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给我留了一封留言,他问我:人与人之间交往,掏心掏肺到底要不要得?

对此我只是很简单的回答一句: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对一个人太好,自己也有可能会输得彻底。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弯腰弯得多了,你偶然挺直身杆,别人就会视之为你的傲慢。”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1)

人与人之间可以彼此亲近,也可以彼此疏远,有时候凭借的就是双方的一种感觉,无论是出于爱情还是友情,可以一直浓烈,也可以平淡无奇,往往看的是双方的心意。

但是不管怎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是要留有些许余地,话不要说得太过,感情不要投入的太饱满,不是自私,这么做于己于他都是最好的成全和保护。

用南怀瑾大师说过的一番话来解释,那便是“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这个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交际,就是没有分寸感的来往,其背后代表的含义不是彼此亲近,而是互相折磨。

01过于亲密反而会生疏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2)

南怀瑾大师曾经说:“这个世界上难以捉摸的事物千千万万,其中‘交友之道’也属实令人头疼。”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么一种感受,有时候与人相处,两个人之间太熟悉,彼此之间就非常随便,平日里也经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所谓的熟不知礼,想必便是如此。

但是双方太熟,在“待友”一事上太过随便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这也不见得。

就好比如平时开玩笑互怼,因为双方都熟悉,所以说起话来也就口无遮拦,专挑痛楚讥讽,能把持得住还好说,可一旦上了头过了火,那就容易发生矛盾。

更恼火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熟悉的人反而越拉不下颜面,都不愿意主动承担错误,把问题搁置在一旁冷漠处理,双方感情日益消减,日久生怨,原本的亲密无间到最后反而变得生疏。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3)

所谓“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间生疏还可以相互靠近,而人与人之间再熟悉,也不能太过亲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南怀瑾大师就曾提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分寸感,没有束缚感。其实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凑得太紧,难免会产生一些排斥作用,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恋人也好,友人也罢,要想彼此之间维持长久的情感,就要有一定的距离限制和束缚,爱情不一定要整天腻歪在一起卿卿我我,才算真爱;友情不一定要事事与人分享,才叫感情浓厚。

给自己留一些空间,给对方留一些空间,有浓厚的感情基础,却又可以做到“相敬如宾”,这样才是真正令人舒适的交际方式。

02平淡反而更友善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4)

南怀瑾大师说道:“咱们中国人交朋友,绝大部分都是讲两个字,面子。什么是面子,谁天天请客吃饭,谁天天说好话捧场子,那谁就是我的朋友,这就是面子。”

南师所言虽然尖锐,但却是一语道中了如今交际场上的关键。是啊,现在的人谁热情,谁最会讨喜,那五湖四海便皆是朋友了。

可这种想法偏偏就是最幼稚最可笑的。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真正的好朋友绝对不是逢场作戏的酒肉朋友,今朝自己有权有势便来捧自己,他日自己落魄了,回头望去,也正是这种人离你最远,待你最冷漠的也说不定。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5)

有时候真心待自己的朋友并不一定会天天和自己来往,平日里也不过是打上几通电话问候,聊上几句家长家短,平常且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

或许他只是不善言辞,又或许是他与人交往只在乎情谊,不在乎功名,他落魄之时不会主动低声下气的恳请帮助,但是当朋友碰到困难时,他往往最会挺身而出。

这种人就好似一碗白开水,淡然无味,无味却又是最大的味道,外表冷酷,内心却又最深藏情谊。

故此与人交往,一定要学会慧眼识人。误交损友,错失益友是人生莫大的悲哀,孰轻孰重,需要自己去衡量。

南怀瑾谈与人交往 南怀瑾虎生犹可近(6)

同样,别人对自己如何心中有数即可,对待朋友时,自己更要有自己的立场原则,朋友得意时,不去锦上添花;朋友倒霉时,也不去火上浇油。保持平常心去对待朋友,让彼此之间的友情能够更纯粹,四季长青,这才是交朋友之道。

南怀瑾大师所言就是在告诫世人如何应对世俗间的交友处世之方,总结来讲无非两点:交友要有分寸,交友要有慧眼。有分寸的交际才能细水长流,带慧眼交友才能利己利人,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留的人留住,这样才是最最舒适的一种状态,其他的顺其自然便好。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