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姬不姓蔡姓姬,跟周文王一家,这挺有意思,蔡姬变成姬姬了。

回到主题,上篇讲完“蔡姬荡舟”这个成语,马上“风马牛不相及”就来了。司马迁老师在《史记》中这样记载蔡姬荡舟:“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我说左老师惜字如金吧,司马老师一写成了50多个字,多出一倍。司马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暧昧的线索——“弗绝”,啥意思,就是姜小白还想着姬姬,没有跟她离婚的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1)

大蔡同学把迷死人小蔡改嫁到楚国后,印着“是谁娶了姜老大的娇妻!”大字题目的头版头条竹简报就放在了姜小白的桌子上。可想而知当时小白的愤怒,一蹦上桌,大喊:“老管速来、老管速来,我要诛之、我要诛之!”管仲来了,可能没劝回小白的怒气,只好向各国发出“古惑仔立即行动”的指令。

很快小弟兄们召集好队伍来到姜小白指定的集合地点,见了小白个个义愤填膺,仿佛自己老婆跟别人跑了似的。“老大,你下命令吧,兄弟们替你出这口恶气!”小白神情愤愤,突然拔剑而出,发出了无声的命令——剑指蔡国。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2)

蔡国军队望着每人吐口吐沫就能把蔡国国都冲跑的联军,直接屁滚尿流,就差把国君大蔡同学亲手送到姜小白面前了。至于姜小白怎么羞辱被五花大绑丢过来的大舅哥,史书上没说,我也不想演绎了,一演绎又得N个字,至少一集电视剧。

主犯逮住了,还有从犯呀。你以为我姜小白只恨大舅哥,更狠的是敢娶我媳妇的情敌,我老大没说不要的,你楚老二就敢接着。姜小白再次将剑指向楚国。小兄弟们一溜烟跑到楚国边境才发现,这个国这么大呀,围成圈是不可能了,先排个队在边境上晒晒剑戟,刺瞎楚人的眼吧。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3)

可能小白弟兄们剑戟的反光晃的楚成王熊恽有点晕,受不了了,派出使者问问这些人什么地干活,为什么来这里、什么时候回去,统统地问明白。使者去了扯着嗓子就喊:“哎、哎,你们这帮人咋回事,咱们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跑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又没招惹你”。

管仲大人站出来替小白说明来意,主要管大人儒雅沉稳实在没法说出姜小白式的粗口:“NND,你还有脸问我,先把抢我媳妇的小子跟我交出来”。可能为了维护以后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凸显一下姜君主的大义身段,一听楚国使者说什么风马牛不相及,就来灵感了,把楚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给摆了个遍。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4)

管仲清了清嗓子,问使者:“你们楚国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不给周王纳贡呀?我们来就是想让你们长长记性的。”使者说:“是呀,有这么回事,但我们知道错了,以后会记好日子按时纳贡的。”态度这么诚恳的回答出乎管大人的意外,被噎了一下。

管大人真的清了清嗓子,吐了一口痰,接着问:“三百年前,周王在你们楚国被淹死了,是不是你们的责任?”三百年前?没错,管大人真是博闻强识,把三百年前的旧事都能提起来。楚国派来的这个使者看来是个学历史的,不慌不忙的说:“是呀,是在我们这被淹死的,但不是我们的责任,你要找责任,问问我们的汉水吧”。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5)

这个回答绝了,虽然当时的确是楚人在船底做了手脚,让周昭王慢慢悠悠像潜艇一样下沉到河底的,但过了三百年了,都是道听途说传下来的,那时也没留个影像什么的作为证据。昭王的确是淹死的,但我们楚人不承认,要承认也得是汉水承认。汉水幸好不长嘴,要长嘴肯定先把楚国的使者吞了。楚国使者连闯两关,管仲大人已经被噎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碰到这种硬茬也出乎姜小白的意料,本来就没真想来打架,就是来出口气教训一下楚国。既然楚国认错地这么实在,姜小白也不好意思再为难楚国了。楚人都敢承认对周BOSS不敬,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除了弑君。至于后来小白用古惑仔吓唬使者,使者用楚国威武的城墙和险要的河川来对付就不再细谈了。最后齐桓公姜小白和楚成王熊恽握手言和,情敌变朋友,仿佛小蔡美女已不在小白的心里了。

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你知道风马牛不相及)(6)

小蔡美女继续跟着楚成王过日子,她哥哥一直还被绑着。后来和大蔡同学不错的几个小国君主给姜小白求情:“姜老大,您大人不计小人国,跑了小蔡,后面还会有小陈、小郑、小宋……吗,来来来,您看看这几个泳装照如何……”姜小白看着满屋的美女照,乐呵呵给前大舅哥解绑,派人把他送回了蔡国。

(老崔漫谈 孔鱼编辑)

—END—

我是“老崔漫谈”,欢迎关注和留言,让我们一起漫谈生活,畅想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