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 资质、质地
“实”,文采、修饰,在一块木头上雕花,木头就是“质”,花就是“文”
“野”是粗野、朴陋
“史”本义是书史,因为书史免不了粉饰、忌讳、隐恶扬善,所以“史”也有虚浮、华而不实的含义。
“文质彬彬”,前人解释为文质相半之貌,其实更确切一点说,就是文质配合得恰到好处的意思。
大意
孔子说:“质地胜过文采,就免不了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地,就免不了显得华而不实。质地跟文采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是一个君子应该有的。”
导读
粗野和虚华都不值得提倡,有人以粗野为豪放,有人以虚华为文雅,都是画虎类狗。今天中国社会民间多“野”人,学府多“史”人,彬彬君子太少了。虽然文明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由“野”到“史”这一条路前进的,但走过头或者走偏了就会带来祸害。世界上许多时髦理论,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论,常常就是这种过头或者走偏的东西。如果逼不得已,要在“野”和“史”之间选择,则宁取“野”不取“史”。因为“野”近朴,“史”近伪,宁朴勿伪。
用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爱上它
——阅世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