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往事如烟…

记忆永恒。

图文:明月清風(公号:巜荣府观园》)

早就想就读书写点什么。一直忙碌于琐事,也就耽搁了。如今有了这份念头,绞尽脑汁,又不知如何下笔;搜索枯肠,终于激起记忆的涟漪~尘封往事,顿时涌上脑际。记录其中一二,惟愿于如今的后生们珍惜幸福时光好好读书学习有所裨益。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

父亲生前指导孙辈们下棋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

父母生前与孙女外孙合影*新邵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3)

父母生前合影1990*邵阳市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4)

父子合影于湖南新邵八中陋室.1984年

一、启蒙如糖似蜜~甜蜜而幸福的记忆

我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学的是英语,教的是语文。是五十年代一所县完中的教导主任;母亲教语文,是一所完小(文革升级为初中)的校长,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吧。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就喜欢踮起脚尖,站在教室外面听妈妈讲课,也喜欢用粉笔在地上乱画,回家还老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特别是对于“山”“田”还有“人”这些象形文字的由来特感兴趣;而对于为何“四”字的写法不再是四画有点迷茫不解:尤其是在有次妈妈把他们班上学生的一个测试试卷拿回家让我做,居然还考了个好几十分。她特高兴,逢人就夸她的宝贝儿子多么聪明好学, 多么有出息等等。搞得小时的我也昏昏然,以为自己真有多么了不起而沾沾自喜。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当时这种大人的褒扬与鼓励,才使自己喜欢上了读书的吧。

二、读 书如醉如痴~难忘而苦涩的回忆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爸爸1959年被打成右派被遣送回老家劳动改造,生活的重担就全部压在可怜的妈妈一个女人身上。一家五口的生存一下子变得那么艰难,买书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望。好不容易用平时好多次买油买盐剩下的几分钱攒到两毛五分钱,生平自己买下了第一本连环画《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口气看完。接着用这本书与同学以极快的速度交换书,一个月下来,看了好几十本连环画。虽然大家都很爱惜精心保护,但回到手中也已是破损很严重了。有时候放学以后或者星期天一大早迅速跑到当时公社供销社内设立的一个新华书店门市部占据有利位置,往往一看就是半天,等到人家关门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再有就是抄书了。现在与我家宝贝女儿和学生谈及此事,他们断然难以理解。记得当时的十几个手抄本里头,也有像《梅花表》、《第二次握手》这样的热门书;甚至连当时的四集大型革命歌曲《战地新歌》里面许多的歌曲和许多像电影《地道战》、《红日》、《闪闪的红星》以及《青松岭》的插曲或主题歌也是我们抄写的内容。

记忆最深刻的当数由于看书而导致放养的鸭子被黄鼠狼咬破喉咙放血而死的那次了。我妈学校附近到处是稻田,为了改善生活,我家也养了鸡和鸭。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赶着家里的二十几只不到一斤的鸭子去附近的水田放养,那时叫“看鸭仔”。鸭子进了田我就开始开始坐在田坎上看书,傍晚时才从书中回过神来,这时鸭子们早已经越过水田,进入了较远处靠山坡的旱田,等我赶到时剩下的鸭子们一只只气喘吁吁、垂头丧气,眼前的悲惨情景令我欲哭无泪:十几只鸭子被可恶的黄鼠狼咬断脖子,没了气息!当时我悔恨交加自责的心情真想一死了之。尽管妈妈当时虽然几乎要掉眼泪也没有责备我,但我知道我罪不可赦!这不仅是为了改善生活,打个牙祭。而且还要靠卖掉一些来添补家用的啊!从那以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书。

三 、阅读如饥似渴~痛苦而刻骨铭心的记忆

“刻骨铭心”这个成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段感情。而我用在这里来形容我人生最痛苦而又收获颇丰的一段经历。文革中期,我母亲由一名小学校长变成了走资派被关进了公社牛棚-当时关押“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的地方。记得当时我们兄妹几个为了能见上妈妈一面,大家都争着去送饭。当时全家五口仅靠每月政府所发的17.5元生活费维持生活。钱不够只好上山砍柴挑到集市去卖。那时的集市叫作“赶场”。我挑一担可卖五毛钱。而年幼弱小的弟弟(时年十一岁)要三担柴捆到一起才可卖到相当于我一担的钱。有时碰上运气好,一下子便被人买走了,有事还得等上大半天才能卖出去。冬天没办法上山,我们就用先捡来的竹尾加工成筷子,再用染料煮一煮染红,然后晾干,扎成十双一捆。挨家挨户去卖,或换米或换鸡蛋。即便这样,我们依然像地头路边的野草,顽强地生长着。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不堪回首。

