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倩女幽魂》
可能是华语影史最著名的一只女鬼
《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贤,有人形容“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真真是做鬼也风流。
1987 年《倩女幽魂》是王祖贤第二次演女鬼,此后她的古装片约不断,得外号“王七组”。1991 年,她放话:“女鬼演多了,怕下辈子投不了胎,还是见好就收!”而谁料在这一年,她演了更多女鬼,《魔画情》、《追日》、《灵狐》、《倩女幽魂Ⅲ道道道》。
我们知道,从 2003 年起每年的 4 月 1 日,都是张国荣的忌日。
张国荣一直被称为哥哥,而这一昵称的来历,坊间一直有个说法是它出自 1987 年,张国荣与王祖贤合演徐克经典影片《倩女幽魂》。饰演女鬼“小倩”的王祖贤在戏中唤宁采臣(张国荣饰演)时用了“哥哥”两个字。后来,在戏外大家也就用“哥哥”来称呼张国荣。
1959 年版的《倩女幽魂》剧照
而徐克版的《倩女幽魂》实际上翻拍自 1959 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风月片大导李翰祥的《倩女幽魂》。饰演小倩和宁采臣的乐蒂、赵雷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明星。被公认为香港第一古典美女的乐蒂,年纪轻轻仅 31 岁时就自杀辞世。这一则传奇,又是邵氏垄断香港电影业、佳人辈出时代的又一桩奇案了。
港片的怀旧情愫,再加上黄霑这样的老一辈香港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的情怀和趣味,是今天如此众多的翻拍再难逾越前作之处;它精准地满足或者说塑造了华语观众关于人鬼相恋凄美浪漫爱情的想象。
一部《倩女幽魂》,浓缩了我们对张国荣、王祖贤两位风华绝代的演员的眷恋,也至今依然为我们界定着人鬼恋的一种边界与外延。
02《心迷宫》
“无法隐藏的秘如何安葬”
人之初,性本恶?还是性本善?“一个做善行的人背后有没有别的东西在驱使,而驱使他的那个东西会不会就是恶本身呢?”——忻钰坤
《心迷宫》是第 2 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5 )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这部电影令忻钰坤成功跻身为国内最受瞩目的青年导演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小村庄里因一具尸体的出现,众人深陷环环相扣的谋杀圈套而无法自拔的故事。
其中,父权压制、家庭道德及性别秩序的失序、混乱仅仅构成了故事的表层基础,不夸张地说,《心迷宫》对观众智商的挑衅程度丝毫不亚于烧脑专家诺兰。
该片起初名为《殡棺》,一直没能过审,因此才更名为《心迷宫》,不过后者似乎更能恰如其分地点明整个村子的人无法找到精神出口的鬼打墙困境之诱因。
相较于这份鬼魅片单里的其他电影来说,《心迷宫》基于非常现实的农村社会死亡节点上的祭祀展开,勾画了一个以此为症候点的底层心灵与精神面貌的切片。
03马徐维邦《夜半歌声》
拉开了国产恐怖片的帷幕
《夜半歌声》在豆瓣网友的口碑中表现不俗
很多人对马徐维邦这个名字,可能会感到陌生。马徐维邦,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一位旗帜鲜明的电影作者。
他的名字,总是与恐怖片联系在一起。 1937 年,马徐维邦为新华影业公司编导了《夜半歌声》,该片上映后颇受好评,造成轰动。据当时的八卦报纸报道,新华公司的老板张善琨还炮制出此片放映过程中有人被吓死的新闻做营销。
所以在这之后,他又为当时的十余家电影公司编导了《古屋行尸记》、《冷月诗魂》、《夜半歌声续集》等恐怖片。
《夜半歌声》剧照
别看这部片子历史悠久,在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方面,《夜半歌声》可谓是开创了民族化恐怖片表现主义的视听语言之先河;而从影片剧情上看,虽然它不乏对旧中国阶级现实直白且初级的控诉,但也为我们考察国产黑白片如何向成熟的现代电影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本。
英俊潇洒的宋丹萍是一名话剧演员,他与地主的女儿李晓霞真心相爱,却遭到晓霞的父亲和恶霸汤俊的联合阻拦,宋遭到镪水泼面的虐待。
在此之后,他假托死亡,白天躲在剧院阁楼,夜晚则引吭高歌,凄厉的歌声满载着对爱人的思念及对现实的控诉,久久盘桓在剧院上空,成为漫漫长夜挥之不去的鬼魅梦魇。十年后青年演员孙小鸥,他偶然结识了宋丹萍,绵亘十年的爱恨孽缘将再次延续……
迄今为止,《夜半歌声》已有 1962 年香港版的《夜半歌声》、1985 年杨延晋版、1995 年张国荣版等多个版本的翻拍。
一个饱含冤屈和仇恨的幽灵,正借助着新的文化创意、数码技术的更新数度于大银幕上羽化重生。
04《画皮》
古早味的聊斋改编
香港老牌导演鲍方(演员鲍起静的父亲)的《画皮》(1966)根据蒲松龄短片小说集《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中的同名故事改编。
这部小说集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人在严密封建体制下恣意且私密的女性想象的产物,当然,它可被读解出各种隐喻;放置到如今文化生产的语境中开看,《聊斋志异》仍无疑是一个持续性的大热 IP。
香港导演胡金铨的《侠女》(1970)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同名章节
根据《聊斋志异之胭脂》改编的大陆古装悬疑片《胭脂》(1980)
1965 年香港电懋公司出品的《聊斋志异》,由《狐谐》《婴宁》及《花姑》三个短篇构成
鲍方这部老港片制式下的《画皮》,恐怖气息正宗且迷人。
05《怪谈》
猎奇日式恐怖
《怪谈》收到中国观众一边倒的高分好评
《怪谈》根据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小说收录了从古至今在日本流传的 17 篇古怪骇人的故事,1904 年在美国出版;影片从中选取四则——《黑发》《雪女》《无耳芳一》《茶杯中》,辑录成片。
【黑发】
居住在京都的武士厌倦了贫苦的生活,他抛弃妻子,与一个贵族小姐结了婚。然而,现任妻子的冷酷让武士怀念起前妻的温柔贤淑,他再次与前妻相遇,结果却出人意料……
【雪女】
狂风暴雪的一日,年轻的樵夫巳之吉在山上邂逅美丽的雪女。雪女爱慕巳之吉,饶他不死,但巳之吉不得将这次相遇告知外人,如若泄密必取性命。
在这之后,巳之吉同一位叫做阿雪的女性相遇,结婚生子、幸福度日。有一晚,巳之吉突然对阿雪讲述了那晚的事情:
那位美女姐姐不是凡人,让人害怕,长得很想你,人也很美。但那只是梦幻一场吧……
雪女:
那其实就是我。我应该说过,一旦泄密必将取你性命,但是一想到孩子,我还是下不了手!如果你让孩子遭罪,那我一定会回来报复的!
