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考查9种修辞手法,要求考生在准确辨识常见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作出分析和鉴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常见的修辞手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考查9种修辞手法,要求考生在准确辨识常见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作出分析和鉴赏。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语文考试中变化最大的考点之一。近年来该考点的考查内容和方式包括:在语言运用题中,根据需要(仿写、扩写、拟对联等)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诗歌题中,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在作文中,要求善用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趣味性和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从近年来的命题形势看,高考较注重对考生能力、表述、综合运用及分析的考查。

1.熟悉9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不断锤炼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查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不懂比喻手法,而是思维能力欠佳。

3.具备认真审题、分析语境、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有些修辞要求暗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考生捕捉不准,拟写的句子或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就会出现错漏。而某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旨紧密相连的,修辞句往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的表达,所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必须结合上下文文意。

回答关于修辞手法的题目,考生要注意规避以下答题误区:

1.对常见的易混淆的修辞手法辨析不清,因而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准,在拟写句子或者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时不准确,不明晰。

2.审题不清,对题目隐含的信息分析不深入,忽略了题目中隐含的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3.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找不准修辞手法的考查点。

4.答题不规范,步骤不明晰。只有对写作手法的判断,没有关于作用、效果的阐述;或拟写的句子不伦不类,缺乏感情色彩,缺乏美感。

【考题连线】

(2020·全国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解析】

回答这类题,考生从以下几点着手:

1.紧抓特征细对照:关键要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

2.把握语境细协调:分析文中的比喻句,最重要的是要切合其语境,既要与上下文连贯顺畅,又要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情感相符合。

3.疏通事理细衔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其表述的内容与思想既要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又要符合客观实际。

【答案】

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共有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被取消等级。这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要让A级景区“有进有出”,实现A级景区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 ,这成为旅游行业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锦绣风光、风土人情,还是历史积淀、文化传承,A级景区往往具有 的资源优势,但如果以为守着这块“金字招牌”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那么就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既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损耗,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心里预期的一种 。让A级景区“有进有出”,说到底是通过建立动态评级体系,鼓励和督促景区提升管理水平。动态化的管理方式,是在旅游行业中释放“鲶鱼效应”,时刻提醒旅游景区要有危机意识,不要以为A级评价是一个“铁饭碗”,要想端得稳,还要靠自身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匹敌 不论 巧夺天工 辜负

B.匹配 不论 得天独厚 辜负

C.匹敌 不仅 得天独厚 欺骗

D.匹配 不仅 巧夺天工 欺骗

(2)下列语句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的确,书籍到任何时候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两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人,一定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学习:花开与花落,尽是花儿在四季轮回中咏唱的永恒之歌,我们要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做到积极向上; ——愿人人能做到:在观察中反思,在学习中进步。

4.下面是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萌萌的简介,请根据材料,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她的赞许之情。要求:内容紧扣材料,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得体、鲜明,50~80个字。

王萌萌是合肥工业大学2013届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她创立了吴圩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建成100亩草莓园、50亩果蔬园、200亩葡萄园。成立了吴圩镇皖圩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0余人,采用“合作社 农户 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王萌萌还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在创业基地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目前,西孔村7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