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夏天,“疯狂年代”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那一天,20多岁的叶文洁站在几千人的操场上。
父亲叶哲泰正在人群聚集中央的高台上接受批斗,举报他的是母亲绍琳。
叶哲泰头上戴着铁高帽,胸前戴着铁板。
押送他的人有两男四女。两个男生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四的学生,叶哲泰曾是他们的老师。
四个女生则只有初中二年级,大概十四五岁。
小姑娘用腰间的皮带朝叶哲泰挥去,皮带扣打在他的脑门上,黑紫了一团。
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抽打下,叶哲泰半睁着眼睛倒在了血坡里。
四个14岁的女孩为自己的英勇而自豪,母亲绍琳则发出一阵恐怖的怪笑。
几千人的群众逐渐散去,会场空地上,只留下了一个人静静地站着。
叶文洁看着父亲的尸体,听着血液的滴答声,发不出任何声音。
后来,叶文洁还去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家里。
老师把被砸烂的琴和画摆回原位,吃安眠药自杀了,脖子上还挂着我“有罪”的牌子。
随后不到一年间,叶文洁的妹妹叶文雪也死于武斗。
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失去了与这个世界所有的连结。
戴着镣铐跳舞的《三体》电视剧落下帷幕了,以上这些是不能拍的部分。
这一部分甚至在中文版的小说里,都有所删减。随后才是白沐霖的陷害、程丽华的侮辱、雷志成的谎言……母亲绍琳的威胁和三个红卫兵的毫无悔意等一系列事情。最终拿到8.4分的成绩,我认为真的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遗憾还是有的,或者说原本可以更好。
李碧华老师几乎所有长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都不比原著差,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原著。《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川岛芳子》等等等等。
举这些栗子并不是说《三体》电视剧改编得不好,而是想说,能够称为经典佳作的改编,绝对不能是“照着抄”。
真正有实力的编剧是可以帮助那些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作品锦上添花的。
《三体》电视剧的改编,只能说中规中矩,非常安全,但确实算不上顶尖。
《三体1》小说的时代感太强了,甚至与中国几年内发生的大事环环相扣,比如奥运会。
这就出现了几个问题:
我国的现代剧往往是很“唯物”的,拍来拍去都是职场、警匪、婆媳、都市言情。
看着几个老爷们聚在一起讨论外星人,不免有些违和感。
最后的答案竟然不是「走近科学」而是真的有外星人?
如果不是《三体》,这真的很难让人接受。
还有太贴近生活的背景画面,显得人物有些“神经质”,就是非常不搭。
什么“物理学不存在了”?
我不要做“火鸡科学家”?
很多人表现出一副天塌了的样子,可在观众看来一头雾水。
平白无故有一种,“好好一个人,就这么疯了”的感觉。
这当然不是演员的问题,演员都非常优秀。主要演员们对角色的诠释,甚至超越了原著。
但是这些人实在是太熟悉了,让我很难代入人物的情绪。
在这个时候我要再次不合时宜地搬出《漫威》来了。
漫威很会选角色,这点毋庸置疑(当然是钢铁侠打响指之前的漫威时代)
漫威的电影有一个特点,主角大多是二线角色。
有人说小罗伯特·唐尼不算是二线演员,但那时候的他几乎身败名裂,存在感已经很淡了。
这样的演员身上没有角色标签,比起家喻户晓的明星来说,他们更容易塑造角色特点。
但是在国内,想要选出一票会演戏又不怎么出名的演员,似乎不太容易。
这些年娱乐圈的新演员好少,来来去去就是那些人。
不会演戏但是又很出名的,倒是有一大堆。
另外,《三体》获奖大火以后,任何慕名而来看《三体》的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或多或少地剧透了。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黑暗森林”“降维打击”“农场主理论”“射手理论”等名词。
很多观众对“三体问题”都不陌生了,电视剧里却还在浓墨重彩这些概念。
不免让人有点儿失去耐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搞得悬念十足,可是谜底明明就写在谜面儿上了。
由《三体》游戏想到「三体」问题,这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吧。
三体问题是17世纪提出来的,在互联网不算发达的年代,这些概念似乎还比较新颖有趣。但时至今日,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如此大张旗鼓大肆渲染了,几个科学家琢磨了好多好多好多天,实在是有些磨叽。
不过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站在「上帝视角上」的偏见,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文明各抒己见。
30集的体量确实太大了,对于整个第一部的故事来说,有些松散拖沓。
汪淼经历一件事,跟史强说一遍,史强再跟常伟思说一遍,常伟思再开会说一遍。
编剧还非常谨慎地加入了一些原创戏份:
慕星、沙瑞山、徐冰冰、韩教授、潘寒……
即便不是原创人物,也在原著工具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可惜的是并没有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只能说改得很平庸,或者说可以没有。
尤其是对于倒计时的改编,是我觉得最无厘头的。“倒计时”和“宇宙闪烁”都是三体世界的计划之一,代号“神迹”。本身原著里就把倒计时不了了之了,电视剧中增加了那么多戏份,我以为是给一个漂亮的收尾。至少交代一下啥时候消失的吧。毕竟那么大的阵仗。
很可惜,即便给倒计时加了那么多戏,还搞了一个警察跟科学家的CP让大家磕。
我反复翻了好几遍是不是自己漏掉了,最后发现好像确实就没有再出现倒计时的戏份。
问了这么多遍,
但到底是什么,
你倒是给个答案啊⬇️
虽然我们知道倒计时其实没什么,只是吓唬人的。
可是影视化以后既然给它加戏了,是否也应该有些呼应?