【无耳芳一】
芳一是个眼盲潦倒的琵琶法师。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平氏一族依仗年幼的安德天皇,一再同源氏展开殊死战斗,但最终失败,投海自尽。每晚听芳一弹琵琶的,就是葬于海中的平氏一族的亡灵。
芳一的琵琶弹唱连鬼魂也分外欣赏,但经常与鬼接触势必招致亡灵附身,寺中的长老决定拯救芳一,将经文写在身上或许能够得救,至于长老漏写的两只耳朵,它们只有被取走。
【茶杯中】
武士关内喝茶时发现茶碗有一个陌生人的面孔,他打破茶碗,却引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06《鬼婆》
人性还是情欲?
《鬼婆》(1964)曾获“日本电影三大奖”之一的蓝丝带大奖( Blue Ribbon Awards )最佳摄影、最佳女配角奖。
导演新藤兼人是国际知名剧作家和日本独立制片发起人之一。《鬼婆》一片极具恐怖故事的氛围感和画面感,并兼具日本民间传说的戏剧性,在此基础上,它更深挖了人性与情欲之纠葛的主题。
日本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一对婆媳生活在野草丛生的平原中,干着捕杀掉队士兵并剥掉铠甲换取食物的营生。
某晚,年轻的士兵八从战场上归来,告诉婆婆她的儿子已死,并留下来和婆媳一起生活。八不断挑逗儿媳,终于有天晚上儿媳不顾一切,奔向八的住地,两人绞在一起。
婆婆生怕儿媳离自己而去。正无计可施时,遇到带着鬼面具、声称拥有娇美面容的武士。婆婆害死武士,戴着面具出没荒草之间,希望扮鬼吓退儿媳,但最终失败。然而更恐怖的是,婆婆戴上的正是一个被诅咒了的面具……
07《鬼魅浮生》
一个好莱坞鬼故事
《鬼魅浮生》中国版海报上漂浮于房顶的这张“床单”真是深得东方恐怖片表象之精髓。
演完《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一丧到底的影片后,卡西·阿弗莱克依然很丧。
实际上在好莱坞电影里,像《鬼魅浮生》这样极简主义的造型设计风格和精简的情节叙事线几乎少之又少,就连两位主要剧中角色的名字都被缩减成了 M(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 和 C(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饰)。
C 的离开让 M 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她哭泣、抑郁、自闭,仿佛生活在真空里。当你最爱的人死去,最好的治愈方式或许就是放逐自己的堕落乃至沉溺。
但这种形式设置其实又恰好精巧地呼应了经历死亡悲恸之人沉到谷底的低落心绪,甚至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状态。
08《魔女嘉莉》
青春校园恐怖小说的鼻祖
本片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于 60 年代进入电影界,尽管被誉为“美国的希区柯克”,但他的地位一直都未得到普遍意义上的公认。
故事主人公嘉莉·怀特(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是班上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她古怪的性格和沉迷于宗教崇拜的母亲更为她遭受同学的欺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尽管母亲极力反对,但嘉利下定决心要在舞会上夺得“舞会王后”的头筹一改往日抑郁的形象。但总有人不愿放过她,众目睽睽之下嘉莉将全身淋满了猪血。
愤怒激活了她体内的女巫血统,她要使用她的能力,将整个会场变成人间地狱。 所以,这部片的中文片名译成《别惹我》可能更合适。
09《人鬼情未了》
对东方鬼片之挪用与戏仿?
即使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你也一定听过它的著名的主题曲:
Unchained MelodyMaurice Jarre - Ghos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人鬼情未了》的故事背景明确地定位在 90 年代发达的现代化美国大都市,与此同时,它深刻地交织于一场激烈的职场阴谋、爱情阴谋。
如果说“年轻的银行职员萨姆与未婚妻美莉相爱至深”是这类剧情的通用公式,那么,都市、腹黑男配角所象征的竞争力、黑人灵媒等元素则与香港、内地乃至日本的恐怖片序列的风格稍显格格不入。
但不能否定的是,正是因此,《人鬼情未了》才得以建构起好莱坞文化语境中阴阳两隔的在世之人与逝去之人间强烈新鲜的意识连接方式、情感张力与爱恋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