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宫小昀 报道

辞旧迎新,卯兔送春。2023年新春假期虽已结束,但“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引发的观展热情依然高涨。1月29日,在济南市美术馆内,除了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还有两位来自北京高校的美术界大咖专程前来打卡双年展。观展后,海报新闻记者现场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党震进行专访。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1)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左)与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行政负责人徐琳(右)交流中

济南市美术馆展区展出的两大版块,分别为以科技赋能、展城交融为特色的“科技与艺术”版块,以及结合济南市作为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特别策划的“异彩与同源”版块,共邀请40位中国艺术家和23位国际艺术家的70余件(套)作品做整体呈现。本届展览秉持“科技赋能”理念,大幅增加了AR、VR、人机交互、3D打印等科技应用作品的数量,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飞越黄河》《金声玉振》《鹊华十二时》等为展览专门定制创作的新作品,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为观众带来更多具有强互动、沉浸感的观展体验。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2)

《金声玉振》

在一楼“科技与艺术”主题展区,游客们饶有兴致地驻足观看着一组由数字化技术演绎人体基因转译的震撼影像,还时不时传来转译发出的数字化声音,这幅名为《转译天显》的影像装置为观众开启基因解密之旅,作品通过生成算法和形态学创作将基因片段转换为影像,并以此接近这个超验的时刻。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3)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4)

《元·五岳》则在元世界中编码出“五岳”神山,通过五块巨大的LED屏幕视频化展现了抽象的“五岳”,借助人体感应系统,观众站在作品前,挥舞手臂或扭动身体,画面中的云海山水便“活”起来,呈现不同的形态变化。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5)

新媒体互动装置作品《飞越黄河》通过人机互动模式,不仅能够通过卫星技术沉浸式地观看济南段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能亲自体验驾驶操作模拟飞行器的乐趣,为不少观展者留下深刻印象。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6)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7)

在极具本地特色的《鹊华十二时》独立的展陈空间中,赵孟頫的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活”了起来,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鲜活的场景让观众们沉浸式地感受了鹊华从昼到夜12个时辰的样貌。立足“城市 文化、数字 IP、产业 生活”,观众可以沉浸式带入古时“诗画济南”“大美泉城”的文化美、灵动美、诗意美,从数字中感受“诗与远方”。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8)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9)

美术馆三楼基于数字化技术与元宇宙概念,有史莱姆引擎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艺术类体验游戏《海洋1》,以及用全景虚拟现实形式传递超现实感官体验的《380.49hpa/再黎明,再黄昏》,都给观众带来震撼、奇幻、沉浸的超时空艺术探索之旅。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10)

《海洋1》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11)

《380.49hpa/再黎明,再黄昏》

谈及本届双年展的两点内容,党震表示,本次济南双年展具备了开放共生的多元艺术生态现状的价值内核,同时以开放心态关注当下艺术的制作形式与理念,以崭新的面貌与观众互动交流。它的开放性测试吸引了中国周边东亚地区,乃至于世界各地的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汇聚于济南,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

同时,展览分区明确,科技板块和传统类型的作品相得益彰。看完后每个展区都有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比如驾驶飞机穿越黄河的虚拟体验。能让观众在展厅里随时能够飞越上空,以俯视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生存的环境,代表了科技赋能艺术的重要起点。而济南市美术馆对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平台搭建,以及将本土艺术的推广与策展放在全球性语境当中考量设计,则展现出本次双年展,对于美术与大众交流互动的全新理念,令人感动、未来可期。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12)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党震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化创新表达,成为本次双年展突出的“关键词”。不少展品的创作者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以及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为此次展览带来极具活力的视听形式与内容。艺术教育对艺术家的塑造和培养息息相关,而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开展,对高校教学发展和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张淳表示,年轻艺术家的培养,有一套非常科学严谨的系统教学,打造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塑造怎样的艺术家,中国艺术家大多来自院校或受过专业院校的训练,因此高等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系统的知识体系建设举足轻重,如中国人民大学,近些年在虚拟仿真的课程推广设置上,有比较明显的推动和提升。因此,双年展带来的技术革新和视野开拓,对高校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党震也强调了基础教学需与实用操作相结合,视野开阔与想象力的表达,需要双年展这样极具国际视野的艺术展,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济南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13)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

一个城市IP的塑造,离不开城市文化建设。“济南国际双年展”是山东第一个国际化美术展览品牌,自2020年举办首届展览以来,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轰动。两届双年展共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500余位艺术家参展,20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济南国际双年展,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有国际风范。

张淳认为,美术馆、展览馆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作用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做有济南城市特色的双年展,更是未来的重大课题。

党震也同样肯定了济南国际双年展对推动国际艺术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济南双年展作为济南市艺术建设开路先锋,在目前国内的美术馆里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身份特点,且前进动力十足。面对世界的开放姿态以及城市文化品牌的不断丰富和崛起,二者有机结合会逐步落实国际艺术城市的品牌IP。人们在艺术文化方面获得的精神上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

据介绍,本届双年展开展即火爆,开展当日,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两大主展区便吸引超7000人次观展,即便在春节假期期间,济南市美术馆依然每天保持平均2000人次的观展量,成为这个冬日泉城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