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进入闽西,才几天功夫就打下龙岩,永定,一举歼灭陈国辉旅3000多人,陈国辉只带着十几个随从落荒而逃……
从1927 年秋收起义,到 1930 年,不过三年多的工夫,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国有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河南、安徽、甘肃、陕西江苏、四川等13个省的300多个县,发生了武装暴动,建立15个红色根据地,拥有了13 个军的正式红军,共约6.27万人,随后则发展到10万人。赤卫队也发展到10多万人。
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决裂两年后,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对国民党政权具有对抗能力的武装力量的存在已经成为现实。
如此众多的红军在中国大地诞生,显示了毛泽东的影响。因为毛泽东最早创建红色根据地,朱毛红军成了一面旗帜。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标杆。
1930年毛泽东率部从闽西转人赣南,从广昌进逼重镇吉安。心情愉悦的他写下
《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无翠柏。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毛泽东率红四军在江西中部、南部他骋、到子1930 年3月,除了了赣州、吉安等几座县城之外,30多个县都变成红色,赣南根据地跟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这一大片红区。史称“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样,毛泽东在丢失了井冈山根据地之后,又创立了新的、更大的根据地。
根据地扩大了,红军也扩大了。1930年6月,以红四军为基础,和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指挥。
红五军、红八军、红二十六军合编,组成红军第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1930 年 8月,红一军团又与红三军团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司令。朱德的“总司令”之称,便始于此时。后来,他成为“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这个“总”字。最初起源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这一职务。
红军第一方面军拥有3万兵马,(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那700多人)毛泽东已在江西树起一面红色的大旗.....
这时中央的“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要求毛泽东率向中心城市与交通区域进攻”!
毛泽东审时度势,巧妙进攻南昌,先召开了红军和地方武装人员的万人誓师大会,摆出了向南昌进军的架势。
7月24 日,毛泽东、朱德率部攻克樟树镇,全歼两个营。26日,攻克高安县。
7月30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攻入南昌近郊西山。毛泽东说服部队不要进攻南昌,以避免惨重的损失。
8月1日那天,毛泽东派出罗炳辉带了几十个人到南昌赣江对岸的牛行车站,乒乒乓乓放了一通枪,南昌城里一阵紧张,正欲派出军队反击,红军已不见踪影-一早朝奉新县、安义县转移了。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接到命令:进攻长沙!
彭德怀执行了命令,率部趁军阀混战长沙空虚之际,于7月28日攻入长沙,
正在这时,何键调集15 个团,南北夹击长沙。幸亏彭德怀急急率部撤退,才算避免了全军覆没
中央命令红军再攻长沙
这时,何键坐镇长沙,拥有4万兵马,远非上次那么空虚。毛泽东为避免红军损失,屯兵长沙城下。
何键得知毛泽东之妻杨开慧在长沙板仓,悬赏1000 大洋“捉拿杨开慧”
杨开慧不幸和儿子毛岸英一起被捕,被押往长沙。
毛泽东曾对杨开慧说:“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那时,杨开慧并不知道有一天自己的生命将会为所爱恋的人而面对屠刀。
杨开慧是毛泽东是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是杨昌济把毛泽东带进了中国顶级精英圈结识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章士钊……,临死前让杨开慧慎重考虑,是否能够跟毛泽东生死相依,因为他眼里的毛泽东,蔡和森是救世之才,必将轰轰烈烈的走下去……
1921年,17岁的杨开慧,她与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的三间木板房内有了一个温暖的家。那是杨开慧短暂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秘密传送指示和文件,还为来到清水塘的同志们做香喷喷的湖南辣子。详见前面《杨开慧5集文章》
1927年,毛泽东为组织秋收起义,临别,他嘱咐杨开慧照顾好母亲和他们的三个孩子。
离别,成了永别!
1929年春,朱毛红军从井冈山突围中,差点全军覆没。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捕,宁死不降,湘军——也是何健的军队, 把她的头颅割下,运回湖南,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南路司门口八角亭,示众,正好被很少进城的杨开慧目睹惨状。
回到板仓,她给一哥杨开明写了一封信: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小孩啊!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种情绪,缠绕得我非常历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
我决定把他们—--小孩托付你们......这一封遗嘱样的信,你见了定会怪我发了神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象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绕,所以不能不早做准备。”
可是这封信却未能送到杨开明手中,1930年2月,杨开明不幸被捕,何健命令用刺刀刺死于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
1930年7月28日彭德怀攻下长沙城,湖南省主席何键差一点被活捉。何健气疯了,开始疯狂“清剿”,强化“铲共义勇队”“清乡队”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杨开慧被几次围捕脱险,
1930 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杨开慧不幸被“铲共义勇队”队长范瑾熙发现踪迹。
范瑾熙:“霞姑,这怪不得我,你得起来,长沙来人要你去回几句话!”
