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谣言可畏

昔有名将因谣言而枉死

近有因谣言忧郁而终者

没有人会真正关心谣言中的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到底是怎样的性情、怎样的人品这件事情的始末是什么?

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是否为所传者亲眼所见?

没有人会去关心这些,听到谣言的人眼里大多放了光

得了机会再把所听到的进行一番

“私人”加工

再次传与他人,听者再次加工,如此反复

有一句名眼:当真相正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如果谣言中的主人公一定要将事情澄清,还自己一个清白

那在众人眼里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描越黑,甚至走了样

所以

古人说:何以息谤?

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然而人活世上,从不是独立的个体总要在人群中艰难过活。

所以古人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做人处事,都必须要小心谨慎。

又如圣人所言“犹兮若畏四邻”

在人生的旅程上,对于自己、对于外界,都认识的清清楚楚

如同“犹”(猴子属的一种动物,和狐狸一样,它在出洞或者下树之前

一定先把四面八方的动静,都观察清楚,才会有所行动)一样……

好像四面八方都有情况,心存害怕不得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若在人群中这样谨慎的行事,仍有谣言,那就只好暂修安忍,以退为尚了。

万万不可,陷入谣言的漩涡。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们

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

面对谣言,应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用众人扔来的“谣言之土”,修篱种花

或许,这未尝不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种完成。

无辩,而安然处之,待到谣言消散自己又是另一番心胸了。

警觉嫉妒除了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见别人的优点

并让我们的内心备受煎熬外,什么好处也给不了我们

可是因为嫉妒总能伪装成其他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受它骗

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

经云:一切饿鬼,悭嫉为本。

意思是

堕入饿鬼有两个主要的因:

一是悭吝;二是嫉妒。

嫉妒善于伪装,不过说实话

我们心里还是一眼就能把它看破,只是对外不想承认自己妒火中烧罢了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

嫉妒表

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

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

从这个角度来说,嫉妒心像是探照灯,照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执著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1)

#福州#​#中华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