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1)

作者:黄庆学 杜学文

1

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金钥匙”

山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来到山西已经整整35年了。这35年间,我见证了山西改革发展的进程,山西也成就了我的事业与梦想。

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2)

在山西偏关老牛湾景区拍摄的黄河美景。薛俊摄/光明图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毕业后即来到山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之后的几十年,在山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的事业始终充满着创新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当“大型轧机轴承寿命研究”有效解决了大型轧机承载部件严重偏载问题,当大型宽厚板矫直成套技术装备大范围推广应用,当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金属层状复合板波纹辊轧制技术,当我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都从内心深深地感谢山西父老、感恩三晋大地。因为正是由于选择了山西这样一个煤炭资源大省,选择了把冶金装备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也正是得益于山西对于科技人才的不断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我在科研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找到了创新创造的最佳契合点,最终赢得国家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荣誉。

近年来,山西各项事业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以山西高等教育为例,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了与C9等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合作,出台了支持两所高校率先发展的12条意见,提出了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1331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指引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成功入选国家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承载起山西3700万人民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期待。

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3)

山西省广灵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和贫困群众需求,鼓励当地手工加工企业设置“扶贫车间”。图为一名女工在广灵县聚合村一家“扶贫车间”内工作。霍飞飞摄/光明图片

当前,山西正处于“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党中央对山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赋予的全新使命,山西以“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为引领,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亟待破解难题,科技教育就是这把发展山西的“金钥匙”。作为始终根植三晋的地方高校,太原理工大学紧扣三大目标奋发有为,以人才培养、学科攀登、科技创新、人才强校和国际化“五大战略工程”以及综合改革为牵引,实现了科技创新、学科攀升和人才培养等的高质量发展,为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展现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追求与责任担当。今后,我将一如既往扎根山西、感恩山西、助力山西,积极投身我省“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勇担重任,勇攀高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并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山西篇章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作者:黄庆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2

山西文艺:与国运相连的70年

“这是人民的胎生!”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呼声,山西诗人高沐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当时还是青年作家的马烽在这一年《人民文学》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村仇》。此后,山西的文学艺术事业在共和国的沃土中成长,并日渐枝繁叶茂。

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4)

山西汾阳贾家庄利用村办水泥厂废弃厂房改建的种子影院。本报记者 李建斌摄/光明图片

在那个劳动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的时刻,山西的文学艺术掀开了新的篇章。山西戏曲的“四大名牌”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与众多的艺术家一起投入到新的戏曲改革之中。他们到农村、厂矿为基层群众演出,对旧的戏曲程式及内容进行改造,对戏曲现代戏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不断完善传统剧目如《打金枝》《蝴蝶杯》《空城计》的同时,移植创作现代戏如《屈原》《血泪仇》《红旗下的花朵》等。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原来活跃在山西各根据地的作家们或进京,或南下,或到东北,分散至新中国各地。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他们又陆续返回山西。他们创作了大量表现新生活的作品。赵树理先后发表了《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是“山药蛋派”的旗手,被誉为描写中国农民的“铁笔圣手”。马烽发表了《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等,与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是“山药蛋派”的主将。“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与此同时,山西工业题材的小说创作也表现出兴盛的局面,焦祖尧创作了《时间》等小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山西的文学艺术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焦祖尧的《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是新中国最早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跋涉者》、中篇小说《归去》等对改革开放有着极为生动的表现。钟道新的《超导》《特别提款权》等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地带,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敏锐捕捉。张平保持了对现实生活的激情,创作了《天网》《抉择》《国家干部》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与此同时,另一些作家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哲夫则是国内最早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小说的作家。

新时期以来,山西的艺术创作风生水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三黄”为代表的舞台艺术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了歌舞艺术的“黄河”流派。之后,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话剧《立秋》、说唱剧《解放》、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戏曲《傅山进京》《太行奶娘》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等成为中国电视剧艺术的重要代表。

山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科技教育是山西发展的)(5)

山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推出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图为6月8日,山西省侯马市晋国古都博物馆,民间皮影艺人指导小朋友体验非遗皮影戏。新华社发(乔晋春摄)

2015年,身处太行山深处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被誉为凭一人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水平。刘慈欣及其科幻作品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学作品之一。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山西注册网络作家达3万多名,一批更年轻的作家被誉为“三晋新锐”受到关注。报告文学《掷地有声》《大湄公河》《水土中国》、长篇小说《裸地》《活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甘家洼风景》《出口》等引起广泛关注。

2019年春节期间,由山西籍青年导演宁浩根据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创意改编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热映。而另一部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更是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这部电影不仅取得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票房收入,更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大讨论。2019年,被称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这与山西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从一个层面表现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艺术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

(作者:杜学文,系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