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奇女之二

文|沈淦

唐朝历史上有四位奇女,她们都没能留下名字,分别是生活于大约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江西鄱阳读书人曹因的妻子周氏;生活于唐德宗时期河南项城县令李侃的妻子杨氏;生活于唐昭宗时期一位将领韩楚言的妻子李氏;而此前生活于唐僖宗时期义军领袖黄巢的一位姬妾,竟连姓氏也未能留下。她们的点点滴滴,零零星星地散见于史籍之中,虽然犹如转瞬即逝的流星,是那样地短暂,却为历史的天空点缀出异样的色彩。

这里给大家先讲杨氏智勇守项城的故事。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宁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汴州,叛唐称帝,一些朝廷将官纷纷弃城而逃。李希烈又派遣数千精兵南下项城县,企图掠取子女玉帛。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1)

这位杨氏女子却决绝地说:“守不住也得守!不然满城百姓都会惨遭涂毒。何况仓禀积粟可以充当军粮,府库钱财可以用来犒赏,满城百姓都能当战士,只要相公严申军纪,指挥得当,一定能够击退贼军!”

一番话说得李侃信心大增,于是他当即把吏役百姓都召集于庭中,慷慨宣示守城的决心。杨氏又对大家说:“县令虽然是一县之主,然而任期一满就会离去。而你们吏役百姓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难道甘心祖宗坟墓遭人挖掘、房屋田产被人毁掠、父母妻儿受人凌辱杀戮吗?如今只有与县令共同誓死守城,才能免除这场劫难!”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2)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3)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4)

吏役百姓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纷纷表示愿与贼众决一死战。杨氏又宣布道:“有以砖瓦石块击中贼人者,赏赐铜钱千文;以刀矛箭矢击中贼人者,赏赐铜钱万文;临阵退缩者,格杀勿论!”

李侃随即挑选了数百名青壮年汉子,率领着登城防守。杨氏则亲率妇女老弱,送饭送水,运送砖石,救护伤员等,又让李侃对城下叛军道:“项城父老义不从贼,已经全部组织起来了。你们即使攻下项城,也不足以扬名立威,不如赶快避开,免得白白送死。”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5)

叛军们都觉得好笑,高声叫唤道:“我们所过之处势如破竹,多少坚厚城池都被夷为平地,何况你们这个蕞尔小县?快快献城投降,免得玉石俱焚!”李侃喝令放箭。叛军大怒,架起云梯,潮水般地连番猛扑。激战多时,忽然一支流矢射中李侃右臂,李侃便退回署中。

杨氏又责备他道:“相公不在,群龙无首,谁还有心思固守?城池一破,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了。与其死在署中,何不死在城头呢?”李侃二话不说,裹好伤口,又上城督战。于是士气大振,砖石、箭矢雨点般地击向叛军。一员叛将正在往来指挥,突然被城上一箭射中,当场坠马而死——后来才知道,这员叛将竟是李杀烈的女婿。这一来,叛军人人沮丧,士气低落,伤亡惨重,又勉强攻了一阵,未捞到半点便宜,只得撤围而去。

民间故事之女人心计(柔弱美女逼夫守项城的故事告诉我们)(6)

杨氏女终于以惊人的大智大勇,保住了项城县。而那个李希烈呢,因为过于残暴而又屡吃败仗,三年后就被部下毒死了(据《新唐书·列女传·杨烈妇》;明·陆楫《古今说海·说略三十一》)。

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要说服一个人其实并不高深,关键点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了谈话的技巧。杨氏在对丈夫的谈话中,采取的是“换位”的技巧,始终把对方亦即她的夫君李侃的利益和命运置于核心位置,让他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样他怎能不动容呢?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你不妨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