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读者第一次知道田村茂的名字,是通过绘本《蚂蚁和西瓜》。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

节选自《蚂蚁和西瓜》

这是田村茂的绘本处女作,小小的蚂蚁遇到庞大的西瓜,与田村茂的诸多作品都有同一个世界观——当渺小遇到巨大的存在,蚂蚁是否真的渺小,巨大的西瓜又是否真的不可征服?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

田村茂,1949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桑原设计研究所。主要作品有畅销书《蚂蚁和西瓜》等。其绘本、漫画及动画作品曾荣获以下奖项:

①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大奖

②小学馆绘画奖

③蒙特勒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④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大奖

⑤大藤信郎奖

田村茂早期的系列动画《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以及获奖动画电影《鲸的鱼跃》都是在他的基础世界观——一颗想象与现实共生的行星Phantasmangoria——中发生的。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3)

截取自B站动画片《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用逻辑力撬动地球》则是田村茂以这颗行星为基础创作的绘本故事。

在行星上,外在环境远远大于人的存在,田村茂在行星的世界中,延续了这种渺小存在与巨大外在世界的对比,这其中也蕴含了一种绘本的创作原型——“生态箱”。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4)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错乱的图形世界》

绘本原型“生态箱

小小的蚂蚁,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分工明确的蚁穴,在《蚂蚁和西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直观的蚂蚁生态箱。

“生态箱”是许多日本绘本的原型,生态箱是指日本小学生在自由研究课上,观察、饲养蚂蚁用的透明盒子,在透明的生态箱中填满土,可以最直观地观察蚁穴的切面,以及蚂蚁的活动。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5)

在日本绘本中,有许多以渺小的生物(如兔子、老鼠等)为主角,放大它们最细微的生活的作品,这种为最细微的世界赋予最丰富的的细节的创作方式,形成了绘本中的“生态箱”原型。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6)

截取自B站动画片《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蚂蚁和西瓜》中,蚂蚁的世界有分工,有阡陌交通,小小的房间是分门别类的仓库,蚂蚁们发明了种种机械工具,读者可以看到蚂蚁的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在我们的脚下,在被我们忽略的角落,有无数个微型的世界像齿轮一样精确运转。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7)

选自《蚂蚁和西瓜》

不只是《蚂蚁和西瓜》,我们可以在田村茂的多部作品中看到“生态箱”式的画面,“生态箱”是田村茂作品世界观的基础。

通过显微镜式的观察视角,田村茂引导我们发现,无论多小的生物都镶嵌在小小的微观生态中,一粒砂石也像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8)

截取自B站动画片《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在田村茂的系列动画《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中,每个短篇故事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生态箱”原型,画面展示了整个行星的全貌,而每个故事只发生在星球一隅,每一个螺丝钉一样的小角色的家中。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9)

截取自B站动画片《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故事中每个角色、每个形象的生命对整个星球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这颗星球上的蚂蚁。然而透过故事的镜头,观众会发现,每个“蚂蚁”都有自己的追求。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0)

截取自B站动画片《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在《用逻辑力撬动地球》这部以这颗千变万化的行星为基础世界观的绘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星球上最有活力的几只“蚂蚁”——博士、机器人、黑猫和一只小老鼠。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1)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错乱的图形世界》

在行星上,人的存在非常渺小。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南下的冰雪怪、爆发的铁丝细菌随时可以左右人们的生活,仿佛洪水灌进蚁穴,而博士从来都是一只有办法的“蚂蚁”,他总会用自己发明的各种工具以及科学的奇思妙想,将颠倒混乱的生活恢复原状。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2)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错乱的图形世界》

在行星上,博士永远住在他的研究室里。每天早上享用咖啡和甜甜圈,生活有时会被他自己发明的机器打乱,面包圈变成方形、猫咪变成铁丝猫,我们看到行星上每天发生的最奇妙的事。

而当故事结束,一切恢复原状时,行星还是如常运转,博士的每天非日常只是这个行星上最平常的一天。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3)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失重的太空之旅》

镜头的切换——视角的切换

除了用“生态箱”来构建基础世界观,田村茂还精通镜头的语言,他的动画、绘本中文字很少,却因为精妙的运镜、分镜展示出丰富的内涵。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4)

截取自B站动画片《银河之鱼》

观看田村茂动画,会发现他的作品镜头感极强,中景、远景、近景的切换带来一次次惊奇。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5)

