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康得新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证监会下达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这家号称要冲击3000亿市值的“高科技企业”,在造假上也是惊天动地:
1、虚构利润。2015年-2018年,连续四年实际利润为负。2、100亿不实货币资金。存在银行的一百多亿资金,实际余额是0,已经被大股东通过资金归集手法挪作他用。8月16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作出处罚及进入告知, 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夫妇被顶格处罚,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告知书》中指出,康美药业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
至此,今年两期非常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也算是暂告一段落,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却仍还在持续。
好公司造假,让市场对上市公司报表的质量更加不信任。但是,财务报表仍然还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入口,报表不是万能的,没有报表却是万万不能的。
只不过,财务报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看懂财报数据并不容易。尤其是像康得新和康美这类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形,要从财报中了解公司真实的业绩,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我想,看懂财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我个人学习的角度,觉得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四个维度:
-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如何来的。背后是基础的会计学知识,比如会计确认原则、会计假设、报表合并、审计等内容。
- 报表数据背后的含义。也就是知道每个报表项目从企业经营来看,代表企业的什么业务,以及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
-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这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结合外部环境对公司进行评价。从财务数据这个“点”,延伸到公司的“面”,完整地评价这家公司。
以上这些内容,我希望能慢慢地写一个完整的系列,是我自己的总结,也能和更多的朋友交流。今天,就先从第一个维度开始,说说我对读财报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1 会计恒等式背后的含义财务不好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财务用会计这门语言来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其中,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发生,体现到财务账面上就能同时反映来源和去处。
比如,公司是从股东投入资本金开始,基于复式记账法,首先体现为银行存款的增加,这是属于公司的资产,同时增加的还有实收资本,这是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类似的,如果公司还从银行借到一笔6个月的贷款,基于复式记账法,首先也是体现为银行存款的增加,还是视同于公司的资产,与此同时,则还会增加短期借款,是公司的负债。
这些业务背后,都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会计恒等式的: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这一点,最后也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总计,始终要等于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所以,当我们用复式记账的眼光的去看待资产负债时,左边的资产就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或者说公司资金的去处,而右边则是资金的来源。
- 一个公司所创造的效益,是归三方所共有的:
- 首先是国家财政,公司要向国家税务局缴纳税收,这是公司最重要的义务,也是一项强制性的债务。
- 然后是公司债权人,公司有偿还债务和利息的义务。
最后是公司股东,股东所拥有的是公司交完税收、还了债之后的剩余利润,这是为什么利润会体现在所有者权益里的原因。
有些公司赚来的钱不够还债的,有些公司能用别人的钱为股东赚钱;有些公司资产很少利润很大,有些公司光有资产不赚钱。。。。不同公司的不同情形,最后都沉淀在资产负债表,而其源头是复式记账。
2 财务估计的艺术对数字的影响
会计是一门估计的艺术。——这是《财务智慧》这本书里,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观点。
在说“估计”这个概念前,可以先看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案例:
18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两家铁路公司,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准备建造一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这条铁路累计投资额预计高达46亿美元,需要消耗当年40%的美国经济支出。两家公司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费用,恰好当时欧洲投资者开始把投资目标转向美国,铁路成为他们很看好的投资机会。不过,欧洲投资人有一个要求:铁路公司必须定期披露“利润”信息。于是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铁路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损耗,很明显损耗部分不能继续产生收益,自然不能作为资产,而是应该算作费用,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在损耗中反映这部分损耗?每期应该反映多少?最后,铁路公司的会计师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工程师们能够估算出铁轨能使用多少年,那假设每天的损耗是一样的,用铁轨的总价格除以预计使用天数,就是每天的折旧费用这就有了后来会计科目表上的一个重要项目: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后来的折旧政策。这中间有一个非常微妙的所在,那就是折旧年限。工程师说可以用100年,它就真的可以使用100年吗?如果A工程师说可以用100年,B工程师说只能用80年,财务是用80年还是100年作为使用年限计算折旧?
