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叫季文子,他先后辅佐过鲁宣公、鲁成公和鲁襄公,做过三世君王的国相。

名人节俭而成功的故事:瘦马破车照样行(1)

季文子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虽然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从不铺张浪费。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在衣着方面,季文子不仅自己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下人要俭朴许多。季文子对粮食更加爱惜,他家的马匹,从来不允许喂一粒粮食。

由于季文子厉行节俭,看不惯贵族社会一些奢侈腐化现象。因此,那些铺张浪费,爱讲排场的人,对他也总是冷嘲热讽。

鲁国有个大臣的儿子叫仲孙,他是半点儿也瞧不起季文子的所作所为。一次,仲孙见季文子又是穿着布衣出入朝廷,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耻笑季文子:“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出入入连件像样的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不许用粮食,只许吃草。大人每天坐着这样的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大人过于小气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知道了,说不定还会以为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什么样子了呢?”

听了仲孙这番刻薄的话,季文子根本没生气。他心平气和的对仲孙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气派。我觉得,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懂得节俭,这是不难办到的;但一个人身处高位,物质条件极其丰厚,还仍能注重节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被自己的贪欲所支配。但是,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向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气派、令人敬佩的人。我想,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

名人节俭而成功的故事:瘦马破车照样行(2)

看到仲孙渐渐尴尬的样子,季文子又调侃地说:“既然节俭有这么大的意义,相比较穿什么衣,坐什么车就不那么重要了,瘦马破车不是照样行吗?!”

季文子句句在理的一番话,不仅让仲孙哑口无言,也让很多旁听的大臣们纷纷称赞。

仲孙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走开了。

过后不长时间,季文子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仲孙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也很气愤,便将儿子禁闭七天。

从此以后,仲孙的妾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喂马的饲料都不过是杂草。

季文子知道这件事后,说:“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

于是,季文子上奏国君,让仲孙做了上大夫。

附:有关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解释。

“三思而后行”是季文子一生中常常说过的话,也是他毕生遵循的原则。它的大概意思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后才去做某一件事。

季文子说:一个人做一件事的之前进行考虑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做好准备才能达到做一件事的最高效率,最好的效果。做事之前进行准备,可以使你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了信心会使自己更有动力去做一件事,使自己在做这件事的路上更加顺利,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会因为自己有了准备而有信心去解决困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节俭名言: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名人节俭而成功的故事:瘦马破车照样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