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存在的意义,于我而言是移情与留世。人生在世,不过是每天吃喝拉撒睡,抛开这些,我们活着的主要意义就是在探寻那些于我们而言有意义的事。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似乎有意义的事情往往都会与我们的情感相连,所以我们需要抒发情感。那种抒发情感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所以我们在高兴的时候会哼起小调,不高兴的时候会畅饮小酒、痛骂那些令我们不痛快的人与事。你看,这就是抒发情感!不过,后来文字便成为了另一种承载我们情感的方式。

人类因求生意志的不遂,和欲望不能如愿以偿,且同时又受社会上的风俗习惯的束缚,法律舆论的制裁,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就发明了一种“移情”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上所获得的许多烦恼,转而向空虚的地方去求安慰。照这一点看来,文学与宗教恰有相似之处。然而二者发生的情形虽同,而最后的结果颇不一致。宗教造幻想以安慰将来,所希望的幸福,却在身后。而文学则造幻想以安慰现在,正欲求眼前之陶醉或解脱。

这样看来,我们热爱文学与信仰宗教并无二致,都是在寻求一个可以避世的良方。我们逃避至文字的世界里,不管其真假与否、虚幻与否,文字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以慰藉。那些抱负与雄心在字里行间被显露无疑,快乐与否,无人在乎也无人问津,因为文字总是冷冰冰的,不带一丝温度,只是文字背后的灵魂才是触动我们内心的良方,让人为之震撼抑或感动。我们因为文字引发了灵魂上的共鸣,哪怕那些伟大的文人墨客已作古,但那些看似冰冷的文字却依旧可以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吧!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奇葩(文学从来都不简单)(1)

这本《中国文学史讲稿》将中国文学的历史(到宋代)脉络梳理清楚,就仿佛是一块压缩饼干,吃起来干硬但却会有满满的饱腹感。本书从上古文学开始,介绍了周代、秦代、汉代、魏晋、南朝、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和宋代文学。虽然唐宋的诗词常为我们所谈论,但上古的仓颉造字;周代的《诗经》;汉赋抑或齐梁文学——声律说等同样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


在本书中,胡小石老先生根据清代焦循“一代有一代之胜”说,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全书历叙《诗经》、楚辞、汉赋、古体诗、律体诗、词诸体之源流正变,条理清晰。适合对文学感兴趣的每一个人品读,虽然少了元、明、清,但书中的内容足以让我们消化良久。

要知道,文学从来都不简单,它看起来是抒发古人当时所感,但对后人的文学思想,乃至于人生思想都影响深远。对古人而言,他们也确实做到了移情以及留世。

愿你我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不畏世界的变迁;愿你我阅读,是因为好奇、是因为热爱,而不是为了敷衍;愿你我在文学的世界里,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