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忧

身为女性,从小到大,你都经历过哪些规劝?女孩子家家的,别跟个男孩似的调皮捣蛋?女孩子就要留一头长发,穿上温柔风的连衣裙才好看?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趁年轻漂亮嫁个好人家?

又或者是,女孩子不需要那么拼,当个老师多好,结婚了还能顾得上家庭?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哪有女人不生孩子的?女人就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女人就该……针对女性的条条框框多到让人猝不及防。

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年代,女人的生存空间该有多恶劣,毕竟,当今社会,虽然男女依旧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权利相较于过去还是有所改观的。

每每重读波伏娃、伍尔夫等作家的文字,都不无感慨,如果没有这些先驱的超前女权意识和大胆发声,很难想象女性的艰难处境还要持续多少年。最近阅读西班牙女作家玛丽亚·洛佩斯·比利亚尔基德的纪实传记《女教授》,无比佩服这个第一位站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

她说我觉得女性不应该受传统束缚(打破性别偏见挣脱女性枷锁)(1)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性别偏见根深蒂固,女性是不可以随便抛头露面的。作为贵族小姐的路易莎更是从小养被在深闺之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人。她的命运本该如此:到了适婚年龄,嫁给一个尊贵的绅士,接着她自己就会消失,而是以某夫人的身份活在这世上。

只是,变故来得猝不及防。路易莎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了,这个显赫之家失去了男主人和主心骨。国王出于怜悯(其实也不全是,国王这么做另有所图),让路易莎的母亲玛格达莱娜和大姐卡塔利娜进宫效力,做女王陛下的掌事侍女。

父亲去世,母亲又要入宫,剩下几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玛格达莱娜决定给孩子们请个家教,一来可以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二来也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就这样,路易莎遇到了她的启蒙老师佩德罗。

由于佩德罗的赏识,路易莎在学习上的天赋被挖掘出来。这也为她后面的人生之路埋下了伏笔。在那个时代,女孩子是不需要学习多少知识的,母亲给路易莎找家教老师的目的也不过是,希望把女儿交到未来丈夫手里时,不至于是无知和愚蠢的。

但路易莎太爱看书了,对她而言,书籍就是最好的避难所。当她开心时,书籍陪着她;当她难过时,书籍同样陪伴她左右。书籍之于路易莎,就像河流对鱼儿的意义,她无时无刻不在从书籍里汲取养分。

这样一个“书痴”,注定是单纯的、天真的、一意孤行的。所以她才能和长公主胡安娜、书商之女伊莉贝尔成为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才能成为第一个站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才能被才华横溢的多情作家费尔南多伤透了心……

但无论如何,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路易莎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给万千女性作了表率,她告诉她们:女性的人生不该是千篇一律的,平民女子也好,贵族女子也罢,只有冲出别人设定的枷锁,才能打开女性生存的新空间。

她说我觉得女性不应该受传统束缚(打破性别偏见挣脱女性枷锁)(2)

女人不但可以读书,还可以教书;女人既可以像伊莉贝尔那样结婚生子,也可以像路易莎这样孑然一身;女人既可以选择成为母亲,也可以像5岁的路易莎说的那样:“不,我以后绝不会成为任何人的母亲。一旦做了妈妈,就既不会学习,也不会看书。母亲们只知道结婚,只会照顾孩子。”

《女教授》让我们有幸看到了女权主义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女权意识竟然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萌芽了,既不曾随波逐流、也不顾人言可畏的路易莎她呀,真的非常了不起!

希望如《独立报》期待的那样,这本书的出版能唤醒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让那在对抗试图抹去女性声音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