杨开慧,五花大绑地绑起来,接着又把陈玉英也绑起来。不顾杨开慧妈妈的极力抗议,硬把毛岸英带去。范瑾照奸笑地说:“带去不会亏待他的!”
杨开慧被捕的消息后很快传遍了板仓 ,但一时又无法营救,同乡,同学冒着生命危险,用土车将杨开慧一行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火车站。
杨开慧被押到长沙后,先后被关在警备司令部、杨开慧被认为是案情最重的 “犯人”——“毛泽东的堂客(爱人)不杀,还要杀谁!”
至全国,章士钊,蔡元培一批党国大佬极力相救,社会各界竞相奔走,但
杨开慧还是遭到了惨无人道的酷刑。保姆陈玉英回忆:
开慧或以沉默作回答,被动用刑具逼迫招供;打倒在地,去她的上衣,用皮鞭抽,用竹签扎,一大把一大把的楠竹桠子不断地往开慧身上打,打得她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毛泽东在哪里?”开慧愤怒地答:“不知道!”敌人把开慧压跪以后,用碗口粗的木杠子压在膝弯子里, 两头几个大汉手站在杠子上踩,挤命用劲往下蹬,杨开慧昏了过去。敌人用冷水浇醒。
她一苏醒过来,说了句:“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我什么都不知道。”
长沙。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山岳险峻、南北通达,一旦武装占据,对于整个中国革命确有“中心开花”的效果。
同时,湖南自古民风剽悍,农民暴动频发,红一方面军中大多数官兵是湖南人,符合湖南人打回老家去的思维习惯。
毛泽东9月正在长沙城外,他深知长沙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只围城,设法诱敌出城。聚而歼之。好不容易引出敌人一个师,被毛泽东一举歼灭,红军士气大振,要求攻城的情结也猛然高涨。
李立三又连连催促进攻长沙,毛泽东只能听命中央在9月10 日签署攻长沙命令。
正值大雨倾盆!
红军发动强攻。湖南口音的喊杀声铺天盖地,但进攻服快受到阻击。
长沙守军早有成备,城防阵地前设置了多层防御体系,战壕与通电的铁丝网多达九层。
没有重炮的红军只有用生命冲锋开路,他们在大雨中前仆后继地扑向电网。电网上摞满了死去的红军官兵,冲击仍然无法突破。
为了把层层电网撕开,红军集中起大量的耕牛,把牛尾巴-一点燃,然后驱赶着牛群,牛尾上绑棉花,浇了煤油,点火之后,水牛狂怒,朝电网冲去,才打开了缺口,可是,电网后面密集的火力扫射开始了,牛群倒成一片。
红军的进攻失利后,长沙守军发起反击,红军激战一天才维持住对峙局面。
李立三派来长江局代表周以栗,要求毛泽东坚决执行中央命令。
第二天,大雨停了,红军在被鲜血染红的泥泞中再次发起进攻,攻击又持续了一天一夜,仍旧未能取得突破。这时,多路国民党军已增援而至,再战将会陷入重重围困,
毛泽东与周以栗彻夜长谈,陈述了不能再攻长沙的原因,他写长信,说明了退兵的理由,交给周以栗带去。
长沙一仗,使红一军损失1600余人,红三军团的损失人数也与红一军团相近。
于是,毛泽东在 9月 13 日带着部队撤退,退往湖南株洲。毛泽东的意图是带部队回到赣南
10月3日,毛泽东率部包围了江西南部重镇吉安县城。午后2时,毛泽东下达了对吉安发起总攻的命令。这一仗一下子缴获了上千支枪,拔掉了吉安这颗钉子,使赣南一片红色,只剩赣州一座孤城未克。
10月17日,毛泽东率部抵达峡江县,收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再度进攻南昌!毛泽东无奈,于10 月19 日复函中共湘东特委:“我们目前的行动,是前去占领南浔路,进攻南昌九江消灭敌人......”
