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神啊》比《泰囧》高明在何处
文/马庆云
印度电影《PK》大陆上映的时候被翻译为《我的个神啊》,也算恰到好处,影片外皮的东西正是讲神的问题,或者可以更具体一点说,是神棍与PK之间的矛盾冲突。该部电影的院线版本虽然比印度版本少了近20分钟,但却由王宝强配音完成,喜剧效果十足。借此,该剧也难免被拿来与王宝强的一部喜剧做比较,它就是《泰囧》。
对于喜剧编剧而言,最高明的地方并非是每十秒钟设定一个可以炸响的段子给大伙逗乐子,因为这只是初级阶段。更高明的阶段是为这些逗乐子的段子串联起来找一个比较不错的说法。换言之,喜剧的内核很重要。段子是外表皮,里边到底藏着什么,才决定了喜剧的真正身价。
印巴民族流血冲突,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便十分惨烈。在电影《甘地传》(1982)中,印度教民众与伊斯兰教民众隔河相望,绵延数公里,最终两边互相厮杀。那个桥段,我至今记忆犹深。很值得电影爱好者找出来看一遍。印度电影人敢于拿这个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编写成电影,并且以喜剧的方式正确地呈现出来,这才是他们的高明与伟大之处。
喜剧形式是去神圣化的,尤其喜欢拿权威开玩笑,因此,很难在影迷观影中塑造出庄严肃穆的审美感觉来。但是,印度喜剧《PK》拿这些去神圣化的形式的东西,反而建树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信仰问题:所有种族的人民不因信仰不同而分离。这种塑造,又让懂行的影迷缔造出了伟大的神圣感。套用西方文艺理论的说法,这是去神圣化之后的对神圣化的回归。
中国人编段子的能力不弱,甚至于往往有机敏小聪明的段子出来。李晨跟范冰冰结婚了,生个闺女叫李冰冰吧。多具备时效性的段子啊!但是,我们只会编段子,不会在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之内,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内核。
也到不是不会。1998年杨亚洲拍了一部电影,冯巩主演,《没事儿偷着乐》。这就是一部段子连着段子的喜剧,但故事的内核确实小市民如何忍辱的生存。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喜剧,是接地气的。包括范伟的《耳朵大有福》,也是段子接着段子,但内核却是东北退休老工人生活的艰辛。
我们当下很多喜剧的问题正是,只剩下会编段子了,而忘记了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内核。喜剧的好坏,段子是不是够脆,自然是很关键的一点,但只有脆生的段子,根本不行,必须要像《PK》一样,抓住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内核体才行!
中国喜剧不好做,难点不在段子,而在内核。原因全在上边了。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的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