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网讯当前,增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品牌塑造。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宿州工业学校,建校49年来为我国培育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年来,宿州工业学校在校长曹侠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于2017年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宿州市首届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被宿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体育局评选为“宿州市教体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被市双拥办公室评为“双拥优秀单位”;201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宿州工业学校公示(厚德强技树人才)(1)

实施“双元”培养创新实践教学

在曹侠看来,中等职业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成长空间和路径才是教育的目标,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才能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发展方向。

该校秉承“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和“创特色,强内涵,树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将学历教育、对口升学、技能培养、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办学等多方面融合。目前,校内设立了高考教学部、技能教学部、校企合作工作部,培训部等,按照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技能教学方面,该校以省、市技能大赛为抓手,突出抓好各类竞赛,以赛训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多年来,校级技能大赛全覆盖,省、市技能大赛专业教师参与辅导率达70%以上。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金牌数和获奖总成绩居全市首位。

为做好每年市、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工作,展示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曹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支持。该校承办了宿州市技能大赛三年的开幕式及12个项目赛点工作。三年来,学校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创下学校历年之最。师生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连续三年获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居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名,连续两年金牌总数翻一番。省、市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5个、二等奖52个、三等奖38个。全国中职组电脑制作比赛中,该校学生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技能教学成果丰硕。2019年,教师李明明省职业技能竞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焊工项目一等奖。

在高考教学方面,该校采用普通高中管理模式,实施月考、段考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时刻检测各专业各班级教学质量,本专科录取率一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在曹侠紧抓教学的三年中,校高考部本专科升学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二本录取率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有一千一百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双元制”培养下的学生,不仅要学文化,还要学技术,毕业后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很高,颇受用人单位和学校的青睐。在良好口碑的影响下,该校全日制招生人数连年攀升,招生规模由2017年的887人至2019年突破2000人大关,达到2098人。

宿州工业学校公示(厚德强技树人才)(2)

宿州工业学校公示(厚德强技树人才)(3)

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育人平台

“只有摸清人才底数、人才缺口,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无缝隙对接,才能提高人才供给的匹配度和人才结构的合理优化。”曹侠说。

该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战略导向,围绕市场紧缺专业和宿州市区域经济产业需求,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合作共建前沿新兴专业。该校逐步打造智能制造类、“互联网 创意”和创新设计类、“物联网 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专业群二十多个专业。推动“三对接”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三基地一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与上海名古屋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实行订单培养。与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企业在学校设立“蓝·菁·灵” 孵化专属基金,共同推进实施“蓝·菁·灵培养计划”,同时双方互设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下厂锻炼提供基地,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平台。

为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活力,结合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积极探索校企专业共建,合作育人办学模式,三年来,该校与数十家企业及教育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开设了轮机维修、数控加工、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等专业。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助推和引领学校专业群建设,提升了学校专业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引企住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本着“专业共建,课程共商、成本共担、成果共享”原则,该校与八家单位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引企住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校内建立了江苏阿尼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江苏瀚海城轨实训室、安徽七彩牛餐饮集团10个国赛标准的中西餐饮类实训室、安徽飞控无人机实训室、北京神州智造3D打印实训室、江苏溧阳电梯维保实训中心等,解决了学校专业师资匮乏问题,改善了实训条件,为学校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吸引到宿州市投资兴业,如“安徽飞控”已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落户,为宿州市招商引资穿针引线做好解说员、服务员。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发展的新路径,开启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新篇章。

宿州工业学校公示(厚德强技树人才)(4)

宿州工业学校公示(厚德强技树人才)(5)

坚守教育初心 夯实课堂阵地

“教师是学校发展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曹侠表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一主线,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课程改革等都将大为改观。”

该校积极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校本培训相结合、注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加强“三师一德”(优师,名师,双师,师德)的培养与建设。三年来,鼓励、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培训达两千六百多人次,其中投入培训经费两百七十多万元。特别是2019年创下学校历年培训之最,培训达一千五百多人次。同年暑期,该校组织一百四十多名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赴浙江大学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另外,该校组织了大国工匠许启金和全国劳动模范曹荣进校园活动,以典型为楷模,提高了教师崇尚技能、立足岗位成才信心。

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中青年教师成长为“优师”。三年来邀请十多位省内外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和教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新时代新技术新团队”等主题的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举办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搭建骨干教师成长的平台,骨干教师发展为“名师”。该校制定了校内名师的培养制度,支持“名师”外出学习、交流、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同时予以经费支持;在评优、奖励、晋级、宣传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骨干教师的待遇和知名度。

搭建校、市、省三级技能大赛平台,促学术型教师转型为“双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引导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强其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立足技能大赛,以赛促研,名师引领和帮扶中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教师获得较高级别的技能证书,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建设公开课观摩研讨制度,激发教师立德树人初心 。三年来,来自技能部和高考部的一百三十多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听课近2000人次,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交流与提高,激发众多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初心、使命,为更好教育、服务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来,该校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两千多万元,招标采购20多个项目,主要用于添置教育教学实训设备设施和三个专业部教学实训楼及多媒体室动力改造、装修建设等。建立了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8个实训中心28个专业实训室;建设了集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智能制造演示展示等一体的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增添了数控车、铣床、轨道运维设备、汽车钣金、喷涂、四轮定位等大型设备一百四十多台(套),计算机一千五百多台,实训实习工位达到三千六百多个;组建了10个标准化机房和3个普通机房,均能连通外网,并装有监控系统,满足了各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考试等机考的需要,大大提升和增强了服务教育教学和实训能力。

作为结缘职业教育事业20年的职业教育人,曹侠表示,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宿州工业学校将不断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提升育人新高度。

本报记者 黄 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