以为天地为大,毫末为小的时候是不准确的,庄子认为天地不是最大的,毫末也不是最小的,物质可以分到无穷小,宇宙也可以扩散到无穷大。

庄子境界和格局(庄子事物的呈现)(3)

当我们把庄子的这个思想,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学习这句哲学智慧:没有最大的一个事物,只有比大更大的状态。没有最小的东西,只有比小更小的。

换一句话说,就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你认为的未必是客观存在的,你认知的或许只是你主观情绪影响而得到的一个结论。

就好像大多数人,总以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在生活中骄傲自满,其实或许只是你由于认知的局限性,而造成的这样一个状态。从而导致在自己固有的狭隘思维当中无法自拔,这是应该摒弃的一种状态。

比如,如果你拥有一些小的成就就特别了不起,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那么只能说明你像井底之蛙一样可悲。

庄子境界和格局(庄子事物的呈现)(4)

如果你看待事情,都是对自己主观的情绪所主导,没有看到客观规律状态的存在,那么处理事情很容易偏激和狭隘,这个也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在《庄子》这一篇章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看清楚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喜悦,有所失也不会很忧愁,这就是知道得与失之间是没有定论的。

这也是我们之前讨论过很多次的福祸相依的道理,有的时候你认为得到了或许也是一种失去,你认为失去某一种东西,或许从侧面来说,它也会是另一种得到,就好像是塞翁失马的道理一样。

庄子境界和格局(庄子事物的呈现)(5)

永远记住一句话,你主观所认知的,是由于你本身生存的环境,本身性格的状态所形成的一个认知概念,和客观存在的状态并不一定相符。

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才能防止自己思维局限于其中,更能避免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时候,处事偏激和狭隘。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庄子》中的国学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