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煤炭保供期延续(像抓煤炭保供一样发展可再生能源)(1)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对记者说。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只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充足了,化石能源才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张雷认为,从能源资源禀赋看,我国有充足的煤炭作为“压舱石”,多地还有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后者恰恰肩负“立”的重任,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不可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在张雷看来,国家提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极大机遇。“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样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此外,通过零碳产业园的新基建形式,加大供给侧新能源释放,也是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远景正在建设的零碳产业园,正是着眼于“先立”。“将东部地区的高载能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通过风电、光伏发电等绿电直接供给,运用智能物联网、先进储能技术实现园区100%绿电平衡。”张雷坦言,东部地区可以发挥技术优势,与西部携手做好“绿色制造、制造绿色”大文章,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绿色经贸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远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张雷介绍,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西部和三北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资源潜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其中7个在这些区域。利用内蒙古当地广阔的戈壁高原,远景零碳产业园将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组成智能电力供给系统,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及电池材料、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实现工业体系的“去碳化”。可在创造千亿元产值、带动工业脱碳的同时,新增上万个新型绿色岗位,延伸当地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未来10年,远景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成为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张雷表示,初步估算,这些产业园到2030年可实现每年减碳10亿吨。

如何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先立后破”科学稳步进行?张雷建议,政府发挥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优势,快速解决过程中的系统性新课题,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零碳产业园模式落地。同时要完善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以支撑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碳减排体系。

“建议适时制定《碳中和法》,对碳排放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原则性、统领性规定,统筹安排涉及碳排放的重大事项,并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衔接协调,为节能降碳工作提供权威、全面、系统的法治保障。”张雷进一步表示。(本报记者 朱妍)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