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韩林儿简介(最终也免不了被淹死的小明王韩林儿)(1)

韩林儿(?~1366年),河北栾城人,其父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元朝末年,抓住征调黄河劳工之时,与刘福通、杜遵道等人策划白莲教起义,以红巾为号。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避险。

刘福通率人攻陷数城,部众增至10多万。当时徐寿辉、郭子兴等也在不同点起兵响应。当时都称他们为“红军”或“香军”。

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找到了韩林儿,并将他迎至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尊奉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为丞相,刘福通为平章政事。韩林儿虽然建国称帝,但是大宋政权的国家大权一直掌握在刘福通手中。一定程度上来讲,韩林儿实际上就是刘福通用来收拢人心的傀儡。

刘福通与杜遵道在政见上产生了矛盾,于是派人暗杀了杜遵道。然后自封丞相,加太保,从此毫无顾忌,独揽大权。不久,元军在太康大败刘福通,并且包围亳州,刘福通挟持韩林儿逃往安丰。待兵力重新强盛之后,刘福通又派其部将分路夺取了若干的地盘。

明王韩林儿简介(最终也免不了被淹死的小明王韩林儿)(2)

大宋政权之时,立江南行中书省、江南行枢密院,韩林儿以朱元璋为行省平章,以后韩林儿又升元璋为行省左丞相、吴国公。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实际上他也一直都是大宋的臣子,奉大宋为正朔。

至正十八年(1358年),察罕帖木儿大举出兵,刘福通屡战屡败,只得挟持韩林儿逃到安丰。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说:“安丰破则士诚益强。”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但这时吕珍已经进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击败吕珍,接韩林儿返回,安置在滁州。第二年,朱元璋自称吴王。韩林儿又成了朱元璋手中有其名无其实的傀儡。

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瓜步时,韩林儿竟因翻船溺水而亡在江中。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授意部下所谋害,但是否有此事,至今仍未有确切的定论。不管小明王到底被谁所害,纵观韩林儿的一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乱世之中任人摆布的一颗棋子。悲凉也好,无奈也罢,都已经成为了过往人烟。



明王韩林儿简介(最终也免不了被淹死的小明王韩林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