最终,折旧年限的选择就取决于财务的估计,谨慎的会计师可能会选择80年,乐观的会计师可能会选择100年。相应地,选择80年的会计师,因为当期折旧额大,会使得当期利润减少。
到今天,会计准则也仍然还是给了公司会计人员估计的空间。同样的资产,A公司使用年限是5年,二B公司可能认定为3年;同样价值的资产,A公司可能会当期全部费用化,而B公司可能会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最后,或许从财报上看A公司的利润比B公司差,但实际A公司的质地可能反而比B公司好。
比如,贵州茅台的报表中,就强调100万元以下的研发设备,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很少有其它公司会如此“干脆利索”和“财大气粗”。
这就是财务估计会报表数据的影响。类似的情形,在应收账款坏账、存货跌价、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时,都会存在,自然也就会对报表数据产生影响。新城控股披露的2018年年报,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进行补充披露。虽然之后新城控股的回复有理有据,但仍然还是会让投资者对报表利润的真实性心存质疑,而背后,其实就是会计估计手法的效果。
在《财务智慧》一书中,作者曾这样说:记住,很多利润表上的数据反映了估计和假设。会计人员决定了某些交易事项包括在这里而不是包括在那里,他们还决定了这种方法二不是用那种方法进行估计。这是财务报表中“艺术”的成分,若是会计人员过渡使用这个“财技”,就会让数据格外地失真。
3会计确认准则对财报数据的影响
上市公司需主要批露的财务报告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是实点数,反映截止到报告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是期间数,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也是期间数,反应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如果把企业比作个人,资产负债表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身价,你有多少存款、几套房子,欠了银行多少钱;利润表就是每个月的收入,其中工资多少、收了多少租金,以及每月花多少钱,最后剩下多少钱;自然,现金流量表就是每个月现金的流水了,收到多少钱,付出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但是,公司的报表与个人流水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从个人角度,资金流水就是收入和支出,每月剩下来的钱,就是结存(投资或借出去的钱除外啊);而从公司的角度,现金流量表的净额,与净利润会有很大区别。
这里就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概念: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与之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这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模式,中国的企业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业务实质而不是现金流为依据,来记录和确认公司的业绩实现,这是利润表的基础。
如果公司就是老板一个人的,也是他自己在管,那他完全可以不关心利润,只看现金就好,所以,最早的作坊式工厂,现在的个体户,按照“收付实现制”记流水账,也很清楚和一目了然。
“权责发生制”是为了解决公司代理关系而出现的。在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后,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需要有一种方法,能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更平稳地体现公司的经营结果。因为现金收支活动的波动性,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权责发生制因此应运而生。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呢?可以看一个最简单的场景:
公司花100万现款买入一台新的设备,体现在现金流表,有一笔100万的流出,但从利润表角度,当月不会计提折旧,不会影响到利润表一丝一毫。只有在后续期间,按月计提折旧的时候,才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这100万的现金流出,会在未来的折旧期内,缓慢地影响利润表。
类似的业务还有很多,比如收入确认。当月的销售业务确认收入和成本后,会影响到当期的利润表,但是,如果销售业务是赊销,那么回款可能要等1个月甚至三个月以后,自然对现金流的影响也是未来的。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利润表,与现金流最大的差异在于利润兑现的时间点。这是利润与现金流会产生差异背后的真正原因。
利润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彼得原则》一书中,也曾着重强调: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为赢利贡献点什么,那么你就不可能有效地工作。但是,利润终归只是报表上的一个数字,投资者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现金分红,利润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了解权责发生制下报表数据的含义,就是要透过权责发生制看到公司的资产和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这是发现财务数据真实价值的前提。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想,这可能是开始财务报表阅读之旅需要有的第一项心理准备。以上,是与财务报表有关的一些财务基础信息,也是帮助我们理解报表数字非常关键的一些信息。
那接下来,希望我们能更顺利地开始“读财报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