截取自B站动画片《鲸的鱼跃》

在获奖动画电影《鲸的鱼跃》中田村茂镜头的艺术在3D辅助技术的烘托下达到了极致,翠绿的玻璃海面因鲸鱼一跃而涌起的波澜,让观众享受了在360度环形视觉盛宴。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6)

截取自B站动画片《鲸的鱼跃》

在动画作品中,田村茂多使用广角镜头,从远处观察星球的土地上,镜头从最大的星球一步步推进,我们可以看到星球上的一切离我们越来越近,米粒大小的人在忙上忙下,人的一生转瞬即逝,环境却几乎没有变化。

人的渺小与自然环境、星球、宇宙的广袤形成对比,千变万化的行星散发着孤独与虚无的超现实主义光芒。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7)

截取自B站动画片《银河之鱼》

而在绘本作品中,田村茂往往采用聚焦叙述故事,使绘本故事充满活力,同时在故事中用翻页、漫画式的分镜进行视角转换,在绘本中埋下“包袱”。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8)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爆炸的铁丝细菌》

比如《蚂蚁和西瓜》中,在这页的一格中一只小蚂蚁踏上了西瓜。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19)

下一页镜头马上拉远,我们才知道,无数只蚂蚁已经在使用工具开凿一整个西瓜了,上页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0)

选自《蚂蚁和西瓜》

可以说,对田村茂来说,世界绝不仅存在于镜头之中,镜头之外的世界才是他想象力的源头。每当他切换视角,读者都会发现,原来田村茂脑中构建了一个远超出我们想象的世界。

在《用逻辑力撬动地球中》,故事主要围绕主人公博士和机器人每天的生活,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直接反映在星球居民每天的生活上,重力改变、冰雪怪来袭、突然感染的铁丝细菌。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1)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爆炸的铁丝细菌》

当故事的主角一步步探索每件怪事的源头,我们会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这样丰富而广袤的世界中,北方是雪人的世界,行星之外仍存在着无垠的宇宙。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2)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打败冰雪怪的透镜》

动画《一颗千变万化的行星》中星球上各个地区独有的产物,在绘本故事中相逢碰撞,产生了奇思妙想的科学火花。

对看过动画的读者来说,《逻辑力》是大世界中的小故事,可以看到每件小事带来无限趣味。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3)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错乱的图形世界》

对新读者来说,《逻辑力》是从一个点的事件,扩展到一个面,一个立体星球的运转。当视角随着田村茂变化时会发现黑白方块其实是一只奶牛,分散的楼房拼接在一起竟是一艘飞船。

蚂蚁和地球(当蚂蚁遇上行星)(24)

选自《用逻辑力撬动地球·失重的太空之旅》

如果说田村茂动画的镜头艺术是静谧、优美的,那么在绘本他的镜头感则有活泼、外向的气质,让人不知不觉想跟随故事的主人公,用他们的眼睛观察这颗千变万化的行星。

来自田村茂的一封信

亲爱的中国读者:

我很高兴我的图画书会被中国孩子喜欢。

对我来说理想的图画书是一本即使是小孩子也能享受的简单图画书。然而,对一本图画书的记忆,就像一颗小种子一样种在心里,种子长大,种子发芽,长成一棵大树。一本好的图画书将是一生的宝藏。一些成年人觉得图画书短小、简单且不能令人满意。然而,我创作一本图画书花了7年时间。图画书是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书。

我想通过绘本向孩子们传达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幸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想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丰富、有趣和美丽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可能很难,但至少我希望你能像个孩子一样过得愉快。这样将在未来创造一个心灵丰盈的人。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曾经用纸画画。我在画画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我认为这就是我目前制作图画书的原因。我经常在我的图画书中使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蓝色,很多读者都觉得它很漂亮。我个人非常喜欢蓝色,但我画它是为了与其他颜色组合起来感觉很美,而且我认为除了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也很美。

在“霍利博士”系列的绘本中,我试图将一个有趣而奇怪的故事变成一本绘本。虽然说不上科学,但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在这本绘本中,有什么东西触发了平凡世界向神秘世界的转变。每个读到这里的孩子想象自己的陌生世界并画一幅画会很有趣。

图画书是孩子与父母、幼儿园和学校老师的交流工具。父母可能会忙于工作,但即使有一点时间也可以,所以请给孩子们读图画书,一起玩乐。人的一生中,父母和孩子能够密切互动的时间是很短的。请珍惜那短暂而无可替代的时光。给孩子们读图画书将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孩子们的笑容对我来说是宝藏。谢谢你!孩子们。

田村茂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