该说说杨开慧了,敌人看硬得不行,就来软的,请了一位记者来采访诱骗她:“你上有老母,下有孩子,年纪轻轻,……,只要登报声明和他脱离夫妻关系;交出你们地下党组织的名单,我们就放你回去。”
这里要说,后来在党国大佬们的斡旋下,只要脱离夫妻关系就可活命。
杨开慧看向“记者”轻轻地说:这些事,我自己有主张,不用你们管。要我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在狱中时,党组织曾多方营救,并派专人在长沙活动,还打算组织力量进行解救, 群众也多次联名保释开慧。
杨开慧是大师杨昌济的女儿,她被捕的消息,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蔡元培,章士钊,吴弱男……各种大佬往长沙打电报,要求释放杨开慧。
何键非常惊恐,但是他已经杀了杨开明,“狠”已经不能完全解释他的脑回路,他决定对杨开慧下手。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这里,也曾是她哥哥亡灵归处,年仅29岁。
多说几句吧,刑场上,杨开慧曾有机会逃过一劫,行刑结束后她尚存一丝气息,因特务无耻告密,下午又遭刽子手补枪,不幸牺牲。
杀害杨开慧的刽子手姚楚忠于1973年被捕,他向坦白了杀害杨开慧的详细经过:
1930年11月14日上午,早饭以后,特务四连的值日官,也是监斩官之一的宴国务,连续不断地吹着哨子,边发号施令:“今天办人,办的是共犯要人,大家要特别注意警戒!”……由值日排长清点了人数,把队伍带到清乡司令部“法堂”面对面地站立着,形成了两三尺宽的一条“人巷”。“人巷”的尽头,大堂中央摆了一张黑漆长方条桌,桌上有一箭形的“标子”,白纸上已写好粗黑的字,上书“女犯杨开慧一名执行”。
标子旁边是一个大砚台,里边有一汪血一样的红墨水。大厅内鸦雀无声,等了十来分钟,只见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四五人,从司禁湾监狱署押来杨开慧。
杨开慧是大家闺秀的风范,面不改色地穿过“人巷”,走到执法处长李琼
的面前。阎王判官似的李琼,板着面孔,向扶绑的罗国林、姚楚忠做了个手势,二人便给杨开慧松绑。然后,二人脱下杨的青色绳子衣(毛衣)和青色的旗袍,里面只留下一件也是青色的单薄内衣裤。李琼拿着一张状纸,从桌上提起一支粗大的毛笔,在血红的从上至下一笔勾下,然后朝上一带,丢掉笔,把标子扔在地上,旁若无人地掉头走进一间屋里,喝茶抽烟,与人谈笑。
整个宣判过程,不到五分钟。杨开慧以沉默表示着愤懑,不吭一声。
行刑的队伍开出教育坪清乡司令部,绕到浏阳门外,向识字岭行走在最前边的是两个号兵:谭青云和唐冬初,在号兵后面的是特务连的监斩官宴国务和清乡司令部的监斩官钟吕潜,他们二人骑着大黄马。监斩官马后,便是坐在黄包车上的杨开慧,在她身后是两列荷枪实弹的特务连匪兵。
监斩官一声令下,号兵吹起了冲锋号,引得满街市民蜂拥到马路两旁,向杨开慧告别。面对从城北到城南、十里长街的游街示众,杨开慧始终坦然,视死如归。
经过一小时的游街示众,行刑队出了浏阳门,打眼一望,马路那边便是丘陵山地识字岭。
八个月前,他的哥哥杨开明就在这里英勇就义……
号兵吹起了冲锋号,30多个枪兵沿着马路散开,他们站在离马路20米远的荒坡下,面对马路,背对刑场,警戒并阻拦围观的老百姓。
杨开慧从容地步下黄包车,她打眼一望, 扶绑的罗国林和姚楚忠停住脚步,任杨开慧自己行走。
生离死别时刻,陈玉英带着不到八岁的毛岸英不顾一切向杨开慧跑去,想要紧紧拉住她。
几个卫兵连踢带打把他们拖回来。陈玉英和毛岸英瞪着眼睛看着开慧走向刑场,禁不住嚎啕大哭,拼命呼喊。
杨开慧高昂着头,回过头来对她们说:“你们回去吧,不要跟来。你把孩子带好,等他们长大了,你们就会有好日子过的!”
