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江山代有人才出。

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情有独钟。

从少年歌行,到豪情在胸,从华发渐生,到英雄迟暮、美人白头。

拥趸与偶像,总在爱与被爱之间偕行。

待到时光荏苒。

唯剩一句,人无再少年。

徒呼奈何。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1)

关于周星驰的记忆很多。

比如闪电神拳、隔山打牛、无敌风火轮,比如横飞的板刷、杀猪刀、月光宝盒,还比如江南四大才子、小鸡啄米图、对穿肠,以及“各位观众,四条ace”、“波若波罗蜜”和“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周星驰的神话,并不是无中生有。

上述种种,只是其作品与创造力的冰山一角,而这种种交叠,至《功夫》之时抵达巅峰。

直可令人生出“无敌”之感。

但仅短短几年,就见到他在《长江七号》当中华发早生。

这一年,他其实也才46岁,正值壮年。

经此一部电影之后,周星驰彻底退居幕后,无论拥趸如何呼喊,他似乎都打定了不再出演电影的主意,先后执导了《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新喜剧之王》等电影,创作力和创意似乎逐日减退,而后更是日渐苍老。

传言中的《功夫2》和《太极》,颇似镜花水月。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2)

梁朝伟的风格迥然不同。

梳头的阿飞、香肠嘴、盲剑客,在《偷偷爱你》里面与邱淑贞的甜蜜、在《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里面与李若彤诀别的悲情,《暗花》里的焦躁不安、《花样年华》里灼热而又压抑的眼神,当然也还有《无间道》里的扶额。

至于很多人喜欢的韦小宝,接受度或因人而异。

但他的确有诸多经典形象。

故而即便时间过去了很久,仍然有人想要去复制呈现。

比如新近上映的那部《风再起时》,似乎就有人想要去重现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故事。

但导演似乎忘记了,拍《花样年华》的那一年,梁朝伟只有三十八岁,正是一个男子魅力值的最巅峰岁月,而待到十数年过后,甚至连声音都已经开始老去,遑论其他?

且如果要提到《花样年华》,如何能缺了曼神?

人之已老,如之奈何?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3)

梁家辉似乎一开始就显得很老成。

他的经典是东方式情人,在渡船上心动,也是隐忍义侠,在大漠黄沙间性命相搏,也当然还有鹰视狼顾的李文彬,那种引而不发的气场,尤其令人心折。

谐剧一面也很突出,比如在《92黑玫瑰对黑玫瑰》和《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这两部电影中,他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至贱者无敌”,更多同类型作品不赘述。

至于什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谁赞成,谁反对”,接受度因人而异。

另外还有一个很雷的剧情,出自《江湖告急》,至今记忆犹新。

张耀扬对梁家辉说“我爱你”,这场戏当真是看得人目瞪口呆,林超贤的恶趣味暂且不提,两个大男人也颇显尴尬,而虽然天雷滚滚,却又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怀疑了张耀扬的取向。

拍完《追虎擒龙》之后,梁家辉已经很久没有露面。

此前见过有人晒出合影,梁家辉衰老得相当厉害,已不复有《寒战》时期的锋芒与状态。

一代港影名宿,或将退隐。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4)

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用拳脚打天下。

一直记得《飞鹰计划》里的一个情节,成龙和郑裕玲,被飞机的螺旋机翼吹到脸皮像麦浪般起伏,笑果非凡。

成龙最具知名度的角色可能是陈家驹,另外黄飞鸿、孟波和马如龙也应有一席之地。

他的标签是搏命。

李连杰以少林小子爆红,进而以黄飞鸿大放异彩,又有诸如令狐冲、张无忌、张君宝、方世玉、许正阳、洪熙官、陈真、无名、霍元甲和庞青云等经典角色。

个人最喜欢李连杰版本的《精武英雄》,无论动作、形象还是剧情,都可称巅峰。

一代功夫皇帝,动作之潇洒写意,无人可及。

甄子丹曾经在《新龙门客栈》里惊艳过,后来又沉浮了很多年,才慢慢以长空、马军和叶问崛起,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能是对于动作写实性的追求。

他强调格斗的真实感。

一转眼,他们都老了。

谁人接班?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5)

郭富城很特殊。

银狐、Ace、阿忠、关丰曜、阿富、阿雄、阿肯、游泳富、步惊云、唐忠诚,从蘑菇头到长发、寸头、碎发,他似乎能驾驭所有发型,而横跨整个九十年代,随便列出一个角色,都可称颜值惊天。

尤其亦正亦邪的步惊云,更可列为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进入新世纪过后,他有过短暂的沉寂。

却又迅速以《三岔口》和《父子》连庄影帝,令人不得不正视他的崛起。

有人说他总挑落拓角色,是想要扮丑和潦倒,以获取奖项的青睐。

这个说法可能有一定道理。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6)

比如孙兆仁是一个潦倒的警察,而周长胜则是一个烂赌鬼。

相对他九十年代的银幕形象,当真是有天壤之别,而这两个角色都得到了影帝奖的嘉许。

在之后,他陆续又有陈探、赵得意、阿臧、高野、李问、董浩博这几个落拓角色,提名了金像奖、金鸡奖和罗马国际电影节等电影颁奖礼的影帝,不过只有《踏血寻梅》的阿臧最终拿奖,而《最爱》和《无双》的表演终成遗珠。

与之同时,他又有康三爷、凌光、布华泉、刘杰辉、牛魔王、周西宇和汪先生、磊乐这些形象突出的角色,虽然并没有怎么获得奖项嘉许,但如果对电影和表演有足够了解,会发现他非但表演功力扎实,更有颇多创新探索之处。

而同为六十年代生人,他或是最抗老的那一个。

中年之后,人若醇酒。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没落(港影百年影史粒粒巨星)(7)

香港电影是一个宝藏。

百年影史,有粒粒巨星,闪耀光华。

然限于篇幅,难免诸多遗漏。

未提及者,唯另文再叙。

影像的魅力,就若常开不败的鲜花,历久弥新。

但人无再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