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代表了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故事中的叙述非常详尽,所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小说的设定佛、神、仙、人、妖、魔、鬼、怪,宏大至极。

小说中的唐僧为取得真经,不惜跋涉十万八千里路,从大唐到西天大雷音寺,不畏艰难险阻,不惧虎豹豺狼,终成正果。孙悟空仙石炼化,天父地母,一心欲与天比高,怎奈一山还有一山高,五指山下,桃花树旁,五百年风霜雪雨,磨灭一颗顽石坚心,为保唐三藏降妖伏魔,徒步一个心跳的距离,金身立成,金箍去尽。天蓬元帅手持九齿钉耙,统领十万水军,酒水壮胆,色心一起,广寒宫里戏嫦娥,跌落凡间投猪胎,赐名八戒,随唐僧西去,历经磨难,降尽妖魔,讨得如来美差。卷帘大将位列仙班,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我称上,无心之失,琉璃盏碎,下界为妖,流沙河畔,幸遇唐僧,挑担牵马,无一不从,降妖魔保唐僧,赎清前世罪过,修得金身罗汉。

吴承恩写西游记为什么要贬低道士(为什么说吴承恩所写的八十一难只是在凑数)(1)

我们都知道,唐僧为取真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为什么是“八十一难”?它是古代阳数之极“九”的九次重复,象征了终极圆满,事物发展到了完备的状态。佛语有云:“九九归一、修成正果”,“九”古今人文建筑都一直为最。九九归一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又回到本初的状态。

但是从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原本来看,这“八十一难”的设定并不是很严格,甚至可以说它是凑数。因为在第九十九回当中,唐僧师徒到达了西天,观世音看唐僧所经历的灾难薄,只有八十个,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这一数理意义,便又安排通天河的老龟将他们扔入河中补足八十一难。

吴承恩写西游记为什么要贬低道士(为什么说吴承恩所写的八十一难只是在凑数)(2)

这一难其实并没有经历很大的风浪,仅仅是他们将经文捞起,晒干。虽说如此,但还是做到了前后呼应之效。胡适曾经说过:《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未免太寒促”,和整个小说不符。所以胡适重新写了《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由于一路上孙悟空打死了很多妖怪,在取经回来的途中,妖怪的亡灵阴魂不散,来找唐僧复仇,并高喊:“唐僧还我命来”。唐僧动了慈悲之心,舍身让妖怪来吃他,当全身的肉都被割尽,只听空中一声:“善哉!真菩萨行!”唐僧从梦中醒来“圆成九九劫数”,功德圆满。

吴承恩写西游记为什么要贬低道士(为什么说吴承恩所写的八十一难只是在凑数)(3)

不仅如此,吴承恩所写“八十一难”实际上在原文里只有四十一个故事,作者将一个故事分成两难或者三难。比如在过通天河的时候,相信大家都看过,我就不再赘述了,被拆成了“身落天河”与“鱼篮现身”两难。

而且为什么我前面一直说唐僧遭受八十一难,是因为这八十一难是从唐僧出生就开始算起的。在小说的第九十九回中,列出了唐僧八十一难的名目,但是这之中前四难是唐僧出生的故事,这前四难分别是: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

所以我说这八十一难未免不是在凑数。但是也并不尽然,可能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并没有把“八十一难”当做全书的立意来构思全部的情节。再说了要真写八十一难那得多累呀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