倒计时的终点是啥并不重要,只是觉得有什么东西被“阉割”了。
总有一种“靴子没落地”的感觉,让强迫症抓耳挠腮。
另外,整个三体叛军团体都十分扁平。
潘寒的戏份增加了不少,同时增加了很多他与慕星的对手戏。
可是潘寒的人物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立体,反而很好笑。
怎么办?潘寒那个环保袋,
跟我平时出门的布兜长得差不多……
原来我也算是个环保主义者(haha)
西装革履面无表情的著名生物学家,外出必带折叠咖啡杯、帆布环保袋。
装扮非常亲切,说话非常做作,全程疯狂凹帅气造型。
有一种身价过亿却艰苦朴素的“亿样美感”。
原著里,潘寒出场很少也没做什么贡献,他的死也不足为奇。
但电视剧里的潘寒高傲冷酷,看上去城府很深,感觉要憋什么大招。
可惜加了那么多戏,期待了半天,啥也没演出来,与倒计时异曲同工。
潘寒参与的是「染色计划」的一部分,书中只有一两句。
染色计划由三体文明的科学执政官提出。
利用科学和技术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对科学产生恐惧和厌恶,从而遏制地球科学发展。
制作组从ETO的活动这部分着笔,去扩写原创的想法很好,但是写出来的效果实在是不佳。
小对话的改编尚可,但大范围的原创就无法驾驭了,暴露了功力。
「神迹」和「染色」其实都不是三体世界进军地球的重点。
可作为重中之重的「智子工程」,相较于前两个计划,又演绎得过于草率了。
“监听员”和“智子”两个章节,有几十页,远比什么倒计时和环保重要得多。
可惜前面实在是浪费了太多时间了。
每次讨论关于《三体》作品的问题都很有意思。
有那么一群人特别爱以“原著党”自居。
看过原著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
什么什么党谈不上,因为我看过一堆五花八门的小说。
经典的、小众的、精彩的、烂尾的,还有网络小说和严肃文学。
我不会说自己是任何作品的“原著粉”,因为那必然会在讨论的时候,失去理性和客观性的。
开头一句“作为原著党……”,标准就只剩下一个:
只要能够还原原著,它就是完美的,不需要再讨论了。
然而真正的改编并不是照搬台词,复制粘贴成剧本就是“尊重原著”的。
小说与影视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
真正成熟的改编,一定是需要重写剧本的。
《三体》电视剧还不错,挺好,但距离“出类拔萃”的改编,还有一段距离的。
我想,在看第一部的过程中,有不少非原著读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说好的外星人呢?”
《三体》是一部讲述外星人的作品,但又不是。
其实小说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人类与三体世界硬碰硬的场面。
大多是地球人被摁在地上摩擦,摩着摩着就生出点儿火花来。
为了迎接“三体舰队”,人类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做出了各种伟大的举措或者可笑的举动。
《三体》小说里没有外星人的描写。
只不过是在一个所谓“高等外星文明即将降临”的设定压力下,重点描写人类走出的路线和做出的选择。
不论如何,2023年都应该算是硬核科幻电视剧元年。
迈出去第一步才会有「步步高升」的未来可以展望。
《三体》电视剧至少给了我一种愿景:
有生之年,可以期待更多更震撼更伟大的国产科幻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