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充分理解尿失禁(膀胱出现问题),就需要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了解正常膀胱是如何控制小便的。膀胱是一只平滑肌构成的袋子,天生就有“自动 性”,受自主神经支配。

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可以诱发神经产生反射,使得膀 胱收缩。婴儿时期,我们的膀胱就是这样工作的 :膀胱满了……膀胱空了……膀胱又满了……膀胱又空了,都是无意识的行为。

如厕训练就是学习如何克服这种原始的反射。只要花上一点点心思,就能防止膀胱自动清空,学会有意识地操控排泄。再过一段时间,人们甚至都注意不到自己正在控制反射,小便就成了一种 自主行为 :人们可以在条件方便的时候去小便,而不必在膀胱“想要”的时候。

膀胱位于一块叫作盆底肌或者盆膈(解剖学将其称之为肛提肌,就是“提拉 肛门”的意思 ;试着绷紧——就是这样!)的骨骼肌(随意肌)之上。

为什么有些女孩那么容易尿失禁(你是否遇到过尿失禁的尴尬)(1)

尿道从盆膈穿过,所以这块肌肉收缩时就在尿道周围起到了括约肌的作用(你可以自己测试下括约肌有什么作用 ;通过收缩盆膈将尿道挤压至闭合,就可以在小便中途停止排尿)。

女性的膀胱周围的筋膜和邻近器官,尤其是阴道,有助于支撑膀胱和尿道把它们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对控制排尿非常重要。

进化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生物体(人类也包括在内)产生着细微的改变,却无法预料到未来将引发什么问题。自人类进化成用两条腿走路以来,狭窄的骨盆更方便行走,但在随后的进化进程中,人脑变得更大了。

胎儿的头部比较大,还在能恰好通过女性骨盆的大小范围内。这就说明女性骨盆在“设计”层面上要做些妥协 :骨盆狭窄方便直立行走,但为了形成产道也得够宽才行。

所以说,人类分娩困难不是新鲜事(这也保住了产科医生的饭碗),胎儿头部通过相对狭窄的产道可能有点困难。请想象胎儿通过“骨盆下口”环状骨骼的样子 :不光是让胎儿从母体来到外界的阴道,连前方的尿道、后方的直肠和盆膈都与骨盆壁相连。

为什么有些女孩那么容易尿失禁(你是否遇到过尿失禁的尴尬)(2)

此外,骨盆周围和侧部缠绕着三条管道和上方的骨盆筋膜也加强了对盆腔的支撑。

随着胎儿头部挤出骨盆出口,这一结构的某些部位,尤其是盆膈和筋膜,会被撑开甚至撕裂,还可能导致神经受损,筋膜撕裂甚至盆膈脱位。

这种损伤的后果是产妇尿失禁。由于骨盆和筋膜无法支撑正常膀胱和尿道,只要腹部压力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都会迫使尿液流出。分娩后的几周或几个月之内,神经和组织就会恢复,尿失禁的问题也渐渐随之消失 ;但损伤太严重的话就必须手术修复。

为什么有些女孩那么容易尿失禁(你是否遇到过尿失禁的尴尬)(3)

人们目前知道的真正具有改善作用的非手术疗法就是盆底肌锻炼(有规律地缩紧、放松肌肉,恢复肌肉张力)。从解剖学上讲,这种锻炼很有意义,因为盆底肌能支撑膀胱和尿道,并在尿道周围起到括约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