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

//

半夜啪啪啪被公婆听到

你说尴尬不尴尬

//

之前和你们聊到「用柜体做隔断」的时候,很多宝宝都发出质疑——

“隔音能行吗?”

“隔音差怎么办?”

ennnnnnn~ 说到隔音,研究到现在,我真发现这还是个伪命题。

除非你能买独栋别墅,或者顶楼的房子,要不然,在我们大中国现状的商品房中,想要做到100%无噪音,几乎……不可能。

不是我敢把话说那么绝对。接着往下看,你就会发现——理想真丰满,现实很残酷。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3)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4)

打个预防针:

想买隔音房,你真要降低心理预期

中国的商品房,为什么“隔音好”就那么难?

还不是因为「利字头上一把刀」大部分开发商都想要尽可能减少建筑成本

总结了一下,基本逃不出这几个原因:

1,红砖墙越来越少,轻质砖墙唱主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十年前的房子可能就上下楼层的隔音差,但是近几年的房子连屋里的隔音都开始不好了(有时候我爸隔壁打呼超响,我都能听到)……

除了承重墙减少,墙体厚度变薄之外,轻质砖绝对脱不了关系。这种轻质砖密度不够,保温还行,但隔音效果,真不怎么样。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5)

红 砖

VS

轻 质 砖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6)

图片来自网络梵象装饰

(可惜国家现在就是禁止用实心红砖,所以在隔断上除了我们自己花钱加“吸音层”,其他也没太好的办法。)

2,国家规定,楼板不能少于8CM

既然规定了最少准则,你还妄想开放商帮你往大了加,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不然,怎么减少成本获利。

8CM真的没多少厚。

(我们小区就有邻居拆精装修的强化地板做地砖,为了找平需要把客厅地面打掉3CM,结果……不止一户把楼板打穿了。)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7)

上面说的隔音效果差,主要商品房自身建筑带来的弊端,来自房子内部结构的。

想要试着解决它,恐怕我们还得先了解了解噪声的来源,然后,看看能否逐个击破。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8)

噪声的来源

原来是这些

上面既然提到房子内部,那么相对的,就会有房子外部的噪声。在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知识点,就是——高频和低频。

简单归纳一下:

房子外部的噪音

低频的:汽车胎噪和发动机声、轮船嗡嗡声、人说话

高频的:广场舞大妈、广播、狗叫,鸣笛声

房子内部的噪音

低频的:水管道流水声、电梯、脚步声

高频的:音响声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9)

再通俗一点就是——高频的噪声容易阻隔低频的噪声真的是躲都难躲(而且对孕妇、胎儿都有危害性的影响)

所以,下面我们所说的噪声基本是低频噪声。

比如,

对付室外的噪声,最基本的,你需要选个给房子选个好位置。

下面这幅图就是个例子,以你家房子的建筑的方位为参照:

要么前有遮挡物、要么保持一定距离。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0)

如果既没遮挡又没有保证距离——是的,说明你家这幢楼正沿着马路或者沿着高架~

那么,为了减少噪音,你最少应该选个好楼层。

一般来说高度越高,噪声越大:

1-5楼低频噪声相对要小,但高频噪声明显;

6-24楼低频噪声会比较大,特别是11-24层;

24楼以上,低频噪声又会逐渐减小。

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因素。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1)

如果你说房子已经选定,没有机会换房子了,那怎么办?

接着往下看。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2)

努力做的补救

换房子没机会了,那装修呢?

还有机会吗?

要想从装修上补救做好隔音,其实还真是个大工程,要花的钱其实也不少。说过很多次了,越是基础的打底工作,其实越费钱。

比如吊顶和封阳台,动不动就万把块。

01

隔绝室外的噪音——窗户

如果坐在你家就能听到外面的车水马龙,那你家窗户——问题一定不小。

推拉窗什么的也就适合本身比较清幽的小区,毕竟这类窗户还是有各种缝隙的。若你要在这基础上问,怎么改?喏,只能加隔音条喽,但是从此你的推拉窗的阻尼就加大,不好推了哦。

平开窗倒是属于窗户里面密封性最好的。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3)

但要还是需要优秀的窗户材质以及窗玻璃来支持。

下面的排序就只这对隔噪音而言,我都帮你们贴心地总结好了——

材质:塑钢>断桥铝>铝合金

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4)

