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例如,希望自己独立和希望依赖于他人的需要同时存在;对自己既不满、又不想承担责任;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等等复杂矛盾的心态。

当前大学生情绪有什么特点(大学生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1)

大学生情绪特点和困惑分析

一、大学生情绪特点

(一)情绪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初入校门,涌动着成为一名大学生的自豪感,对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同时,由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感到强烈的失望、迷惑和自卑。激烈的竞争、繁重的课程、与中学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短暂的轻松后很快产生了压力和紧迫感;陌生的环境和人、生活上的不适应,使得初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产生恋旧感。因而,一年级大学生的情绪体现出自豪感和自卑感交织、轻松感和压力感交织、新鲜感和恋旧感交织的特点。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开始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功课和学习的压力没有刚来时那么大,此时大学生们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放在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经验的积累上,独立性和主动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较为现实地设计自己的理想。情绪波动性和冲动性减少,稳定性增加。

大学三年级或毕业班的学生因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他们则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出现了对物质、家庭、恋爱、工作单位等方面的想法和打算,情绪又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大学生情绪发展正在趋向成熟,并不断完善和升华。这一阶段情绪既有未成年人个性特点的痕迹,又表现出成年人老练成熟的特点。年纪不同的个体在情感发展和情绪变化上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且不同性别又有不同的特点,再加上两性情感因素的介入,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内容变得多姿多彩,异常丰富。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状态趋向稳定,在时间上也比中学阶段有了更强的持续性。据调查显示,有三成多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遇事能够沉着冷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大起大落”,有近三成的大学生“对自己有较清醒的认识”。

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性仍很明显,情绪起伏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大学生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做事武断,缺乏全面分析,行为固执,听不进劝告,有明显感情用事的倾向,如“高兴起来我想热情地和每个人握手,低落起来别人一个轻蔑的眼神就可以把我击倒”。在这些情绪不安定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寻求帮助和关怀,以使他们顺利度过这段心路历程。

(三)情绪的强烈性与冲动性

大学生虽然已进入青年中期,但青春期的特点仍有所保留,在外界刺激下很容易冲动,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富于激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的情绪易失去控制。一些大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事件大多因小事引起,大部分同学对体育比赛胜负表现得非常狂热。这是由于大学生的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容易感情用事所致。

(四)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

情绪外显主要是指大学生把情绪毫不保留地、充分地、具体地表现出来。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大学生对外界的刺激也是反应迅速而敏感的,喜、怒、哀、乐常常形于颜色,具有外显性的特点。有的大学生会因一点鸡毛蒜皮之事,暴跳如雷、大打出手、毫无顾忌。

同时,大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掩饰、压抑自己真实情感的外露,他们的情绪外在表达方式和其内心的情绪感受并不一致,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看法和态度,其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不易为别人所察觉,这就是大学生们的情绪内隐。大学生的这种情绪内隐一方面说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了其内在心理情绪体验与外在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矛盾和差异,一旦矛盾过于冲突,情绪过于压抑,会引发许多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调节

(一)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1.焦虑。焦虑是个体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情境或事物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表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感到焦虑。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不适当或过分的焦虑情绪,则会使人心情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不能正确进行推理判断,导致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生活。在大学生中,常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焦虑。面对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过高期望,有不少同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出现了学习焦虑情绪。具体表现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大脑昏昏沉沉,整天心慌意乱,不知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忙乱而无序;课堂内容听不进去,也记不住,看见书就头疼,不看书又着急、心慌。这样反复焦躁不安,情绪越来越差,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成绩下滑。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指个体因担心考试失败或刻意要求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自我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的学生和有非常强烈的愿望要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容易产生较高的考试焦虑。

(3)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指个体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造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主要有社交技能的缺乏、不恰当的情绪表达、不适应的行为和否定性的自我评价等。

(4)择业焦虑。择业焦虑是指个体对于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和加以解决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抑郁。抑郁是个体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包括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形式。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大多表现为一种抑郁的心境,相对微弱而持久,常常是连续几星期或一两个月都感到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做。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快乐而又不是很忧伤,总是被淡淡地消极情绪笼罩着,无论干什么心情都是灰蒙蒙的,并时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现象。抑郁情绪不加以调节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