监斩官宴国务一声令下,刽子手帅保云,抬起驳壳枪,朝杨开慧背心“砰砰”就是两枪。杨开慧应声扑倒在地。
中午,匪兵们吃肉、喝酒、猜拳,私下里议论着:“今天杀的是毛泽东的堂客”,“毛泽东的堂客一点也不怕死”…… 刚吃完午饭,特务四连的卫兵汤家兴,向值日官宴国务报告:“上面来了通知,上午打的这个女人,没死!”
宴国务随即命令姚楚忠:“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又来到识字岭刑场。只见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 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迹,血还在流,还有一丝气息,一双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两个深坑,姚楚忠举起驳壳枪,永远夺去了杨开慧年轻的生命。
1930 年 11 月14日,板仓乡下一群老乡冒着危险,偷偷地赶到长沙浏阳门外,找到了杨开慧僵硬的尸体,用一块白布裹着,用滑杆悄悄地抬回板仓。
按照杨开慧生前的嘱咐,“不作俗人之举”,没有摆流水席,没有请道士和尚念经做道场,只买了一副薄皮杉木棺材,将杨开慧收殓后,掩埋在棉花山。后来立了一块石刻墓碑。
毛泽东后来从报上得知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当即写信给杨开慧亲哥哥杨开智,痛悼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毛泽东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
“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岸青、岸龙刻 民国十九年冬立”。
1950年春天,毛岸英来到长沙看望保姆陈玉英,二十年后又在胜利的红旗下重逢,二人悲喜交集,热泪纵横……。
他眼含热泪地对陈玉英说:“妈妈很坚强!”
此时此刻,毛泽东被进攻南昌的命令感到十分为难的时候,中共中央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毛泽东尚不知道:8 月下旬,瞿秋白、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制止了很多决定。
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由九人组成:周恩来(未到)。项英、毛泽东、朱理、任弼时(未到)、余飞(未到)、曾山及湘赣边特委、少共中央各一人。
在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同时,又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军事最高领导机构。
这样,在苏区,形成了项英、毛泽东、朱德的“三驾马车”新格局,项英成为苏区的最高首长。
……
如果觉得乱,其实不乱,需要查历史,这里不再赘述。
攻南昌,战长沙,毛泽东耸动全国了视听,成为国民党报道上的“热点新闻”,连篇累牍加以报道。
于是,红军声名大振,毛泽东也声名大振。毛泽东成为街谈巷议的传奇人物。
如他所忆:
我听到一个故事,说当地"的农民相信我不久就会回到家去。有一天,一架飞机从上空飞过,他们就断定飞机上坐的是我。他们警告那时种我的地的人,说我回来看我的地了,看看地里有没有树木被砍掉。他们说,如果有砍掉的,我一定会向蒋介石要求赔偿。!
毛泽东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人物--“湖南农民都知道我的名字,因为悬了很大的赏格不论死活要缉拿我、朱德和其他红军领导人。”
毛泽东名震中国,蒋介石把他视为心腹之患。无奈,从1930年5月起蒋介石正忙于“蒋、阎、冯中原大战”跟阎锡山、冯玉祥逐鹿中原,打得头破血流。
中原大战的主角——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躺在身边的还是几个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蒋介石在完成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后,急于实现独裁,以中央名义,对各地方军阀实施裁撤和编遣,激起了地方军阀和中央武装不可调和的矛盾。
1930年,3月14日,各系军阀大佬牵头,第2、第3、第4集团军57位将领联名通电促蒋下野,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武力讨伐蒋介石。
国民政府迅速做出反应,通缉阎锡山。
1930年5月,隆隆的枪炮声终于让中华大地乱成一锅热粥,
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军阀混战开始了,史称中原大战。
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60万人,
地方军阀的反蒋联军:
阎锡山的晋军25万,
冯玉祥的西北军30万,
李宗仁的桂系部队10万,
外加大小军阀,四川的刘文辉,湖南何健等等,军队人数共计80万,号称100万)。双方共投入了超过140万的兵力。
蒋介石盘踞江浙,又掌握中央财税,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阎锡山拥有关内最强的炮兵部队,
冯玉祥的西北军则战斗力最强,最富于战斗经验,还有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还拥有当时国内最强大的骑兵部队,李宗仁桂军也名声在外,特别是桂系第7军——被称为钢军。
新军阀的巅峰对决的牌面来看,称得上是旗鼓相当。5月中原大战炮声隆隆,双方各有胜负。
场强龙与地头蛇之间旷日持久的大战,以百万人生命为代价,在短时间内谁也弄不死谁。只能寄望与强大外力。
对了,就是东北军!张学良,成了胜负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
张学良虽然雄踞东北(也快成垃圾了,提起他心中就溜号!),他没有统一全国的野心,东北易帜后,东北军正休养生息“绥靖地方,保境安民”。
开战之初,张学良就通电全国表示中立,但仗打成这样,蒋介石与反蒋联军都开始招惹张学良。
蒋介石心腹吴铁城是游说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功臣,更为重要的,吴铁城在东北以“银元”开道,极其豪横,通过“政治麻将”,在牌桌上,就把少帅身边的人搞定了。
吴铁城对张学良下了血本,以单价高于日本兵工厂25元的价格,向东北订购步枪10万支,仅此一笔,相当于张学良白赚250万大洋。民国的钱你需要了解下,25元,是普通军官两个月工资,张学良当时已经富可敌国,这250万其实就是花不完的钱中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很好看!
