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安徽频道东流镇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以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为主导,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助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人民网-安徽频道
东流镇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契机,以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为主导,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助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齐心协力,共谋财富。为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红叶村依托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成立稻渔综合种养联合体。2019年红叶村稻渔种养面积达3468亩,龙虾产量55.5万斤,水稻面积3120亩,亩产量1450斤,年均利润1000万元,带动全村8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用工31人,人均增收5000元。同时在开展的稻虾种养土地流转中,集中流转了31户贫困户的土地,面积达454.87亩,流转租金每亩693元,合计31.52万元,户均增收4299元。在2019年第18届中国合肥龙虾节上,中国渔业协会淡水龙虾分会授予红叶村“安徽省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创新模式,共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高效、立体的综合种养新模式,具有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易推广等特点,加上小龙虾、有机稻米等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使稻渔综合种养有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今年红叶村种养面积又新增1100亩,该村通过构建“公司 基地 技术 农户”模式,推动了稻渔虾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同时依托舜丰农业有限公司,发挥品牌效应,打造了“菊江牌”、“稻虾乐”商标,并建立幅射全县乃至全省的小龙虾种苗繁育养殖基地、生态农庄与旅游文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完整产业链。通过新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小龙虾交易市场,帮助虾农抱团发展,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而广之,因地制宜。立足地区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龙王湖村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构建“专业合作社 技术 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协调推进稻渔虾产业发展。该村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户8户,面积达到1656亩,预计龙虾产量25-33万斤。水稻面积共1520亩,亩产量能达到500-550公斤。该村还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投工投劳、土地流转等方式,享受稻渔带来的红利。在开展稻渔种养过程中共流转139亩贫困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600元,合计8.34万元,户均增收3475元。全村还有18余名贫困户在龙虾基地就业,人均增收4000-5000元。另外,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16.56万元收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给东流镇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中,东流镇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周边农民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既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助推了脱贫攻坚战,又保护了农业生态,为美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袁涛 柯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