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山乡巨变谱新篇)(1)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中共安化县委员会 安化县人民政府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8年奋斗终圆梦,安化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各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舍身忘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倾囊相助,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全部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坚定必胜决心信心,坚决扛牢打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作,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持续高位推动,在攻坚拔寨的进程中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扛稳扛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凝心聚力善作善成,落实落细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穷根”,对症下药。先后实施“五个一批”“决战决胜十一条”等五大攻坚行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显著提高。持续深化产业帮扶,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品牌产业驱动、特色产业推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县近10万贫困群众因茶脱贫,1.9万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致富,1.1万名贫困群众依托旅游产业成功脱贫,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第一引擎。

瞄准目标接续奋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懈努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安化县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延续“三个一切”工作机制,对标“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长效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底线。同时,抢抓机遇,按照“可推介、可示范、可复制”要求,努力将“茶乡花海”片区打造成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样板区,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山乡巨变谱新篇

——安化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安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山乡巨变谱新篇)(2)

安化县柘溪镇唐溪茶场茶园一角。周德淑 摄

安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山乡巨变谱新篇)(3)

安化县与抖音电商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茶类电商抖音直播基地——安化黑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落户安化黄沙坪原裕通永茶行。通讯员 摄

安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山乡巨变谱新篇)(4)

安化县龙塘乡易地扶贫搬迁茶乡花海安置点内的就业扶贫车间,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到2500元不等。 邓浩波 摄

导读

安化县万名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安化黑茶等特色产业帮扶全覆盖。同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2万多名贫困群众搬进幸福新家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刚贵 刘翼张 邓浩波

安化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地域面积居全省第三。2013年,全县有贫困村130个,贫困发生率17.5%。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致贫原因多样,脱贫攻坚底子薄、基数大、任务重。

近年来,安化县尽锐出战,深化产业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安化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底,全县14.8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尽锐出战,万名干部奋战扶贫一线

“有幸遇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成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感恩人民群众的支持,感恩组织的肯定。”3月2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远胜说。

李远胜担当全县驻村帮扶及结对帮扶管理工作重任。他告诉记者,全县共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407支,队员981人,结对帮扶责任人10334名,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

安化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坚持“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一切服务脱贫攻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一月一主题研究脱贫攻坚,书记、县长带头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县乡村三级走贫访困做到“五个全覆盖”,对全县27个乡镇(区、场)、90个村(社区)、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项重点工作,由分管、联点的县级领导挂帅,做到“既督战又帮扶”。

安化县脱贫摘帽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2月26日又出台“第二帮扶责任人”政策,为特殊贫困对象增派帮扶力量。在保持原结对帮扶责任人(第一帮扶责任人)不变的基础上,由县级领导、县委各部办委、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519人,作为第二帮扶责任人,每人联系1至3户,与1041户未脱贫户结对帮扶。

第二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上门走访一次结对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全面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与第一结对帮扶责任人共同和贫困户商定脱贫路径,制定合理的帮扶计划,确保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

产业帮扶,安化黑茶成脱贫攻坚主角

“目前,我公司对口帮扶的6个村621户2217人已全部脱贫。我们充分借助安化黑茶品牌效应,建设茶园基地,带动村里产业发展。”近日,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意成说。

近年来,安化县脱贫攻坚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黑茶、茶旅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产业发展中甩掉贫困帽。

近5年,安化县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全县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特别是立足于安化黑茶产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壮大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互利共赢。黑茶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的富民主导产业,全县茶产业及关联行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近10万人靠茶脱贫。

安化县针对贫困对象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等模式,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乡镇(村) 示范点 贫困户”“扶贫车间 扶贫产品 贫困户”“致富能人 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搭上产业脱贫快车。

茶旅与中药材也是产业扶贫生力军。目前,安化县初步形成茶马古道、云上茶旅、蚩尤故里3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销售农产品。中药材产业已覆盖贫困人口5万余人,其中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人口超过1.9万人。

安化县累计实施省、县、乡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84个,带动全县13.2万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13万元。

挪出“穷窝”,“景区安置点”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能搬进这么好的小区,住这么好的房子。”近日,安化县茶乡花海社区集中安置点居民周秀荣高兴地告诉记者,“8年前,我家的土坯房倒了,只好借住亲戚家,后来租房子住。搭帮党的政策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茶乡花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安化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133人。新家建在景区旁,搬迁户在景区当起驾驶员、导游、保洁员。2020年,景区为就业贫困户130人发放工资500万元。

