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拟以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上市公司国轩高科、浙江龙盛等8名投资者,而此番“引战”或是大华股份在为华睿科技上市铺路。

3月江苏共13家接受上市辅导(国轩高科浙江龙盛)(1)

8名战投入股华睿科技,欲分享上市盛宴?

3月20日晚,大华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睿科技”)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8名投资者,增资2.6亿元,合计获得增资后华睿科技12.58%股权。

8名投资者中不乏声名显赫的上市公司,不仅有市值528亿的国轩高科,还有市值超300亿元的浙江龙盛。此外,大华股份创始人之一、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也位列其中。

事实上,上市前夕引入战投是众多公司的“常规”操作。对于华睿科技而言,其欲上市的心思早在2021年9月便“暴露”出来。彼时大华股份欲将华睿科技推向资本市场,不过此后两年却没有后续。

国轩高科、浙江龙盛等上市公司“战投”华睿科技

在大华股份的光环下,华睿科技引来一众资本大佬驻足。

3月20日晚,据大华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华睿科技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8名投资者,增资2.6亿元(893.5万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金)。

此次增资完成后,投资方将合计获得华睿科技12.58%股权。这也意味着大华股份所持华睿科技比例将滑落,其持有华睿科技的股权比例由41.1%变更为35.9%。不过华睿科技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8名投资者中浮现上市公司国轩高科以及浙江龙盛的身影。

投资方之一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正是国轩高科的全资子公司,增资后持股占比为1.45%;而浙江龙盛则是“亲力亲为”,增资后持股占比为0.9681%。

除此之外,居于大华股份第二大股东之位、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也参与其中。此次朱江明耗资2500万元,对应注册资本为85.9万元。

剩余的5名投资者则是5家投资机构。包括宜宾国资旗下的宜宾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贺明星和蜂云私募均出资50%的苏州蜂云睿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芯创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芯创一号”)、杭州九州舜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九州舜创”)等。

企查查显示,进一步股权穿透发现,芯创一号的背后出现上市公司先导智能实控人王燕清的身影。该有限合伙企业控的出资人之一先导控股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同样是王燕清;九州舜创的基金管理人则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舜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舜翌投资”),而舜翌投资最终受益人叶辽宁也是上市公司舜宇光学科技的创办人之一。

对于此次大华股份为华睿科技引战增资一事,大华股份表示,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并增强自身资金实力。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或是为华睿科技上市铺路。早在2021年9月,大华股份便宣布开启华睿科技分拆上市之路,但此后并未有实质性进展,据企查查显示,华睿科技仍处在上市辅导期。

反观大华股份的头号竞争对手海康威视,其分拆的旗下海康机器人有望捷足先登。目前,海康机器人创业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不仅如此,华睿科技和海康机器人的业绩也相差甚远。

华睿科技2021年营收为6.8亿元,净利润为6212万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营收为4.95亿元、净利润仅为470万元。而海康机器人2021年营收为27.68亿元、净利润为4.82亿元,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8.1亿元、净利润为4.28亿元。

移动51亿定增“柳暗花明”?

体内培养成熟的“果实”,大华股份意图拿到资本市场上“兜售”,而一旦资本市场给与创新业务高估值,那母公司显然也将受益,市值有望水涨船高。

2022年,对于大华股份而言,显然是水逆的一年,股价年跌幅超51%,过大的跌幅让原本“板上钉钉”的定增业务也处于“静默”状态。

转折出现在2023年,ChatGPT的大热,让一众公司处于风口,大华股份也成为其中一员。

天风证券也表示,与之前的模型相比,GPT-4支持多模态,可以实现图片和文本的输入,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我们认为大华股份作为视频来源终端,或将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ChatGPT的助力下,自年初以来,公司股价宛如坐上火箭蹭蹭上涨,并在3月20日创下年内最高点20.41元/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69%。

疯涨的股价不仅让大华股份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也让“静默”已久的定增方案迎来曙光。

2021年3月,彼时中国移动的实控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移资本拟斥资56亿元“承包”大华股份非公开发行股份3.12亿股,发行价格为17.94元/股。

直至去年4月,大华股份定增方案尘埃落定。但发行对象改为中国移动集团,发行数量也调整至2.93亿股,募资金额也降至51亿元。倘若此次定增成功,中国移动集团有望坐上大华股份第二大股东之位。

但彼时的大华股份股价表现不容乐观。自2021年12月14日以来股价从高点26.2元/股一路下行,截至去年10月31日更是创下10.96元/股的年内最低点,一年累计跌幅超51%。

在二级市场上,定增价一般是低于上市公司市价,少数公司的定增价高于市价。倘若移动在定增价17.94元以下实施定增,那必然造成浮亏。

如今大华股份的股价已超当初的定增价,是否意味着移动的定增“柳暗花明”?

安防“千年老二”大华股份的隐忧

引入一家背景强大的央企,对于大华股份而言,显然是有利的,即便是“稀释”管理的控股权。毕竟在toG领域,海康和大华相比,显然有身份优势。

素来有“安防双雄”之称的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一向被市场拿来比较。但相较于海康威视而言,大华股份略显逊色。

从业绩来看,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大华股份的营收从2019年的26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28.4亿元;归属净利润却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分别增长至31.88亿元、39亿元后,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已降至33.78亿元。

而海康威视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均高于大华股份。营收方面,从2019年的576.6亿元步步增长至2021年的814.2亿元;归属净利润则从2019年的124亿元逐渐增长至2021年的168亿元。

影响大华股份营收“失速”的诱因之一或是主营业务智慧物联产品及方案收入增长缓慢。作为挑起营收大梁的业务,2019年、2020年收入原地踏步,分别为230.5亿元、230.4亿元,到2021年小幅增长至280.4亿元。

这也折射出公司急需发展业绩第二增长曲线,于是大华股份将目光转向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智慧生活、汽车电子、智慧安检等业务。

确实,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之时,公司的创新业务卯足劲头向前冲。该业务2020、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44.64%、61.70%,增幅远高于智慧物联产品及方案业务。

但创新业务对于大华股份业绩的贡献仍微乎其微。2020-2021年该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仅分别为6.65%、8.67%。

除主营业务外,投资零跑汽车也伤及大华股份。

在零跑汽车港股上市前夕,大华股份掏出9000万元出资。截至零跑汽车去年9月上市后,大华股份持股数量为9000万股,占其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7.88%。

然而零跑汽车表现却难言乐观,净利润连年亏损。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亿元、-11亿元以及-28.46亿元。

正如大华股份在去年10月底表示,财务角度来说,零跑业绩的亏损是按照权益法计算后列入到公司的利润里,截止目前已经计提10亿多,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计提3.32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