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称乞巧节,中国传统情人节,带着浪漫而悲情的色彩。不知究竟起源于何时,据说节日始于汉代,但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却在更遥远的从前。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事,有一段人间四月天的,和秋风悲扇的结局。

年华似水人生如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1)

所幸他们的爱情,没有被命运粉碎成尘,时光给了他们一个永恒的距离,并且给了一个相逢的机遇。一年一度,没有期限,万世之后,或许青山已老,江河逆转,这段诺言不会改变。

爱情有时候像一棵树,开了幸福的花,却结了不幸的果,而这果,亦不是一个人独尝。

所以当悲伤无边蔓延的时候,思念也在悄悄滋长。今日不是所有的织女身边都会有一个牛郎,亦表示所有的牛郎身边都会有一个织女。纵算有,现世银河,波涛滚滚,也不会有一座鹊桥,安排他们相会。

年华似水人生如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2)

人生就是如此,失去的拥有等同。他们用一年漫长的分离,换取这一日短暂的相逢。

今日,如若你翻开尘封多年的书卷,或许还能看到一张泛黄的书签,或是枯草,或是红叶,那些皆为年轻最美的记忆。

那时的梦多美丽,连惆怅的遗憾都是浪漫的。可以海誓山盟,轻易许诺,就像一朵花,承诺一株草,与之长厮守,竟忘了,它要先自凋零枯败。无论这些诺言是否会兑现,我们都贪恋那种不离不弃的美好。

年岁增长,再不敢轻许诺言,害怕沉重的誓约,束缚了自己,伤害了别人。

千年前秦观写下这首《喜鹊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一巧一恨,写出乞巧节里,牛郎和织女这段伤感的相逢,悲情的爱恋。迢迢银河,将他们生生分离,命运将他们置于两地,只能在渡口相望,握不到彼此的手。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也只是秦少游的爱情观,是他笔下的牛郎织女。就像是他给自己的一段风流往事所找的美丽借口,一种无奈别离的安慰。我知道,被等待煎熬了千万年的牛郎和织女,再也不愿贪恋那金风玉露的相逢。只想守着彼此浅淡的温度,简约的幸福,看人间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

年华似水人生如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3)

多少人,将爱情匆匆装进行囊,一路捡拾,亦一路丢失。也有人,将爱情放进端砚里研磨,写在宣纸上,无论经历多少朝代,都不会褪色。

还有人,将爱情藏入心间,用灵魂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等待着一季又一季的幸福花开。

心中暗想,七夕之日,若一场狂风暴雨,是否会耽误鹊桥相会的佳期?看来在千古注定的命数里,所有的忧虑,所有的渴盼,都是徒劳的多余的。

世事飘忽不定,若有缘得遇红尘知己,当万分珍惜,纵算有一日,终不能相依,亦无遗憾,亦当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