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TMT 文/龙科多】距离“双11”只有三周时间了,笔者受邀走进菜鸟网络的惠州大仓,体验了一把双11前的物流总动员。

首先,一条标语让我理解了“北领”的含义——以往我只当“北领”是一个和“North face”差不多的品牌,现在才知道内涵是“北半球物流领袖”的雄心壮志。

再往里走,“惠阳战区”、“备战双11”等标牌赫然入目,紧张的军事气氛瞬间覆盖了整个仓储区。

然而,如此紧张的仓储区内见不到多少物流员工。

仓库门口的陪同和讲解人员几乎比仓内的工作人员还多。一眼看去,只在货架的边缘有几名工作人员站立。再往里走,绕过几排传统货架,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标准化货架,还有闪着蓝光的机器人。

在传统的杂货仓库中,“正常”工作模式是物流工人和手推车穿行于货架之间,按照货单拣出所需的货物,再打包发送,典型的劳动力密集行业。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工程师对我们介绍说:

“以往一个拣货员一天走六七万步只能拣货1000多件,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一个拣货员一天只走两三千步,拣货数量却是原来的三倍多。”

运货机器人方圆各一米,高30厘米左右,像一个扁平的盒子。盒子沿着地下的标志,在仓库里纵横穿行。拣货员站在仓库边缘的工作站,输入相应的货物编码,就有一个机器人钻到到货架下方,抬起货架,搬运到仓储区边缘的工作站。拣货员挑出所需商品,机器人再把货物送回仓储区。在新的物流模式下,是机器人驱动的货舱来“找”工人。把整个仓库摆在了拣货员面前,而不是让工人开动双腿走遍仓库。

菜鸟研发机器人(走近菜鸟超级机器人仓库)(1)

这些机器人并非简单的搬运工。在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之后,这些机器人掌握了了整个仓库的货物信息。机器人系统知道每一件货物和每一台机器人的位置,只要拣货员下达指令,就立刻指派最合适的机器人,以最优路线搬运货物。中途遇到其他机器人,系统还能自动解决拥堵,让机器人们相互“商量”出最优行进顺序。看着上百个机器人们扛着货架有序行进,未来世界的科幻感油然而生。

菜鸟研发机器人(走近菜鸟超级机器人仓库)(2)

被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搬运工作本身。实际上整个仓库的货物存储方式都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以往的货仓,每种货物都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便于工人定点拣选。

菜鸟研发机器人(走近菜鸟超级机器人仓库)(3)

现在的基于商品销售的历史数据。系统算法会建议把关联商品存储在一起, 让机器人为拣货员的单次配送提供更多货物,同时,机器人也可基于算法预测来工作,商品会根据畅销程度由机器人优先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仓库内的运作效率。对于需求较大的商品,同一个仓库内有多个存储地点,随时调集最近的机器人运进运出。

可以说,这些随时调整的货架已经和机器人系统融合,形成了动态的新型存储体系。就在几天前,整个仓库从另外一个仓储区搬过来,搬家工作完全由机器人负责,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上百万件商品的移库。这个双11就将由这些机器人应对新一轮的物流高峰。每一年的双11,中国物流基础设施水平都会上一个台阶,今年这个台阶就是智能化仓储。至少对于阿里惠阳仓库而言,今年的双11压力主要由机器人承担,人力只是作为备份和辅助。

像这样的仓库,菜鸟网络还建设了很多,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湖北等地的智能仓储园纷纷上线。惠阳仓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承担新开辟香港市场的重任。从夏天开始,阿里集团已经在香港大力宣传双11,菜鸟网络即将在香港推出249人民币包邮活动。

目前香港的电商零售率只有6%,远远低于沿海大城市50%左右的水平。惠阳智能仓距离香港不倒100公里,蓄势待发,准备让香港人民也融入大陆的双11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