图片来自淘宝

当然,这样说隔音效果,也只能说个大概。真的涉及到你家几楼,沿马路噪声什么情况,恐怕还是要找个门窗安装的专业人士具体问一问了。

02

隔绝楼上的噪声——隔音吊顶

有人说,这楼上楼下的问题根本不是隔音吊顶能解决的,完全看楼上人的素质。

是,要是楼上砸凳子摔碗,那肯定隔绝不了。但是一般的走路啊,移凳子,说话,打呼什么的,做个隔音吊顶还是挺有效果的。

最简单的就是下面这种,穿孔石膏吸音板吊顶,一般的隔音都可以搞定了,简单又便宜。

@yellw3

吸音板配合隔音棉用的,隔音效果不错,份量很重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5)

图片来自淘宝

复杂又效果好的呢,NA,下面这样好几层加龙骨的,完全可以媲美专业录音棚级别的吊顶了(岩棉层,静音屏障垫,吸引石膏板),至于需不需要,完全见仁见智,看你对自家隔音的愿望有多强烈吧。

如果只是一般,就没必要那么奢侈了。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6)

03

隔绝隔壁来的骚扰声——墙壁隔音

每次回老家,早上总能在电视声中醒来,原因就是隔壁的爷爷已经耳背了,醒的又早。于是早上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音量开到最大,消遣时光。

这下苦逼的就是我们这些邻居了,音浪太强我受不住啊。

于是,和母上大人提议,能不能把这面墙也处理处理,总不能因为这个破坏邻里关系啊。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7)

一般墙壁的隔音有这几种:

1,和邻居家的墙拆不了,只能再加一层隔音墙,基本和吊顶类似,用龙骨里面塞隔音纤维,再外加一层石膏板。缺点也明显,再加一面墙势必要牺牲你的卧室空间。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8)

2,如果是你自己家空间内的非承重墙,则可以拆除原来的墙体,直接打造一面隔音墙,比如做成两层石膏板之间加吸音棉或者隔音毡。

这样操作的的材料费大概在200-300元/平方米,工费还不算。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19)

3,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制造粗糙的墙面,也能够起到一些吸音效果。

什么“无纺布壁纸”、“墙布”、“硅藻泥”,都属于有肌理的的墙面,你在装修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0)

不过,效果相对上面两个要弱很多。

04

下水管道上包一层隔音棉

这个你随便在百度上一搜就能发现,不少网友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通常都自己买隔音棉包,嗯,省的不多,也就半天工费吧。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1)

图片来自淘宝

有了这个步骤,接下去不管你再怎么处理管道的美观问题都可以,毕竟日后水流声什么的是都听不到了,是件幸事!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2)

05

室内隔音

门也很重要

防盗门基本不隔音,原因很简单——又是金属啊。

要隔音好的基本是木门,不,是实木门。

毕竟门板的隔音效果主要取决于门内芯的填充物。比如木材自身密度越高、重量越沉、门板厚的门隔音效果越好。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3)

根据这几个指标,我又帮你们做了个避噪的排列组合:

实木门实木复合门>压膜门>免漆门

当然,还要考虑密封性。所以,不少人,还是会在门的开合之处加一层阻尼。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4)

这个就稍微有点夸张了。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5)

其实你不妨在装修的时候就考虑一下T型门。据我了解:

“T型门三面T型边技术和内部吸音材质让隔音效果能高出平口门数倍。

T型结构使门板和门框形成紧密咬合,相比平口门门缝更小,阻挡声音穿透,隔音能力更强。”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6)

图片来自霍尔茨木门微博

德式设计,果然严谨。价格当然也是相当美丽,就看各自需求吧。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7)

软装隔音有效吗?

之前也介绍过一点软装吸噪的办法,比如软木墙、地毯之类。

住六楼中楼的真实感受(花500万住进市中心)(28)

但实际上,如果你们已经深受噪音困扰,这一点点吸噪性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是换房或者重新装修能更直接有效一些。

以上。现实是不是有点残酷啊?

如果可以,还是在根(选)源(房)上就把噪音因素考虑进去吧~

最后,愿你们能有个好房,并有无数个好眠。

图片大部分来自pinterest和淘宝

特殊出处已经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