茶乡花海景区牵手茶乡花海社区,找到巩固脱贫、茶产业和旅游三者的契合点,是安化“集中安置区 特色产业”良性运行的一个缩影。茶乡花海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近年来,安化县先后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1个,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2004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中,该县从2016年起连续3年位列第一等次。

安化县精准施策进行后续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2万多贫困群众搬进幸福新家园,走向小康新生活。2016年以来,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茶旅景区开发相结合,相继建成以茶乡花海、南金乡卸甲村、江南镇洞市等为代表的“景区安置点”。茶乡花海景区可吸纳500余人就业,茶乡花海安置区还建起创业一条街,可安排100户人家就近就业创业,基本解决安置区内搬迁户就业增收问题。

梅城镇云河村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 利用该村景色秀丽和益阳市资阳区结对帮扶等有利条件,进行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个秀美的云河村呼之欲出。

安化县还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向产业园区、镇区集中。冷市镇安置点紧邻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园,每亩可实现年收入6000元以上,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一栋栋新楼房、一个个安置区拔地而起,71个集中安置点建成,2万多名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搬进城镇、景区、园区的新家园,一揽子解决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

帮扶六载“胡三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翼张

“早出晚归、起早贪黑,对帮扶工作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3月10日,胡鑫对记者说,他白天到安化县市场监管局送检腊牛肉样品,下午又到桃江县几个餐馆帮村里推销腊牛肉。记者采访他时,已是晚上9时多。

胡鑫是益阳市委办驻安化县江南镇金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先后到安化县小淹镇百福村和江南镇金田村驻村帮扶6年多,为两个村办了水、电、路和通信、桥梁、堤坝等48件实事,创办林下经济、黄牛养殖、泉水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共带动289户1043名贫困群众脱贫。2月25日,胡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5年,到百福村帮扶时,胡鑫一个“猛子”扎在村里,学说“土”话、多走“土”路、善用“土”法,把大量时间用在走村串户上。3年倾心投入,他和工作队带领百福村成功出列,92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2018年初,胡鑫进驻金田村,主导制定该村三年扶贫发展规划,做实做细“一户一策”。通过为全村112户贫困户选准脱贫增收产业,确保“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实现了由过去零星分散、短期发展向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改变。3年多来,工作队先后为金田村引进茶叶基地、黄牛养殖、制衣车间、稻虾共生产业等多个产业帮扶项目,惠及村里每户贫困户。当年,金田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

胡鑫结婚生子晚,35岁才喜得爱女,女儿特别黏爸爸。驻村帮扶6年多来,他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女儿见爸爸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一次,女儿当面抱怨:“我就好像没有爸爸一样。”胡鑫说,6年扶贫,他亏欠家人太多。

“胡队长驻村后,扎根村里时间多、深入群众交流多、脱贫措施办法多,村里贫困对象都称他‘胡三多’。”金田村党支部书记陶幸福说。

自建木屋办民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刘翼张 邹夏迎

穿过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在村部不远处,一栋三层新建木屋引人注目,这是村民林壮志的家,也是该村第一个民宿。

村支书谌明月告诉记者,林壮志是村里的脱贫户,建房前后用了3年多,花了40多万元。建房欠的账,今年底就可以还清。

“我家老屋在村子最北面的山坡上。”说起老屋,林壮志颇为感慨:“我43岁以前没离开过村子,在大山里种田养猪采茶,每天肩挑手提猪草、饲料,太累人了。”

因为穷,林壮志43岁时不得不带着妻子南下广州打工。“父亲年纪大了没有劳动力,两个孩子读书花销大,不去打工怎么办?”在广州一家木材加工厂干了4年锯工后,林壮志因粉尘污染患上肺病。2014年,林壮志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通过政策帮扶、种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林壮志家脱贫了。

可好景不长,2016年,林壮志病情反复,再次陷入窘境。2017年底,他和妻子回到村里,想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一家人却在房屋类型上发生分歧。“我想建木房,但全家反对,说木屋造价高,维护麻烦。”林壮志认为,木屋是安化的传统,而且家有山林可就地取材,加上自己有木工手艺,连工钱都省了。

看到林壮志去怀化学习木屋建筑技术,妻子也跟着干起来。全家人起早贪黑,既当泥水匠又当木匠,建房省下了一二十万元。

随着游客增多,林壮志又将新房改装成独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去年,客栈收入逾4万元,加上家里4亩茶园和养猪收入,他家收入已达10万元。

林壮志说,他打算利用屋旁的溪道做一个小型水上乐园,走茶旅发展之路。

安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山乡巨变谱新篇)(5)

[责编:戴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