最痛心的是政治上遭受的种种岐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刚进入初一的第一周的第三天下午,时任学校革委主任的Y某脸色阴沉的走进我班,把我班主任叫了出去。一会班 主任又把我叫了出去,一起进了Y某办公室。Y某就及其严肃的对我说,“陈永荣同学(曾用名),我正式通知你:限定你马上交出课本,以满足贫下中农子弟的读书需要!”听完Y某的话后我如五雷轰顶!我知道我绝没有抗争的能力!记得当时我头也不回跑出了办公室,回到教室象发了疯似的把课本摔在地上,夺门而出,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后来我才知道由于当时一位大队干部的亲戚从外地转来,课本不够。就这样,我被无情地剥夺了上学的权利。直到一年以后,我才与小我两岁的妹妹上了同一届初一。

或许是因祸得福,这时,我无意中发现了学校的阁楼是个宝库:里面封存有好多“黄色书籍”:《三国志》、《封神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牛虻》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苦菜花》《青春之歌》、《我们播种爱情》、《林海雪原》、《红岩》等大量古今中外小说。阁楼的门当时用木檐条钉好并且加了封条。但是由于门比较破旧,稍微用力就可以侧身挤进去。于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就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钻进那满是灰尘的“图书馆”,尽情而又贪婪地阅读着当时大家都难以接触到的所谓禁书。后来,妈妈叫我背诵手头仅存的巜新华小词典》巜成语小词曲》、以及当时罕见的珍藏本巜英汉小词典》,从而为自己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也记下了许多哑巴英语单词。这使我自己终身获益匪浅。在后来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先后荣获学校、全公社第一名,获奖作品还被选录入巜高坪区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之后高中参与语文老师主编的学校诗刊巜山花集》投稿且有部分诗歌作品发表在县级工农兵文艺以及地区资江文艺上。只可惜95年从湖南举家南迁深圳时,连同妻子的嫁妆~一担木笼箱及其中的结婚照(只有随身携带的那一张结婚照片成了唯一的幸存)结婚证书一并在托运过程中被盗。虽然后来获得了赔偿,但那些当时视为至宝的"豆腐块"也永久消失了。以致于妻子调动时需要结婚证还重新回老家补办。

至于后来怎么学了英语言文学,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更重要的是妈妈在我们小时候常常和我们讲起解放前她在邵阳爱莲女子师范就读时所流行的一首笑话歌谣。说的是一位富家子弟在洋学堂学了英语之后给其双亲大人写了一封以CHENGILISH形式的家书以卖弄自己的文采~“Father Mother 敬禀者,儿在学校读Book。国语数学都Good ,只有English 不晓得。”令人捧腹大笑。自那时起,我就觉得英语太有趣了,从而也喜欢上了英语。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5)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6)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7)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8)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9)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0)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1)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2)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虽然当时条件那么艰苦,我一直没有放弃看书。时至今日,有时还在想,是否应该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因为那时不像现在有手机、有网络、有电视等那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所以那时也就只能心无旁骛的静下心来看几本书~虽然这种想法看起来也许是那么地不合时宜、那么怪涎,但的确是出自内心的大实话。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3)

年轻时的央妹子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4)

最珍贵的证书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5)

2000年北京父女合影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6)

风华正茂的佳妹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7)

青春靓影*与袁少林汪良梅等同学合影于侯田中学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8)

演讲比赛留影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19)

送英语专业学生去长沙参加高考英语口语面试时爱晚亭留影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0)

毛主席曾经看过书的地方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1)

2000年补照结婚照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2)

初高中部分获奖证书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3)

篮球12号本人(前左3)5号袁少林(前左2)。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4)

宝贝女儿*伦敦*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5)

深圳广电《老有才了》频道朗诵决赛现场*2019年11月

初高中部份荣誉证书

尘封的痛苦记忆全文(尘封的记忆读书轶事)(26)

敬请各位好友点击二维码关注本人新开个人公众号《荣府观园》。并请浏览后在文章右下方点击在看,由于平台限制,各位只有第一次点击在看后可以在下方有一次留言机会。欢迎置评留下墨宝。欢迎转发!衷心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