而在反蒋联盟这边,冯玉祥委任薛笃弼,阎锡山派遣贾景德,前往东北拉拢和游说张学良。
足以左右时局的张学良,却出现了相当滑稽的一幕,不知道是真没钱还是舍不得,贾景德只带有1000大洋的活动经费,而冯玉祥这边的薛笃弼,则更加寒酸,只有区区500大洋。
后来连他们自己都自嘲说“恐怕连大帅府的门房都进不去”。反正打麻将肯定不够了。
在大战尚未明朗之前,张学良两边不得罪尽力周旋,1930年7月以养病为由避居葫芦岛,静观事态变化。
1930年7月中旬,战事发生重大变化,反蒋联盟中冯玉祥和李宗仁因各方面原因,军事不畅,而6月底晋绥军大将傅作义却攻占了重镇济南,蒋介石取得了少许优势。
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说客吴铁城、张群说:中央军如果能收复济南,将表态支持国民党中央政府。
1930年8月,国民革命军收复济南,张学良内心开始更倾向于支持蒋介石的中央政府。
既然决心已定,接下来就是谈价钱了,
最终,蒋介石为张学良开出来惊人的价码:张学良本人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相当于国家副统帅),黄河以北的治理权(国土面积的1/3),给予奉军现金1500大洋(后改为500万大洋加1000万国债),以及当时中国最赚钱的三条铁路津浦线、平汉线、平绥线。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著名的“巧电”通电全国,明确表示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出兵关内,武装调停中原大战。
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凡我袍泽,切宜静候中央措置。
——“巧电”节选
发出“巧电”后,张学良率领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入关,兵不血刃收复平津,反蒋联盟眼看大势已去。
11月4日,冯玉祥阎锡山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告终。
张学良一封电报,百万人的军阀混战按下了停止键,中原大战后,手握重兵,坐拥黄河以北大片河山的张学良,由华北南下至南京国民政府会见蒋介石,专列途径南京浦口车站,众多南京政府中央委员过江迎接,换船由南京过江时,长江江面的所有船只鸣笛向其致敬,军舰为其鸣放最高规格的19响礼炮。到达南京时,蒋介石率领政府所有官员迎接少帅到来,并与张学良在中山陵结拜为异姓兄弟,30岁的张学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造化弄人,“巧电”正好一年之后,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9.18事变”爆发,张学良因对日本关东军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丢失东北,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
1930年10月,“蒋、阎、冯大战”以蒋介石取胜而告终,蒋介石便腾出手来,对付毛泽东。
蒋介石在1930年8月5日任命陆海空军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
何应钦受命伊始,说了一通“深刻”的话:“各省从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观念,能将共匪驱出省界即为了事,他省如何不欲过问。故匪等东击西窜,不能根株尽绝,反而愈延愈广。国府因见及此……统筹兼顾,谋根本解决,以矫正此前之流弊。
从此“会剿”,改为“围剿”,计划用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
至少从军事常识上讲,国民党与红军之间无法构成军事对峙局面——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极大。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连同各路坚决反共的军阀部队,总兵力至少在两百万以上;且掌握政权的国民党政府有充足的金钱来支撑强大的武装力量,部队配备有坦克、飞机和各式先进的火炮。
