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济和文化也达到过相对繁荣的阶段。

当时宫廷服饰所用的丝绸面料几乎都来自于江南的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皇家御用的织造机构。

这些机构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封建统治者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在制作上不惜工本,极力追求珍贵奢华和丰富多样。

因此无论是工艺质量,还是花色品种都代表了清代织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今天先来看礼服部分:

礼服是清代帝后举行重大典礼及祭祀活动时穿用的配套服装。在清冠服制度中,帝后服以分类庞杂、功用繁复著称。


石青色缎缉米珠绣四团云龙夹衮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

乾隆(1736-1795),身长110.70cm,两袖通长114.40cm,袖口宽27cm,下宽148cm。

帝礼服之一。 工艺之精美独特,在清代帝后服饰中稀见,反映出乾隆时期刺绣与装饰工艺的高超和精湛。


明黄色绸黑狐皮端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

嘉庆(1796-1820),身长13Icm,两袖通长176cm,袖口宽23cm,下宽126cm。

帝王礼服之一,尚带 古代冕服制度“大裘而冕”的余韵。

手感柔软,保暖性强,适于冬季穿用。


明黄色云龙妆花缎皮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3)

康应(1662-1722),身长153cm,两袖通长195cm。

皇帝服之一。 做工讲究,皮毛柔软,色彩柔和,织造极佳。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4)

康熙(1662-1722),身长150cm,两袖通长204cm,袖口宽17cm,下宽185cm,左 长54cm。

皇帝礼服之一, 绣工细腻,设色浓郁,充分体现出清初沉稳庄重的装饰风格。


蓝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5)

乾隆(1736-1795),身长145cm,两袖通长195cm,袖口宽16cm,下宽167cm。

皇帝礼服之一,穿用于冬至園丘坛祭天、祈谷、零祀等重大祭祀场合。

构图繁复庄重,晕色自然和谐,绣工细腻人微,凸现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是清乾隆时期苏州刺绣的典型佳作。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6)

嘉庆(1796-1820),身长144cm,两袖通长200cm,袖口宽20cm,下宽156cm,左开裾长34cm。

皇帝礼服之一,春分时节在日坛祭日时穿用的祭服。


月白色云龙妆花纱夹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7)

雍正(1723-1735),身长146.50cm,两袖通长196cm,袖口宽18cm,下宽148cm。

皇帝礼服之一,用于秋分时节在月坛祭月。

织造精工,色调艳丽和谐,成功运用了片金和三色圆金线勾边,各种龙纹更加醒目突出,体现出雍正时期江宁织造妆花纱的精良工艺与纹样装饰的水平。


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8)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9)

光绪(1875-1908),身长130cm,肩宽42cm,下摆宽110cm。

太后或后春秋服之一,穿用于重大典礼场合。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0)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1)

嘉庆(1796-1820),身长135cm,两袖通长194cm,袖口宽22cm,下颚宽120cm。

太后或后春秋礼服之一。 绣工精美,纹样富丽,尽显母仪天下的华贵气宇和尊崇地位。


红织金团寿石青云龙妆花缎朝裙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2)

康熙(1662-1722),腰围98cm,腰高17cm,裙长124cm,下摆197cm带长75cm。

太后或后春秋礼服之一。

石青金行龙饰五彩云纹图案,用月白色丝钩边,织造精细,花纹清晰,构图饱满规整,配色华丽庄重,是目前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唯一的系带式后朝裙。


石青色缎缉珠绣四团龙褂料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3)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4)

乾隆(1736-1795),长242cm,宽155cm。

八枚三飞缎纹地,上绣四团正龙,无日、月章。针法有打籽绣、缉线绣、串米珠绣等,用色丰富并用圆金线钩边,缉线精工,串珠整齐,设色沉静秀丽,构图严谨丰富,为清中期缉线与缉珠绣之典型。


东珠朝珠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5)

咸丰(1851-1861),周长139cm。

清文宗显皇帝专用朝珠。由一百零八颗东珠组成,间以红珊瑚佛头四。

东珠朝珠在所有朝珠中最为珍贵,仅限于皇帝、皇太后、皇后戴。


青金石朝珠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6)

咸丰(1851-1861),周长98cm。

已残缺,计青金石五十八粒,碧玺佛头四,佛头塔一。 典制规定,皇帝在天坛祭天时挂青金石朝珠。

清代朝珠,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皆得以戴,又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穿珠的绦带,帝后用明黄色,其他人则用金黄色绦或石青色绦。

朝珠制作材料多样,有东珠、青金石、蜜蜡、珊瑚、绿松石、玛瑙、水品、翡翠、琥珀、沉香、象牙、碧玺等。

根据身份、等级和场合各异而相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


金累丝嵌松石斋戒牌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7)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8)

清(1644-1911),牌长8.40cm,宽4.10cm,厚0.50cm。

斋戒牌是清代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

雍正十年(1732年),世宗宪帝认为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懈慢,故酌定斋戒牌的样式,缩小尺寸,谕令各官员将斋戒牌于心胸之间,并得彼此观瞻,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


黄云缎串珠绣朝靴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19)

康熙(1662-1722),高52cm,长27cm。

靴面为深蓝色如意连云纹缎,靴筒为姜黄色如意连云纹缎,以蓝色织金缎镶边。


石清色绒串珠绣朝靴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0)

康熙(1662-1722),长25cm,高53cm。

清代满族男子多穿靴子,这是他们承继先祖骑射习俗的反映。

此靴是圣祖仁皇帝玄烨穿用的朝靴。质地十分坚硬结实,具有适应当时战争和骑射之需的实用性特点。

圣祖仁皇帝玄烨的靴子多以绸缎或丝绒制成,并大量使用金线、米珠和珊瑚做装饰花纹,舒适性和装饰性大为提高。


明黄色绸绣云龙绵袜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1)

康熙(1662-1722),高6lcm,长24cm。

上下两截组成,吉庆典礼时穿用。

上部袜装饰华丽,在明黄色缎地上以拈金线绣金龙,五色绒线绣彩云,包以金边,纹样生动,色彩纯正,有浮雕感。下部袜底接以白色暗花软缎,内絮绵,柔软舒适。


后貂皮嵌珠冬朝冠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2)

清(1644-1911),通高30cm。

圆冠式,青绒为地,缀朱纬。


金镶青金石金约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3)

清(1644-1911),外径21.50cm,内径18.60cm,最厚1.20cm。

清代后妃的头饰之一。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用以束发。

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

太后、后的金约为镂金云十三,串珠五行二就;贵妃、贵妃为镂金云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为镂金云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嫔为镂金云八,串珠三行三就。


金镶青金石领约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4)

清(1644-1911)周长46cm,直径22cm。

领约又称为项圈,是后妃用于约束颈间衣领之饰物,环形活口开合式。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蜕

故宫内展览的清朝真实服饰(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25)

清,(1644-1911),长110cm。

彩蜕以红绸做成,呈上窄下宽的狭长条形。

彩蜕是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所用的一种佩巾,上绣各种纹饰,如五谷丰登、云芝瑞草等,以色彩及所绣的纹饰分等级。使用时佩挂于朝褂的第二颗纽扣上,垂于胸前。


礼服今天就上到这里,明天继续上吉服,关注桃子,不错过明天的精彩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