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制冷剂是什么,先来跟大家说说制冷剂的原理,再去谈制冷剂,就会很好理解了首先,假设我们有一罐密封的气体先将它压缩,使得体积变小这个时候,按照热力学定律,它的温度会上升这时如果立即将它恢复原来的体积,那它的温度就会下降到一开始的温度但是,如果我们让它静置一会,让它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了,也就是让它散热,这时再把体积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它的温度就会比环境温度要低了这个时候,把这个密封的罐子放到需要制冷、降温的房间里,它就会吸收房间的热量等到它的吸收了足够的热量,乃至于温度与房间内部相同的时候,就又可以拿出来,再次重复上面的工作,它的温度就又可以再次降下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空调制冷剂原理通俗讲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空调制冷剂原理通俗讲解(空调制冷剂冷媒原理)

空调制冷剂原理通俗讲解

不清楚制冷剂是什么,先来跟大家说说制冷剂的原理,再去谈制冷剂,就会很好理解了。首先,假设我们有一罐密封的气体。先将它压缩,使得体积变小。这个时候,按照热力学定律,它的温度会上升。这时如果立即将它恢复原来的体积,那它的温度就会下降到一开始的温度。但是,如果我们让它静置一会,让它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了,也就是让它散热,这时再把体积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它的温度就会比环境温度要低了。这个时候,把这个密封的罐子放到需要制冷、降温的房间里,它就会吸收房间的热量。等到它的吸收了足够的热量,乃至于温度与房间内部相同的时候,就又可以拿出来,再次重复上面的工作,它的温度就又可以再次降下去。

上面这一套过程,就称为一个热力学循环。而那罐气体,就是所谓「制冷剂」。而压缩、膨胀的过程,则需要使用压缩机来实现,这也恰恰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制冷剂在这些结构中,不断的冷凝、气化、压缩、膨胀,将房间内的热转移到室外。它充当的是一个媒介的作用。我们平时看到空调有室内机、室外机,也是这个原因。空调无法凭空将房间内的热消除,它只是一个搬运工,将热从内部搬到外部,而制冷剂则是实际搬运热量的物质。要做这个过程,一定会消耗外部能量,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决定的。搬运出去的热能,比上消耗的能量,就是空调的效率。效率越高,产生相同制冷效率所需要的能源也就越少,也就越节能。

那什么情况下空调需要添加制冷剂?

1、使用超过5年以上的(任何一台分体式空调机都会自然泄漏制冷剂);

2、多次移机的(空调移机排空时会消耗部分制冷剂);

3、夏天外机连接点的粗管裸露处(即低压管)不结露或不凉的;

4、夏天外机风扇排风不热的;

5、夏天回气压力(粗管)低于0.4兆帕的;

6、压缩机运转电流小于铭牌标注正常值的;

7、夏季高压管(细管)结霜的;

8、夏季空调内机结冰或吹雾的(有时候还伴有内机漏水);

9、冬季手摸外机铜管接口处粗管不烫手的;

10、空调有泄漏点的;

11、空调开机后十几分钟就停机的(低压保护或过热保护)。

有些朋友觉得添加起来有些麻烦,就一次性对空调添加过量的制冷剂,这样的做法当然是不可行的。空调之所以可以制冷,是因为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达到降温效果的。多加后会造成制冷剂不在室内机的蒸发器上蒸发,而在回气管道的连接管上蒸发。不能达到降温效果。且会造成空调保护性停机(高压保护)。

那空调制冷剂加到多少是加满的?

在夏天高温天气(环境温度32摄氏以上时)压力表指针稳定在0.45MP(R22)即可。春秋季为0.3MP(R22)。冬季加制冷剂不完全按照压力表读数(参考压力是1.8兆帕)。而依靠维修人员经验或观看压力表指针摆动幅度。也可用测量电流的方法加制冷剂。R410A、R32压力值是R22的1.6倍。

空调加一次制冷剂可以维持多长时间?

一般这个问题没有特定的回答,因为空调在使用过程中本身是不消耗制冷剂的,所以要加制冷剂,是因为在空调使用过程中制冷剂会自然泄漏。而自然泄漏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安装工的技术水平和空调管道的焊接质量。但一般加一次至少可用5年以上。空调10年不加制冷剂压力依然保持正常的案例也是有的。

空调怎么添加制冷剂呢?

1、开启空调

  夏天加制冷剂时可直接让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运转。因为制热状态下无法进行加制冷剂操作,所以冬天加制冷剂时,要用制热拔换向阀线的方法,强制空调进入制冷状态。

2、连接加制冷剂设备

  空调正常启动后,从室外机低压阀侧的工艺口连接加制冷剂设备。此过程中一定要排掉加制冷剂管中的空气和脏物。

3、测压加制冷剂

  夏天观察低压压力,环境温度32摄氏度左右时,压力控制在0.45MP左右;

  冬天观察制热时的高压压力,压力稳定后控制在1.7MP左右。

4、撤掉加制冷剂设备

  在制泠状态下去掉加制冷剂设备,拧紧外机密封纳子;制热状态下去掉设备的话,会造成大量的制冷剂泄漏。

5、加制冷剂完毕

  注:新型环保制冷剂尽量抽真空,全部重新加。对怀疑有泄漏点的空调,要用洗洁精或者肥皂水进行检查。

转自 南京中炼能源有限公司 http://www.njzln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