而当时分散在全国的红军总数不超过二十万。
这二十万红军分散在各个根据地内,每一个根据地都处在国民党统治的包围中,彼此之间联系十分艰难更谈不上配合,这令每一个根据地内的过不都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危险。
当国民党军对苏区和红军展开全面“围剿”的时候,红军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红一方面军的总兵力还不到3万,而国民党军调往江西一地的兵力就达到一百多万。
蒋介石攻占郑州之后,平定中原,便确定赣南为“剿匪重点”,着手部署第一次“围剿”。
南昌市洗马池的江西大旅社忽然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外人莫近。
这家大旅社是当年南昌首屈一指的豪华宾馆, 12月7日,蒋介石抵达这里,召开“剿共军事会议”。
出席者有何成浚、朱绍良、鲁涤平及张辉瓒等十余人。会后,蒋介石在南昌设立了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南昌行营主任,以表明这次“围剿”的声势。
蒋介石“面授机宜”,制定了“围剿”的十六字方针:“长驱直人,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他调集了11个师2个旅、约10万兵马进行“围剿”。
另外,还派出三个航空队。以造成空中优势,因为红军没有一架飞机,连高射炮也没有。
那时的蒋介石志得意满,认为这足以“荡平共匪”。
毛泽东面对气势汹汹的十万敌军却在那里读书,他认为《孙子兵法》中孩子所说的八个字,极有见地,那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尽管许多人主张“主动出击,北上迎敌”,甚至提出“主动进攻九江南昌”,毛泽东却 “诱敌深入”!
1930年10月25 日,毛泽东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当强敌扑来之际,红军应向根据地内撤退,不应硬拼,在退却过程之中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消灭敌军。
这时,杨开慧被捕。在经受种种酷刑后,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长眠九泉
在蒋介石诸将之中,有一位张辉瓒,《民国日报》“南昌通讯”中提及的蒋介石“面授机宜”的将领之中,便有此名将。
张辉瓒是湖南长沙人,在北伐战争时与毛泽东相识,如今成了交战的对手。张辉瓒其是一员道地的武将;早年在清朝军官讲武堂学习,然后又去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
他比起毛泽东军事水准“强”多了,因为毛泽东连军校都没读过,更别说留日、留德什么了。
张辉瓒在 1924 当师师长,1929任南昌卫成司令,1930 年3月兼任江西省“剿匪”总指挥。他屠杀共产党人不眨眼,人称“张屠夫”。
这一回,“张屠夫”趾高气扬。他向部下发表训词:“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番不剿清,誓不生还,愿吾汝辈共勉之!"
张辉瓒挥师南下。
江西中部的东固驻有红军主力,国民党新编第五师师长公秉藩与张辉瓒分别率部朝东固进军。
张辉瓒求胜心切,率部接近东固。清早,大雾弥漫,在行军中听见人叫马嘶,判定为红军主力,当即发动强攻,对方人强马社,马上予以猛烈还击。双方在浓雾中向对方抛洒弹雨,张辉瓒认为这下子真的遇上红军主力,下令猛攻。
双方厮杀正酣,浓雾渐消,才发觉死者穿的是友军军衣,大吃一惊,急忙吹号联络。
张辉瓒部队一听号声,方知是公秉藩的新编第五师
其实事情要不是真实发生过,你肯定以为是编导的狗血剧。
事实上,毛泽东见公秉藩、张辉瓒两师朝东固扑来,避其锋芒,退兵至龙冈。
公秉藩捷足先登,占了东固,马上发电报给鲁涤平——到南昌报给何应钦——到汉口报给蒋介石,抢报头功。
蒋介石当即复电,称赞公秉藩“该师将士用命,克奏朕功,实堪嘉奖”,给2万元“犒赏官兵”。
张辉瓒不知此事,以为东固仍在红军手中,所以在雾中开火,一阵大杀四方……
张辉瓒挨了蒋介石好一顿臭骂:“怕死”!“可耻”!
张辉瓒气的牙齿咬得咯咯响,非要雪东固之耻。
这时,毛泽东稳坐中军帐。12月25日,他在离东固不远的小布镇召开盛大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他别出心裁,给大会写了一副对联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求胜心切的张辉瓒12月29日率主力第52旅、第53旅及师部9000余人逼近龙冈。
毛泽东料定张辉瓒必然进军龙冈。
龙冈高山环绕,中间是一峡谷,是打伏击战极好的“口袋”。
毛泽东、朱德调集红军主力埋伏在龙冈。军情紧急,已经无法再作战前动员,
只在路上门板上写着:上固无敌,敌在龙冈,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林彪(林彪写的命令)
红军马上开始急行军。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山道甚滑,可是为了争取时间,红军在细雨中奔跑,原定向上固移动,如今突然转了方向。
经过紧张的急行军,毛泽东布下大网:红3军负责正面攻击,红12军任左路,红4军由上固转向龙冈西北侧。
这样,毛泽东和朱德坐镇苦竹岭观察动静。
张辉瓒果然第二天就率部进入“口袋”。
真是天助毛泽东,当天下午3时起居然浓雾四起!
在朱毛下达总攻令之后,四面八方枪声大作,杀声顿起,林彪指挥的红4军,黄公略指挥的红3军和罗炳辉指挥的红12军已把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师部外加两个旅团团围住,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刀枪如林,突围不成的国民党军到处逃审张军乱成一团,9000 多人顷刻瓦解,束手就擒!
一夜之间,张辉瓒部队全军覆没!
鲁涤平当天给蒋介石发去的电报,喟然长叹:
“龙冈之役,第十八师片甲不留!"
第二天,红军打扫战场,不见张辉瓒。
红四军第十师的一个班在一棵大枫树下面发现一件狐皮大衣,细细查看,在大衣里发现一个手指头大小的牌子,上写“张辉瓒”三字。
战士们开始搜山。在大枫树附近,发现一个山水冲成的山窝,窝里有个土洞,洞里躲着张辉瓒!
接着,红军乘胜追击逃跑的国民党军第五十师,并最终歼灭这个师的一个旅。至此,红军在五天之内两战两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则”。毛泽东为此写道:
雾满拦龙岗千嶂暗
红军怒气冲霄汉。
唤起工农千百万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该诗几个月后写成那篇著名的《渔家傲》)
一传十,十传百,“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龙冈传开。
张辉瓒被押去见毛泽东。
“润之先生,润之先生。”张辉瓒一边向毛泽东鞠躬,一边叙旧,提及往日的友情。
毛泽东哈哈大笑道:“你曾一再说过,要剃朱、毛的头,想不到今日被我们剃了头!"
……
这位中将师长,身为阶下囚,此时希望毛泽东高抬贵手。
张辉瓒答应,愿给红军捐款、捐药、捐枪弹。
毛泽东关照部下好好看管张辉瓒,不要杀他。毛泽东说,可以安排张辉瓒到红军学校即将开办的训育系当教员,发挥他的一技之长。
张辉瓒家属得知张辉瓒被俘,急着在上海找中共中央关系,愿不惜任何代价换回张辉瓒。为此,中共中央派出涂作潮赶赴江西苏区。
无奈,张屠夫名声太恶!1931年1月28日万人公审会,在怒吼中张辉瓒被斩首。
张辉瓒的首级被装在笼里,笼上插着三角旗,写着“这是张辉瓒的头。当地群众又找来一块“张氏公祠”木匾,把笼子放在木匾上,抬了50多公里,扔进赣江,说是漂到南昌去。
国民党第77师的哨兵发现了,驾着小船捞起,速送鲁涤平。
张辉瓒乃鲁涤平嫡系。鲁涤平大哭一场,派人把张辉瓒首级送往南昌。
中共中央派出的代表涂作潮在南昌得知张辉瓒已死,只得重返上海。
鲁给何键和蒋介石发去电报。张辉瓒是湖南长沙人,何键派人前往南昌运回张辉瓒首级,又派人砍了几段樟树,雕成身子,合葬于岳麓山。
何键大做道场,在张辉瓒墓前立碑,书“魂兮归来”四字......
据美国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记载:“几个星期之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从上海派来的通讯员来到朱将军“的指挥所。他送来一封信件,要求释放张辉瓒,蒋介石的交换条件是释放大批政治犯,并愿付20万现款。'我们对杀了他很感后悔,’朱将军说道,“倒不是因为那笔钱,而是因为蒋介石对此进行了报复,杀害了我们许多在狱中的同志。”...."
在一举全歼张辉瓒部队之后,谭道源师惊慌失措,夺路而逃,自相践踏。
毛泽东挥师追击,1月3日追至东韶,歼谭师一个旅,计3000多人。
这样,五天连胜两仗,歼敌1.2万多人,第一次“围剿”也就画了句号。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